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观察:留职率小幅回升
2012-12-31   作者:车小婵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又是一年盘点时,公募基金业留职水平2012年期末大考,答卷仍难令人满意。据晨星统计,截至12月26日,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全年基金经理变更(不包括增聘和新聘)达332起,较2011年全年的291起增加14%,而此前的2008到2010年该数据分别为176、199和249起,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对比同期公募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的变化,行业人才的流失愈加严重。截至12月26日,基金数量和总份额比去年同期双双大增28%以上,但管理资产规模仅增7.5%;同时全年新发基金募集份额超过了2011和2010两年募集份额之和的两倍,其中四分之三以上为低风险的债券基金与货币基金。这意味着,在A股市场“熊”冠全球的背景下,中国公募基金原有资产管理规模被持续的净赎回与单边下跌的股市步步蚕食,只能依靠新发固定收益类产品艰难前行。

  熊市难耐 109位基金经理去职

  按人数统计,2012年公募基金更换基金经理197位,涉及59家基金公司,剔除债券型、货币型不同份额、ETF联接和分级基金等重复计数,影响的基金组合数目为244只。其中开放式权益类基金105只,约占市场上526只开放式股票基金的20%;发生基金经理变动的开放式固定收益类(包含货币市场基金)46只,占所有268只固定收益类基金(同一基金下各份额不重复计算)的17%;开放式混合型基金58只,占193只开放式股债混合基金的30%;此外,还有17只QDII基金、5只保本基金,和13只封闭式基金组合今年易帅。回顾2011年,公募基金则有58家公司更换178位基金经理,影响的基金组合数目为216只。再往前的2010年,公募基金行业内56家公司更换基金经理170位,影响的基金组合有200只。
  按更换基金经理时的人均任职年限来看,任职时间中位数为1.51年平均值1.55年,较去年的1.47年和1.50年均略有上升;但对应此前一年2010年的人均任职年限中位数为1.67年,均值1.77年,基金经理离职前的平均任职时间仍然在明显缩短。
  国内公募基金经理流动频繁,除因个人原因离开资管行业外,主要有三大类:一、基金公司内部资源调动,如基金经理从公募转向社保基金、专户等具有特定服务对象的非公募业务;二、基金公司之间互挖墙脚,中小基金公司的核心人员稳定性堪忧,优秀资源不断向大型基金公司倾斜;三、不同行业间的流动,如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转投私募、保险、信托,或流至券商资管部门。今年前11个月,相对于世界其他市场主要股指多为两位数的正回报,A股市场可谓“熊”冠全球。截至11月底,2012年以来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8.79%,最近三年年化收益率-15.22%,远落后于收益居后的MSCI拉美新兴市场指数(-1.26%)和日经225指数(0.36%)。旷日持久的熊市下,业绩难有起色的基金面临持续净赎回,令基金公司,特别是股东与渠道资源缺乏的中小基金公司的经营举步维艰,一线基金经理承受来自股东方与投资者的双重压力,离职潮不断涌现。
  今年发生变化的197位公募基金经理中,离开原公司平台的就有109人。迄今为止,早期加入公募行业的元老级基金经理已所剩无几。109位离职的基金经理来自49家基金公司,其中华夏系今年去职人数居首,包括王亚伟在内的6名基金经理离开。博时、易方达、招商各离职5人;大摩、中邮各离职4人;富国、国投瑞银、融通、长信、兴业全球、中海、华泰柏瑞、泰信、中欧、华富,及东吴各有3人离职;嘉实、华安、银华、华宝兴业、国泰、建信、长盛、泰达宏利、交银、海富通、国联安、诺德,及天治各有2人离职;其余21家均有一人离职。

  留职率小幅回升 中小基金仍处境艰难

  从留职率数据看,情况似乎要略好于2011年。最近一年保持100%基金经理留职率的公司为15家,较上年的11家升高;留职率低于或等于50%的基金公司则为3家,较上年的5家也有所下降,这3家分别为方正富邦、财通和中邮基金,其中中邮基金去年年底在职的八位基金经理,到今年年底仅余四人,是中型基金公司中留职率最低的。所有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经理的留职水平均值保持在80%左右,今年略有上升,这意味着近年来每年平均有20%的公募基金经理主动或被动离职。
  中小基金公司仍然处境艰难。最近一年的数据显示,中小基金公司留职率低,投研团队稳定性差的状况仍未改善。如下图所示,留职率排末十位的基金公司中,仅有招商基金2012年三季末的资产管理规模排名进入前十五,其他均为中小基金。值得注意的是,留职率垫底的公司中除了中邮的资产管理规模排在68家公司的32位,招商基金连续两年进入留职率末十位。今年年初在职的13位基金经理,年内离开了5位;去年招商基金也有4名基金经理去职。
  中小型基金公司面临因产品规模过小而被清盘的政策风险,又面临2012年股票市场低迷而遭遇投资者不信任的经营风险,基金相对业绩排名落后加剧了基金经理肩上承担的压力,加之中小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配备与大型公司相比本就先天不足,基金经理离职对整个投资管理团队带来的冲击也就更加显著。换个角度看,业内这种严酷的生态环境反过来也要求中小公司在激烈的竞争市场拼得立足之地之余,还必须像大型公司一样战略思考,努力打造内部优良的投研机制和投研平台,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的频繁流动也并非完全的坏事,充分的市场竞争会自然引领资源合理配置,导向优胜劣汰。

  年内13家基金公司易帅

  自4月长安基金总经理曹阳宣布离职至今,8个多月来公募基金业陆续有13位总经理级别的高管离职,掀起一波轰轰烈烈的“换帅潮”。自2008年来,伴随股市持续低迷和基金行业发展两极分化的加剧,5年时间共计发生总经理变更58次,按照5年前已经成立的基金公司计算,“换手率”接近一倍。换句话说,平均而言,5年时间内,公募基金业所有公司总经理级别的高管将近更换了一轮。这样的频率在所有行业中也都是首屈一指的。其中,大型基金公司老总变更最具冲击力,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和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两位行业元老级人物近两年双双离职,引发了行业的强烈关注。
  市场普遍关注的基金公司管理层及员工激励机制的缺失、股东变动及人事纷争或许是导致部分高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此外,本轮包括基金公司总经理大规模离开还因为部分公司在过去几年相对业绩表现居后,股东考核压力之下失去信心或股东方希望通过更换高管来重拾增长。
  对投资者而言,基金公司高管离职也会对旗下具体产品运作有一定影响。业内公认,基金行业的高管们在国内公募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不同程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在一定历史阶段让基金公司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基金公司高管的变更更易加剧投研团队的不稳定性,尤其公司制度、投研文化、投资自由度以及投研流程若在新的高管介入后有所改变,会诱发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间的磨合,投研人员可能出于理念、文化等的不认同而选择离职。
  高管们离职的原因不一,从其影响来看也应加以区分。具体而言,对于规模大、运作成熟的公司,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中小公司,很可能带来公司发展战略上的重大变化;而对于业绩较差的公司,高管变动也未必是坏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新高管的加入可能会带来新的有益的管理方法,更重视投资者利益,进而促进公司革新发展。

  行业变革前夜
  等待黎明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自诞生以来,从业人员流动性高的特点一直存在,只不过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更加凸显。近年来,不论来自监管层的推动还是行业内部的创新力量,都让人看到,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已从2006-2007年时的“一基独大”逐步发展成为公募、私募、券商理财、银行理财等多元化的竞争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基金行业从业者有更多元化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财富管理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能超越当前低迷的市场、严峻的环境桎梏,在顺利度过调整周期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普通投资人资产增值与财富管理更好地服务。
  对于基金持有人来说,频繁的高管和基金经理等核心团队动荡,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无需过度夸大。相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其他子行业,公募基金更加强调投研体系和投研团队的建设,人员变更的影响其实反而相对会小一些。也应看到,资产管理行业的真正成熟和进步并不单取决于管理规模和从业人员的扩张,更重要的是专业人才在投资能力、职业操守、敬业精神等素质的全面提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白酒板块市值蒸发1525亿 扎堆公募基金感受寒意 2012-12-12
· 公募基金成为债券市场第二大投资主体 2012-12-07
· 8公募基金二度试水ABS 固收总监担忧流动性 2012-12-05
· 11月开局公募基金败于私募基金 2012-11-15
· 公募基金需尽快转变运作模式 2012-11-1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