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短期理财品揭底:银行产品巧跨揽储时点
2012-08-28   作者:肖怀洋  来源:证券日报
 
【字号

    短期理财市场不再是银行的自留地,这里已经开始上演激烈的争夺战。各路金融机构对这块蛋糕虎视眈眈,尤其以短期理财基金最为来势汹汹。
  由于去年大肆发行短期理财产品揽储,银行已被监管部门叫停1个月期限以下理财产品,但银行显然并不甘心退出这一市场。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银行理财市场总共发行了912款1个月期限以下理财产品。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虽然1个月期限以下产品越来越多地被设计为滚动式,但部分银行仍然存在依靠短期理财产品揽储的嫌疑。该类产品还呈现出募集期被拉长的特点,业内人士分析称,“募集期拉长有利于银行以较低代价吸储,但由于募集期不算利息或只给活期利率,实际上降低了投资者的资金整体回报率”。

  超短期产品常态化、系列化
  前7月平安银行发行居首位

  去年9月30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91号文),其中第二条中规定“不得通过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在月末、季末变相调节存贷比等监管指标,进行监管套利;应重点加强对期限在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杜绝不符合监管规定的产品。”
  该文件并没有完全禁止一个月期限以下理财产品,不过在当年11月份的2011年第四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分析会上,有关部分口头要求各家银行在年底之前暂停发行一个月期限以下超短期理财产品。此举及时遏制住了银行间愈演愈烈的靠超短期理财产品冲存贷比考核时点之风,此类产品的发行量也大幅减少。
  然而,如今距离去年下发“91号文”已将近一年,超短期理财产品又有卷土重来之势,只不过在产品设计上更加常态化和系列化。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1-7月银行理财市场总共发行了16659款理财产品,其中,产品期限在1个月以内(≦31天)及投资期限可以在1个月以内的开放式和滚动型产品共912款,加上之前已发行的但未到期的开放式和滚动型产品,投资者可以选择用以管理短期闲置资金的产品实际多于这个数。
   从产品收益率来看,7月该类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6%,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最高上限。
  从产品期限来看,1个月(30和31天)、1周(7天)、双周(14和15天)和3天的产品数量较多,分别为383款、166款、80款和79款,占超短期理财产品总数的比分别为42.00%、18.20%、8.77%和8.66%。
  从发行银行来看,平安银行(含更名之前的深发展、中国银行、东莞银行、农业银行和广发银行发行的该类产品最多,产品数量分别为309款、141款、75款、49款和45款。其中,平安银行的超短期产品最为丰富,不仅有周末发、周添利、双周添利和月添利这样完整的期限序列,而且现金溢系列也是涵盖了多个投资期限。中国银行和东莞银行则以滚动型产品为主。
   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认为,这类产品的发行已经常态化和系列化,发行时间主要根据产品的接续需要而定,从而消除了银行发行短期和超短期、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变相高息揽储,在月末、季末变相调节存贷比等监管指标,进行监管套利的嫌疑,这也是现存产品系列在监管层对超短期产品严密监管下得以生存的主要原因。

  产品时间设置有玄机
  多银行产品巧跨“时点”

  因为受限于存贷比等指标的考核,各商业银行每到月末都面临存款压力。而短期理财产品在去年一度成为银行揽储利器,3-7天超短期理财产品曾红极一时,收益率也一度高达7%。
  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利用短期理财产品揽储主要通过时间节点的巧妙设计来实现:一是把产品募集期设定在月末,起息日定在下月初,尚处在募集期的资金就算作了存款;二是将产品的到期日设定在月末,假如8月31日到期,一般理财产品的资金到帐日都设定在T+2,也就是9月2号之前银行都可以把到期资金当做存款。
  除了利用期限以外,也有个别银行将募集到的理财资金全部以内部拆借方式存入总行资金池,记入“结构性存款”科目,纳入存款考核,并与全行资金统一运用,与信贷资金无法区分。
  虽然“91号文”禁止利用短期理财产品揽储冲时点,但由于并没有明确的违规界定指标,也给一些银行以可乘之机。
  本报记者仅对7月份发行的一个月期以下产品进行统计,就有15款产品将募集期设置在月末,而产品开始日在下月初。其中平安银行占据6款,均为“聚财宝”系列产品。以“聚财宝”灵活添利(非保本)2012年27期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发行开始日期为2012年7月31日,投资开始日期在8月3日,募集期正好跨过月末。
  7月份发行的一个月期以下产品中,还有15款产品将投资结束日期设定在了月末两天,这样银行就可以把资金保留到8月1号再兑付给投资者。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各占据了4款产品,苏州银行和东莞银行各占两款。
  而如果看一下6月份的发行情况,因为涉及到季末和年中的冲存压力,短期理财产品很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了。
  6月份发行的一个月期以下产品共129款,其中有26款产品都把投资开始日期设定在了7月初,还有8款产品将到投资结束时间定在了6月28、29两天,这样到期资金就仍然可以保留在本银行作为6月末存款。
  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监管部门并没有对借理财揽储的行为有一个准确界定,并且目前此类产品都以系列出现,并非只在月末才发,也给自己留足了“并非揽储”的解释余地。

  东莞银行短期理财产品
  募集期最长达34天

  不仅是产品开始和终止时间的设计充满玄机,募集期限逐渐拉长的趋势也银行获益不浅。
  一般而言,超短期理财产品募集期较短,正常时间应在1-3天。但本报记者对今年1-7月发行的912款1个月期限以下理财产品统计发现,募集期在5天以上(不含五天)的产品就高达266款,占比为29%。
  募集期限最长的高达34天,为东莞银行发行的“2011年稳健收益系列月月滚动2号个人理财计划06”,发行开始时间为2012年3月16日,发行结束期为2012年4月18日,而该产品投资期限总共也不过26天。不仅如此,东莞银行发行的2011年、2012年稳健收益系列月月滚动及25天滚动多款产品募集期都超过了27天,募集期限比产品期限还要长。
  另外,募集期较长的还有邮储银行,该行财富系列之“月月升”人民币理财产品每月发行的募集期也都达到了27天;汉口银行的两款,至尊理财12009期和12010期理财产品也分别达到了18和17天募集期;苏州银行的金石榴创利系列产品的募集期也多在8天以上。
  从产品期限及类别来看,募集期限超7天的产品投资期多为1个月,或是滚动式产品。
  从发行银行来看,募集期限超过7天的产品多集中在城商行,但也不乏中行、邮储、光大等国有及股份制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银行今年1-7月发行的一个月期限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期全部都在7天以上。甚至于该行发行的2012年稳健收益系列4天滚动所有产品的募集期也都达到了7天。东莞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投资者所投资金在募集期可获得活期存款利率。
  业内人士指出,在募集期间,投资者的资金大多是不计息,即便支付活期利息也是微不足道的,银行以较小代价获得了短期存款,而投资者的资金利用和回报率则因为募集期的拉长而大幅降低。假如一款一月期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为5%,募集期也高达一月的话,客户在发行之初就购买该产品,实际的年化收益几乎缩减了一半。所以投资者应尽量在募集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再购买。

  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比拼
  银行远超基金

  一方面是监管部门喊停银行短期理财,另一方面短期理财市场又吸引着其他金融机构纷纷试水。
  短期理财基金在今年5月份一经推出,就得到投资者的热捧。8月17日,工银瑞信7天理财基金一经推出,就在4天时间募集到400亿元。2012年内新基金首募总额达2687.41亿元,短期理财基金1369亿元的规模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根据证监会公开披露数据显示,目前排队报批的基金中就有20只短期理财基金,产品期限短则7天,长则3个月。仅在8月份,就有5只短期理财基金报批。
  普益财富研究员吴泞江告诉记者,目前基金对于银行的理财产品冲击并不是很大,毕竟客户有一定的偏好和黏性,以前购买货币基金的客户更容易投资短期理财基金。而且基金波动较大,风险更大,目前收益也并不超过银行。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今年1-7月银行发行的912款一月期限以下产品中,有483款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都达到或超过了4%。30天左右期限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数都能达到4%、5%,招商银行发行的安心回报之澳元岁月流金123号年化收益率甚至达到了7%。
  相比而言,已经成立的16只短期理财基金最近1个月总回报折合年化收益率在1.5%-3.6%之间,其中有4只理财基金已成立超过3个月,最近3个月总回报折合年化收益率在3.03%-3.97%之间。
  吴泞江向记者表示,短期理财基金还处在抢占市场的阶段,未来还会加大力度推出。银行在短期理财市场面临的压力还是不小的。目前银行超短期产品期限在3天到31天不等,加上可每日进行申购和赎回的开放式产品,通过合理的配置,该类产品几乎可以满足1个月以内所有的投资期限需求。并且银行还加大了滚动式和开放式产品的开发,这种产品与基金短期理财非常相似,都是设定了一个短期投资期限,如果到期没有赎回就自动滚入下一个投资期。
  超短期理财产品不仅可以向有短期资金头寸的投资者提供保值增值的渠道,同时增强了银行在理财产品发行期限和流动性安排方面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未来在短期理财市场,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还将展开更为激烈的竞争。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理财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4.16% 2012-08-27
· 在售银行理财产品[2012-08-24] 2012-08-24
· 光大银行发行20年行庆理财产品 2012-08-24
· 短期理财市场上演贴身搏杀 各自圈地能否共赢 2012-08-23
· 人民币理财品预期收益率继续降低 2012-08-2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