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前员工私售涉案资金2400万
2012-12-20   作者:高翔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银行理财纠纷案件近期频发,其中风险日益凸显。记者从中信银行温州分行了解到,近期该行一员工(案发后已被开除)涉及一宗理财纠纷案件,并将于近期开庭。
  据悉,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一“高”姓员工,以一款“中信投资宝”的投资产品为名,诱使黄乐琴夫妇先后分12次通过网银汇款2400万元至其私人账户。据记者从公安机关了解到,目前该员工已经自首,公安机关正在侦查。黄乐琴夫妇已经起诉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要求归还2400万元资金。该产品目前仅该夫妇涉及其中。据悉,黄乐琴夫妇来自温州乐清市柳市镇,一直在当地经商。早年时结识了中信银行这名员工。
  去年,该员工向黄乐琴推荐一款名为“中信投资宝”的理财产品,称预期收益率在7%左右,比存定期收益高。从2011年的11月14日至2012年的8月29日,黄乐琴分12次,投入了2400万元,每次投入金额100万至300万不等。黄乐琴的丈夫李金育回忆说,每次都是通过网银转账,随后与理财室签订合同。
  记者获得的该份“中信投资宝”报告书对该产品的解释是,“为贵宾客户提供各类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满足贵宾客户资产增值的需求,由股票、基金、国债、信托、保险、委托贷款等产品组成。”投资门槛为50万元人民币。该报告书中明确写明“预计综合理财收益率7%”。李金育说,“中信投资宝”12份报告书,有的预期收益率为7%,有的为6.5%。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取向为“委托贷款”。报告结尾,有客户“黄乐琴”与客户经理的签名,并盖有“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零售业务部”的印章。
  9月5日深夜,黄乐琴接到中信银行方面的电话,要求见面详谈。在谈话中他们得知,其购买的“中信投资宝”这个理财产品是假的,合同文本是假的,公章也是假的。
  9月12日,高姓员工向公安机关自首。
  中信银行温州分行副行长黄自强对本报记者表示,此事目前公安机关还在侦查,银行方面不方便对外发言。
  黄乐琴夫妇将“中信投资宝”报告书上的“中信银行温州柳市支行零售业务部”印章拿到公安部门做了鉴定。李金育说,鉴定结果显示报告书上的印章不是真的。
  黄自强对记者表示,这名员工自己也承认,这枚印章是假的。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信银行 用心奉献 2012-12-10
· 中信银行与银联合作移动支付 2012-12-07
· 中信银行:知您所需 达您所愿 2012-12-06
· 中信银行称净利下降源于加大拨备力度 2012-10-31
· 中信银行下调信用卡取现手续费 2012-10-1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