限仓令或重构基金业版图 基民增配置负担
2013-05-13   作者:李良 曹乘瑜  来源:中国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基金卸“选时”重担 基民增“配置”负担

  若无意外,待新修订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结束后,股票型基金即集体启动契约修改,将仓位下限提升至80%。
  新规受到了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欢迎。最低八成的仓位意味着,他们将卸下“选时”的重担,专精于“选股”的职责——这或许会令他们少了几分焦虑,多了几分从容。但对于大量沉淀于股基中的普通基民而言,这样的调整并非福音,因为他们仍不具备“选时”能力。当基金经理们欢欢喜喜地告别“选时”时代时,谁能为普通基民接过这副重担?
  业内人士指出,从海外市场经验来看,股基将“选时”责任转移给投资者后,会催生出专司“选时”的衍生行业,如基金投资顾问、FOF(专门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产品)等,这将调整既有的基金业版图。此外,由于仓位下限的提高,股基的投资风险显著加大,这也将分流出一部分风险偏好程度相对较低的投资者,并促使部分基金公司在投资风格、产品布局上进行转型,从而对基金业的既有结构形成冲击。

  类指基成双刃剑

  对于股基变身“类指基”背后的含义,普通投资者一脸茫然。他们并不清晰的了解,仓位下限提升20%以后,股基将如何重构其风险收益特征,又将会对他们的投资收益产生怎样的影响。但对于他们即将承担的“选时”责任,普通基民的反应却十分强烈。
  当仓位下限提升至80%时,股票型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便快速逼近指数型基金——部分增强型指数基金的仓位下限已降低至85%。正因为如此,有业内人士将调整仓位下限后的股票型基金形象地称为“类指基”。
  但与指数基金被动投资迥异的是,大幅提高仓位下限的股票型基金,主动投资的“进攻性”则更加凌厉。无“选时”之虑的基金经理们,将会把更多的资产配置于他们眼中的优质个股上,且少数个股对基金净值的影响显著加大。这意味着,变身“类指基”的股票型基金,其业绩的波幅可能进一步加大。
  对于股基变身“类指基”背后的含义,普通投资者一脸茫然。他们并不清晰地了解,仓位下限提升20%以后,股基将如何重构其风险收益特征,又将会对他们的投资收益产生怎样的影响。但对于他们即将承担的“选时”责任,普通基民的反应十分强烈。“基金不是号称专家理财么,怎么还要我们自己来‘选时’呢?”50岁的老基民王建激动地向记者表示,“我们普通百姓买基金,本来就是冲着省心、放心才买的,我们哪里有能力承担‘选时’的责任?”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提升股基的仓位下限,是恢复主动股基高风险属性的最好方式。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微博]表示,投资者应该知道,主动股基就是投资品种,不是理财工具。投资者在购买时要充分了解其中的风险,在投资过程中如觉得风险高应赎回。销售机构以后要更清楚地向投资者进行宣传。
  不过,相较于普通基民的困惑,基金经理们对仓位下限提升的承受力显然更强。这种承受力,一方面来自于他们对自己精选个股的信心,另一方面,则源自于他们长期“选时”的力不从心。多位基金经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兼顾“选时”和“选股”,而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其实更多体现在“选股”上。一位投资总监直言不讳地指出,“选时”通常无法给基金创造收益,同时还会加剧短线操作,不仅不利于长期投资,还会增加投资成本。“尤其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趋势投资非常明显,主动型股基把本该用于‘选股’的精力很大一部分分配到‘选时’上,这是很不合理的。”该投资总监说,“给了这么灵活的仓位空间,但很多股基业绩依旧做得很差,还不如不‘选时’。”
  新华基金投资总监王卫东则表示,提高基金仓位下限,短期看可能会加剧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波动,但从长期看不会有影响。“由于整个市场规模很大,即使在熊市里,也有结构性的机会存在,也有很多表现优异的个股。就像现在的市场,虽然点位不高,但是有很多值得投资的个股,也能让擅长选股的基金获得比较好的收益。”王卫东说。

  FOF或迎“春天”

  当基金经理们欢欢喜喜地卸下“选时”重担,而普通基民仍不具备“选时”能力之时,谁来承接这份责任?
  新修订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让业内看到了希望。在《管理办法》第三十条中,首度将FOF(基金中基金)纳入了公募基金的产品范围,明确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其他基金份额的,为基金中基金”。业内人士指出,通过FOF基金的运作模式,被股票型基金经理卸下的“选时”重担,将可以由FOF基金承担,而普通基民可以通过投资FOF的方式,继续享受完全托付专家理财的便利。
  上海某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基金产品的极大丰富,以及创新产品频出,普通基民自主选择优质基金产品的难度正在加大,由此衍生的投资顾问需求则催生了包括FOF在内的多种新兴基金产品。“由于公募基金行业此前不能发行FOF产品,因此,现有的FOF主要是以私募的形式存在,而从它们运作的效果来看,还是颇得客户的认可的。”该市场总监说,“一旦股票型基金的仓位下限大幅度提高,对基金经理选股能力的考验就会大幅提升。因此,无论是出于‘选时’的需求,还是对基金经理的深度了解,普通基民都有必要寻找到合适的产品来解决投顾需求,这为公募基金未来发行FOF产品奠定了基础。”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这显然是一个潜力庞大的市场。以美国为例,公开统计数据显示,近20年来,美国FOF数量逐年增长,从1990年的20只增长到2011年底的1047只,资产规模从1990年的14.26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底的10479亿美元,占美国共同基金资产规模的比例近10%。而在中国,目前FOF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于券商理财产品和私募基金之中。以券商理财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目前存续的FOF产品仅有76只,资产管理规模不过159.5亿元人民币。
  某基金分析师指出,随着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公募基金行业无论是资产管理规模,还是产品丰富程度,已经达到一个巅峰,需要更专业的研究分析,才能号准基金产品投资的“脉象”。而近年来,各大券商针对基金产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具备了为FOF产品快速发展提供研究支持的能力,可以部分承接股基提升仓位下限后转移出来的“选时”职能。

  小股基艰难转型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仓位下限强制性地定格在80%,现有股票型基金之间业绩、资产管理规模的分化或更为严重。
  在高仓位限制下不见硝烟的“选股”大战中,拥有雄厚投研实力的大中型基金公司将占据绝对优势,而小型基金公司的生存将更加艰难。老张是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投研总监,他表示,如果只是纯粹的选股,无论是在深度调研还是在基本面的把握上,小型基金公司都处于绝对劣势。“选股型投资需要很强的投研能力,像我们这种只有十多人的投资团队,怎么能和大型基金公司比呢,他们的投研团队可有六七十人之多。”老张抱怨,“人家的投研总监基本都是做管理,我还得每天亲力亲为地做研究。”
  这种投研实力的绝对差异,在股基仓位下限攀升至80%后,将会更加直接地体现在股基的业绩上。这不仅会造成股基之间业绩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同时还有可能引发客户的重新配置,在优质股基进一步壮大的同时,小股基将更深切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这将逼迫众多小股基在积极转型和沦入清盘之间做出选择。
  老张认为,对于没有能力将投资风格完全切换到“选股”上面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可以考虑一条新路——放弃选股,进行主动的指数化管理。他表示,随着市场上所开发的指数越来越多,可以对指数进行选择配置。“没有选股能力,就选市场风格吧。”老张说,“如果能判断好市场的风格,再配置相应的细分指数,虽然不能取得第一的业绩,拿个中上是没有问题的。”
  老张还透露,这也是其投研团队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其旗下管理的一只名义上以成长股投资为主的主动股基,目前主要仓位在中小盘指数和TMT等行业指数上,靠着这一策略,截至5月底,其收益在所有主动股基中排名前二十。这种投资模式,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宏观判断和市场情绪判断,以及行业分析来实现,不需要过多地去做单个公司的调研。对于实力较小的基金公司和善于做趋势判断的基金经理来说,相对容易操作。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四月私募基金业绩分化 首尾业绩相差35% 2013-05-09
· 基金业4月风暴频袭 前十大公司格局或将打乱 2013-04-23
· 多家银行争抢基金业务外包蛋糕 2013-04-10
· 年报披露大幕开启基金业打响翻身仗 2013-03-29
· 基金业协会数据出错 2月QDII规模被腰斩 2013-03-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