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将至 银行理财收益未见反弹
2012-06-07   作者:金苹苹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和2011年的6月相比,今年6月的银行理财市场分外“寒冷”。虽然这个月面临着月末、季末和上半年末三大时间节点的重合,但银行理财市场的特殊节点效应尚未出现,投资者热切期盼的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也没在市场露面。业内人士分析,尽管在特殊的考核时间点,银行出于揽存需要会有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冲动,但市场资金价格收益率下滑的趋势没有改变,超短期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很难在今年6月份的市场大行其道。

  资金面宽松预期不变

  6月30日,是银行考核时点上半年末、季末和月末三个时点的“碰头”日。因此在大众的印象中,随着6月末半年考核时点的临近,银行必然会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方式来打响“存款保卫战”。尤其是去年的6月末,各类高收益率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大量发行,年化收益率达到6%甚至更高的产品也大行其道。但在今年的6月份,去年短期产品的火爆销售场面或许只能成为回忆。
  “进入2011年后,银行体系的资金面一直较为宽松。”某银行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该人士指出,在刚刚过去的5月末,资金价格也并未出现“月底跳涨”的惯常现象。记者发现,5月末市场资金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Shibor报价方面,5月31日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下行。隔夜品种利率下行2.7BP报在1.8788%,7天品种利率下行18.42BP报在2.1375%,14天品种利率持平在2.6017%。
  市场人士指出,银行信贷需求不足,导致了富余资金滞留于银行体系内部,使得银行体系资金相对充裕,而在当前稳增长的主基调下,6月的资金面预计仍将维持一个相对宽松的格局。
  不仅如此,由于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由于存款持续下降、贷款需求持续低迷,多家机构预计5月贷款增长依然乏力。尤其是本周,5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即将陆续发布,分析人士普遍预计CPI数据将会进一步下降,因此市场对于央行的降息预期也渐趋浓厚。
  东吴证券此前发布的报告认为,随着经济加速下滑,货币政策放松的力度不断加强,除下调存准率外,利率政策也将发挥调节总需求的功能,降息预期不断加强,6、7月份或迎来今年第一次降息。而中金公司则认为,第一次降息可能采取非对称降息的形式,并最早在6月出现。

  收益率或再度下行

  “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存在,使得市场上各类信用类品种的收益率下行成为一个大方向,银行理财收益率走向下降通道也不可避免。”招商银行南京分行零售银行部产品经理胡燚如此分析。
  根据胡燚的观察,目前市场上正在发行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大都处于4.2%-4.8%之间。“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发售得比较少。”而记者根据财汇资讯的不完全统计,截至记者发稿,6月1日以来,各家商业银行在售的213款理财产品中,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有26款,且其投资期限大多在3个月以上;而预期收益率在4%—5%之间的理财产品则达到109款,占据了近日理财产品发行量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今年4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曾出现止跌企稳的现象,但这一现象仅是昙花一现。根据银率网的最新统计,5月份各期限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水平整体走低。统计数据显示,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的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8%,较4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投资期限为1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较4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投资期限为3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0%,较4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6个月至1年投资期限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下为5.5%,较4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投资期限1年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4%,较4月下降0.8个百分点。
  然而,6月末的半年考核仍是不容忽视的时点。“保卫存款应付考核仍是银行的重要任务,因此二季度末的流动性仍可能趋于紧张,市场资金价格也不排除阶段性冲高的可能性。”前文所述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所以在6月下旬,银行仍可能通过采取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方法来吸引投资者,以吸收存款资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穆迪下调部分德国和奥地利银行评级 2012-06-07
· 欧盟商讨银行业联盟 2012-06-07
· 欧盟委员会:目前ESM不介入西班牙银行业资本重组 2012-06-07
· 欧元区政府和银行命运相连 2012-06-07
· 西班牙坦率请求银行援助 2012-06-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