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漫游斯里兰卡古城康提
2013-01-11   作者:于展 文/摄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康提佛牙寺内
市内一角
科伦坡市内一处水果摊
山城康提的民族舞蹈
康提郊外马哈维利河畔的牧象人
    斯里兰卡不愧是文化遗产的宝库。从锡吉里亚到山城康提之间不到100公里的路上,带我走访了丹布拉、那兰达、阿鲁毗诃罗寺三处世界遗产。其中丹布拉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石窟寺院,寺内的石佛像和壁画比敦煌莫高窟中最古老的作品还要早500年。
  随着文化三角区中下一个目的地康提的接近,车窗外的风景由茂密的丛林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茶园。斯里兰卡中部的丘陵地带以盛产誉满全球的锡兰红茶而著称。山坡上身着色泽鲜艳的民族服装、背着半人高的茶篓采摘茶叶的大多是泰米尔妇女。她们的祖先是殖民地时期被英国人从故乡印度作为劳动力带到斯里兰卡来的。今天,康提近郊绿色的茶田和采茶的泰米尔姑娘已经成了这一带缺之不可的风物诗。但当人们在路边的茶店小憩,望着山坡上采茶姑娘的身影,端起一杯杯香茶品味的时候,应当也会尝到饱含在锡兰红茶中的苦涩和辛酸。
  下午,骄阳似火,好在康提近郊的马哈维利河水不时把凉意送到人的心里。正午过后,从清晨开始工作了大半天的大象们来到河边,随着主人的吆喝声在水里翻着身,让主人用椰子壳和肥皂帮它们冲刷掉身上的泥污,享受一天中最快活的时光。碰到游人走近,牧象人还会让大象从河里站起身,冲人行礼,用鼻子吸起水来,像洗淋浴一样喷到自己背上。
  康提是斯里兰卡第二大城市,但这里没有我们司空见惯的现代化城市的喧嚣。古都对于旅行者来说有一种共同的魅力,在精神和肉体两方面帮人们消除紧张和疲劳。康提城四周被群山环抱着,历史上,山峦作为天然屏障,阻止过从北方南下的入侵者,而今,群山又阻挡着当代城市文明的洪水对古都的冲击。
  康提还是斯里兰卡文化的中心。市内康提湖畔的佛牙寺供奉着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是僧伽罗人信仰的象征,参拜者络绎不绝。每年夏季,康提都要以佛牙寺为中心,举行著名的佩拉诃拉节。佛牙被从寺中请出来,驮在象背上,被盛装的象群和载歌载舞的人们簇拥着在城里游行。届时,来自斯里兰卡和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一睹节日的盛况而涌进城里,古都康提在两周之内把凝聚在体内的能量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一年一度的佩拉诃拉节就这样为古都掸去蒙在身上的浮尘,使康提固有的色彩变得更浓更艳。
  平日的佛牙寺早晨5点半、上午9点半和傍晚6点半各有一次法事。只有在这些时间段,供有佛牙的圣堂才会打开,参拜者可以看到僧侣们敲着锣鼓、奏着乐器为佛舍利供奉贡品的场面。每到这时,来自全斯里兰卡的参拜者就会把寺内填满。多亏陪我的朋友阿迪茶馆领来两个小男孩,他们帮我提前占了一个观摩法事的好位置。走出佛牙寺,太阳已经落山了。
  “先吃点水果,喝点水垫一下,我带你去看康提舞蹈,完后咱们再去吃饭。”
  剧场是在半山腰空场上搭起的一座大棚子。舞台上青年男女表演的民族舞蹈可比这平凡的空间要独特得多。伴随着极有异国情调的音乐,男人和女人浑然忘我,以富有节奏感的肢体动作共同融入这只属于山城康提的艺术世界中。
  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阿迪又拉着我提前走出大棚,在门外露天剧场的水泥看台上找了个好位置。在这里上演的节目更精彩。男演员赤着脚,边舞边走过一片用火烧热的碎石。每次通过滚烫的石子路时,还把一大把火绒撒到脚下,引起一团大火,把整个人包在当中。每看到这惊险的场面,观众便爆发出一阵尖叫声,接着是热烈的掌声。只有阿迪不动声色地喝着手里的饮料,估计这节目他已经看了无数次了。
  清晨,从小山岗上的旅店向山下望,古都康提就像用积木堆起来的玩具城一样可爱。康提湖象一面长方形的镜子,映出四周的山色。湖畔绿色草毯上的佛牙寺以及老王宫、博物馆一色的褐瓦白墙,让远眺的人看上一眼就会把它们刻在心里。一群野猿一大早就开始在旅馆旁的大树上“晨练”,边闹边叫。如果换个地方,过早地被车流的喧嚣吵醒,我心里肯定会憋上一股无名火,可这里却不同。树上的野猿和山下的古城这一动一静两幅画面对我来说都有着难言的魅力,让人觉得看着它们是一种远比躺在床上睡觉更好的休息。
  从康提到科伦坡的120公里路是几天来最静的一段。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们抵达了科伦坡。阿迪履行了他几天前许下的诺言,带我转遍了科伦坡的观光热点,包括中国援建的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中心。他本来只管把我送回科伦坡,问他影响不影响后面的工作,他说早回去也无法跟老板还车交差,索性陪朋友陪到底。我深知这一半是实情,一半是斯里兰卡人的好意。几天来朝夕相处,使我和这个看上去粗野的中年人之间萌生了一种感情。
  我没打算在科伦坡过夜,想赶到海滨度假胜地尼甘布去。那里不光距离机场比科伦坡近,第二天去飞机场前还可以在黄金海岸晒半天太阳。我把计划告诉阿迪,他马上答应先把我送到汽车站。
  和刚刚相识时比,同样是那张粗犷而充满野味儿的脸,今天目光里带上了4天前没有的真诚和友善。汽车出站时,望着站台上斯里兰卡人高大的身影,我感到自己的眼眶也有些发热。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感受斯里兰卡时尚风 2010-02-12
· 斯里兰卡誉为“世界上最美岛屿”[图] 2009-04-27
· 茶叶出口大国斯里兰卡促销茶叶渡金融危机 2008-11-18
· 斯里兰卡为南盟峰会秀出国宝 2008-07-31
· 斯里兰卡火车遇爆炸袭击 2008-05-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