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家外资行盈利增速超中国同行
2012-07-23   作者:刘雁  来源:证券时报
 
【字号

  全球银行业正又在酝酿着一场裁员潮,然而,外资银行在中国业务非但没有收缩阵线,反而大举扩张之旗。业绩增长成为扩张的最大动力,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阴霾笼罩下,去年外资银行欧美业绩明显缩水,而在中国业务却成为逆市赚钱的一枝独秀。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披露,在内地的181家外资银行2011年的盈利总额创历史新高,达167.3亿元,较2010年增长1.15倍,其利润增幅高于国内行业水平。

  外资行“咸鱼翻身”

  对比银监会2011年披露的银行年报数据,国内银行去年的盈利增长水平显然不如外资银行。证券时报记者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计算得出,国有大行2011年利润同比增长29%,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略胜一筹,但同比也仅增长47.64%。
  对此,普华永道中国审计部合伙人周世强解释道,很多外资银行在内地设立机构主要在2007年、2008年,成立初期人员和基础设施费用投入较多。经历四五年的积累后,2011年外资银行已进入投资回报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达了相似观点,“外资银行去年盈利翻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利润基数低;二是基于去年国内银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不错的大环境。”
  记者翻阅财报,从业务结构对利润增长贡献进行了梳理,一方面,外资行在理财产品设计及创新方面优势明显,零售业务和财富管理市场表现突出;另一方面,随着跨国企业走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外资行的贸易融资业务量大幅提升。
  以渣打银行为例,2011年渣打银行在内地新增19家分行和支行,令网络总数增至81家,税前利润增长逾1倍至11.51亿元。其中,个人银行业务中国收入增加12%至2.28亿元。渣打银行指出,这主要得益于在增长城市的业务扩充、存款边际利润改善以及财富管理收入上升,尤其是单位信托及指数挂钩结构性存款方面。
  而恒生银行2011年财报显示,恒生中国去年于内地业务据点增加,税前利润达到4.82亿元,其中企业及商业银行业务客户总数同比增长8.3%,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总数亦增加21.1%。
  除了开拓财富管理市场,贸易融资业务量也成为外资银行业绩增长亮点。渣打银行方面表示,香港的增长动力来自中国内地于人民币国际化后对贸易及结构性融资解决方案需求的不断增加。
  据汇丰银行介绍,去年该行在中国工商业务实现盈利13.4亿美元,贸易服务收入大量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汇丰银行逾半数工商业务新客户来自中国内地。
  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无疑成为资金的避风港,联合国贸发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2011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再创历史新高,达1240亿美元。
  一位花旗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跨国企业一般会优先选择与外资银行合作,比如,飞利浦和微软的母公司均与花旗银行签署了全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上述企业到中国发展会优先选择花旗银行开户,“都是外企,文化环境和业务模式较为相似,沟通起来也比较顺畅。”

  股权投资趋于降温

  在自身利润进入高速增长期的同时,外资行前期在中国的股权投资亦取得不错回报,甚至大有超越其自身业务利润的态势,有的联营公司利润贡献率则远远高于自身在华的业务利润。
  以恒生银行为样本,据其2011年财报披露,该行去年实现净利润166.8亿港元,内地业务去年税前利润仅为4.82亿港元,同期联营公司(包括兴业银行、烟台银行以及希慎集团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Barrowgate Limited)净利润则高达39.9亿港元。
  据披露,恒生银行分别持有兴业银行、烟台银行12.8%和20%的股权。恒生银行方面指出,2011年内地业务对于该行总除税前利润贡献为22%(2010年的水平为15%),其中包括来自该行内地投资的应占利润,而该行与兴业银行的应占利润于年内上升约40%。
  汇丰银行2011年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来自联营公司收益增加41%,这主要是受益于客户贷款增长强劲及费用收入上升,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对汇丰的利润贡献功不可没。
  而早在2005年便成为建设银行战略投资者的美国银行,更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美国银行分两阶段投入30亿美元购入建行9%的股份,而后建行H股上市让美国银行赚得盆满钵满。
  赵庆明指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刚好赶上了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上市,需要引进战略投资者,这些战略投资者也使中资行在转变观念、引进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获得了综合收益。”
  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股权投资也是如此。作为淘金者,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无疑尝到了股权投资的甜头,其中以美国银行、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等为代表。而后来者却充满各种变数,比如澳新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
  近日,澳新银行宣布放弃对中国天津银行1.2亿多元人民币的增资计划。澳新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CEO)李权解释称,“放弃对天津银行的增资并不表示不看好中国市场。”
  事实的确如此,在食言增资天津银行的同时,澳新银行却宣布了对澳新中国增资20亿元的计划,这是澳新银行在华设立以来首次追加资本金。目前澳新中国在上海、北京、广州和重庆设有7家分支机构,未来5到10年计划将内地网点规模扩张3倍至20家。
  也并非所有外资银行都将筹码押注在中国,6月底,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宣布关闭北京的所有零售支行,正式撤出中国境内零售业务。
  该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RBS中国的零售银行业务量占总收入的20%左右,撤出中国零售市场是为了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主要面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等提供金融服务。
  赵庆明则认为,在本轮经济危机中苏格兰皇家银行基本国有化,其撤离中国零售市场主要是源于战略上的调整,并不具有代表性。
  “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趋之若鹜的时代已成为历史,随着独立设立的法人银行迅猛发展,外资行对中资机构的战略投资热情正降温。”赵庆明告诉记者。

  外资行突围的荆棘之路

  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对中资银行的股权投资显然已不再是“香饽饽”,外资行未来在中国的拓展或许更依赖于自身的业务增长。不少外资银行纷纷加码自身业务拓展,但就目前形势来看,这条扩张之路却布满荆棘。
  一位曾就职于美国花旗银行深圳分行的员工告诉记者,前几年外资银行的员工待遇确实诱人,社会认可度也较高,但近两年随着中资行的崛起,外资行已优势不再。有些中资商业银行甚至高薪挖角外资行人才,导致外资行频现人才流失现象。
  “外资行表面光鲜,但某些福利跟中资银行没法比,比如春节我们只有100元的过节费,节后领导给我们封了一个20元的利是,我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上述员工毫不掩饰对外资银行福利的不满。据他介绍,同批入职的员工大多已经跳槽至各大中资银行,包括光大、广发、华润银行等后起之秀。
  另一家外资银行中层管理人员则表示,外资行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一方面体现了其专业化和风控能力,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其在中国的本土化业务发展。他举例称,一些未上市的中国民企为了避税,没有完善的财务报表,很难通过外资银行的业务审核,而不少中资银行却可以变通操作。
  “在外资银行做业务几乎没有变通可能性,能不能做都有标准答案,但中资银行在操作上却有着中间模糊地带,这也是我们拓展业务的一大难题。”上述外资银行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除了跨国公司的业务,外资银行并未放弃对中国本土业务的开拓,目前做得比较多的仍是进出口公司的贸易融资。
  外资银行在本土化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这不仅表现在银行自身业务的拓展,还体现在中高层员工多为香港和台湾的外来人才。而在如何与监管层打交道这一方面,外资银行也显得有些“水土不服”。
  扩张之路漫漫,外资银行的业绩是否会如2008年般昙花一现?
  早在2008年,外资银行在华便经历过一轮高速增长期,据银监会披露的银行业年报数据,外资银行当年实现利润119.2亿元,同比增长近1倍,而随后的两年却迅速下滑至60亿~70亿元水平。
  “2006年底,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并开始疯狂生长,但由于2009年以来的全球经济不景气,其中国业绩又持续低迷了两年。”赵庆明指出。
  而普华永道的报告则指出,多数外资银行均对内地市场前景持乐观看法,预测至2015年其年增长率仍可维持在20%或以上水平,不少外资行更计划增员及加薪。
  “在中国,高净值人士的数量呈指数式增长,这也导致一些外资银行重新审视并发展自己的零售及财富管理业务。人民币的不断国际化以及利率改革将为中国的进出口公司创造汇率及财资管理套利机会。”普华永道中国金融服务部主管合伙人容显文表示。
  恒生银行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中国内地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把握内地开放金融业、人民币逐步国际化以及香港和内地经济更紧密融合所带来的机会。
  随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进程的不断加快,外资银行深受其益,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便是有力的证明。2011年,与1.93%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外资银行占上海银行业的市场份额为12%。这似乎让押注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看到了美好的蓝本。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调结构 外资行瞄准高端财富管理 2012-07-20
· 储蓄利率倒挂 外资行存久利息少 2012-07-16
· 中资行股频遭外资行减持抛售 从“跳板”变“鸡肋” 2012-07-11
· 多外资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至顶 2012-07-10
· 外资行“随行就市”存款利率大多一浮到顶 2012-07-05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