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金融染指虚拟信用卡
用互联网技术做微贷
2013-03-11   作者:庞华玮  来源:中国经营报
分享到:
【字号

    对银行来说,合作还是不合作?好生意还是坏生意?说到底,商业合作最终是商业利益起作用。
  马云给金融业带来的冲击绝对堪比其给零售业带来的冲击。
  日前,阿里金融高调宣布,4月中旬其“信用支付”产品将正式上线,至此,阿里金融信贷产品将实现对买家和卖家客户群的全覆盖。
  由于拥有最高5000元授信额度、免息期和账单日的设置等都和信用卡类似,且消费者通过此产品支付可不用再捆绑信用卡或借记卡,该产品也被通俗地称之为“虚拟信用卡”。尽管阿里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一再为这款新产品正名——“这属于个人消费信贷”。但背靠阿里巴巴集团拥有的庞大客户群和宝贵的数据库,“虚拟信用卡”将对传统银行带来何种冲击?

  电商与银行的竞合关系也再次开始引人思量。电商已经开始改变传统金融业发展进程和格局,此番阿里金融再“触”银行信用卡领地,银行如何掂量其中得失?

  用互联网技术做“微贷”

  小仙不喜欢逛街,但她喜欢购物。她在淘宝网上买各种东西:零食、衣服、手机、书……在下班坐公交车的路上,她用手机在淘宝网上找到一顶喜欢的帽子,25元。于是直接用手机付款。因为手机没有USB口,没法插各种银行的安全证书,小仙担心用银行卡支付不够安全,所以她没有选择在电脑上习惯的信用卡支付方式,而是用了支付宝提供的“信用支付”。支付宝给了她每月200元的信用支付额度。
  小仙的生日是7月2日,每月她的“信用支付”账单日被支付宝的系统自动设置为2日。譬如,6月2日小仙会收到一份账单,它包括小仙从5月3日到6月2日在手机上所有的“信用支付”消费,共120元。小仙在6月9日前(即收到账单7天内)要还款。于是,6月9日,小仙把120元从银行卡划到支付宝账户,她免息使用这笔钱38天。
  这种手机购物支付情景,就是阿里金融关于“信用支付”的未来图景,而这或将在今年4月实现。
  这种图景,对于截至2012年12月就已经拥有8亿注册用户的支付宝来说,无疑只是一个顺理成章的服务延伸,也无疑将被习惯了网购的支付宝用户拥护。
  3月6日,胡晓明在媒体见面会上说,该项业务大约会在4月中旬推出,目前仅对手机和平板等无线移动终端开放,不对PC端开放。第一阶段限于浙江和湖南两省,授信额度为1~5000元,最长免息期为38天。
  “不是中国的消费者甚至一些‘屌丝’层没信用,而是金融机构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去识别这个信用,”胡晓明说,“金融最核心的问题是风险管理,我们今天已经有这个能力去管控风险,这个核心能力,用的是互联网的技术和互联网的思想去做的,通过数据、云计算来搭建平台,加上西方的管理理念落地成为我们自己的微贷技术。”
  据胡晓明介绍,他的团队正在做一个提高手机购物成功率的工作。胡晓明提供的一个数据展现了手机支付面临的困境:2012年一整年里,支付宝客户通过中国银行业提供的手机银行做支付,成功率是38%,还有62%是客户创建交易以后,支付却不成功。这一比例还没有包含一部分客户因为担心手机支付安全、不愿尝试成功率不高的支付方式而未创建交易。
  简单地来说,阿里金融设计的“信用支付”商业模式是:阿里金融通过淘宝天猫买家的数据分析(如购买习惯、手机号码使用时间、年龄、性别等),给实名的买家一个“信用支付”额(1~5000元),买家在手机支付时可使用自己的“信用支付”额度购物,合作银行把钱支付给卖家。支付宝从合作商家那里抽取1%的“信用支付”服务费。
  在这个商业模式的设计中,有一点至关重要:谁来为风险买单?
  记者了解到,在“信用支付”的这个模式中,阿里金融通过数据来确定买家信用支付额度,银行通过支付宝来授信,担保公司(阿里巴巴在重庆成立的商诚担保公司,以下简称“阿里担保”)将为买家的“信用支付”做担保,当买家一个月后不还钱时,由阿里担保先把钱给银行垫上。
  然后阿里金融继续向买家追债:短信通知——语音催收——人工催收——安排上门催收。如果上门催收还不还,满一年后,这笔坏账就只能核销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阿里金融就将取消这个客户的淘宝和支付宝账户。
  “只有阿里担保,银行才会愿意与其合作。”业内人士指出。
  胡晓明预计,今年支付宝提供的“信用支付”的整体额度将在4亿~5亿元之间。重庆市工商局注册信息显示,阿里担保注册资本3亿元。若按照最大担保额度不能超过资本金10倍算,阿里担保目前能提供的额度为30亿元。

  “让商业的归商业”

  面对信用支付这种“虚拟信用卡”,银行无疑心情复杂。
  从阿里金融来说,推出这一业务并非要“虎口夺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阿里金融的人反复强调,与银行不是竞争关系,“只是想做好手机支付这个市场”,和银行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
  “我们4月份推出信用支付,从第一天开始我们就和银行共建,接下来我们也会公布更多银行,现在也不止一家银行,而是五六家银行跟我们一起在做项目的研发。”胡晓明说。
  不过,具体银行的名字,胡晓明却并不愿意透露。
  那么,对银行来说,合作还是不合作?好生意还是坏生意?说到底,商业合作最终是商业利益起作用。
  “现在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也就在基准的年化利率6%左右,我们跟商业银行有相关的利润分成,而且我们承担风险,银行当然愿意跟我们合作,当然银行也承担一些风险。此外,这些银行有创新的想法,这些信用支付客户未来很多都会变成银行原发卡行非常忠实的客户。”胡晓明说。
  目前信用支付业务的收入来源只有一个:收取商家1%的信用支付服务费。而这1%要覆盖担保费、银行的相关费用、运营成本和税务——也就是说,银行放贷的收益不会超过1%。
  而分成究竟有多少,外界无从知晓。“这些合作银行不傻,不会做吃亏的事。”阿里金融内部的一位人士如此评价合作银行。
  然而,“可能银行实际拿到的收益还不如信用卡刷卡时每笔收取第三方支付千分之三的费用。”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师说。
  按照上述分析师的说法,“千分之三”相当于信用支付收益(1%)的三成。而就算在信用支付的服务费上,银行分得每笔三成的收益,38天的免息期,折算成年化贷款利率也不到3.6%。这比之银行的年化基准利率6%还要低。“由此可见,银行做这类贷款业务收益不高,机会成本较大。所以银行参与信用支付业务,更多的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创新的尝试’。”上述分析师说。
  “创新的尝试”,或许是银行在现阶段做信用支付的出发点。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电商对网银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银行无法不随着电商对金融的改革而起舞。
  胡晓明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2012年,网上银行客户中通过支付宝使用网上银行的客户有2.1亿,而由于淘宝和支付宝的应用,大量的原银行卡的客户或存折客户变成了网上银行客户,转化率达到60%以上。
  而据支付宝公关总监陈亮介绍,从2005年开始,阿里金融就一直跟银行的网银合作,但到了2009年,网银支付在PC上的成功率永远都是停留在60%左右,怎么也上不去。“最后我们做了快捷支付,让支付成功率提升到90%以上,甚至95%以上。”
  银行是否会积极参与信用支付?一家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阿里金融已和该银行信用卡部联系,不过在利润分成问题上,该银行还没有跟阿里金融谈妥。“淘宝的客户量太大了,哪个银行都不能忽视。”
  上述人士称,信用支付业务初步针对的客户是那些在购物时信用卡额度不足的客户。这其中,银行会有顾虑,如果某客户从A银行的信用卡额度不足,那么通过阿里金融,就可从B银行获得信用支付额度,长久下去,A银行的这位客户就可能流失。“现在阿里金融与银行合作时,阿里金融处于强势地位,由它来决定规则。银行只能听它的。”
  而更让银行担心的,或是难以获得这些授信客户的信息,无法对这些客户资源进行综合开发。胡晓明在上述媒体会上就表示,出于保护隐私的考虑,不会把客户信息提供给银行。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金融信贷发出实体经济需求萎缩信号 2012-03-05
· 福特锐界推出多种金融信贷购车方案 2012-02-0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