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理财产品暗藏玄机 收益莫名蒸发近1%
2012-03-01   作者:周姝妤  来源:金融投资报
 
【字号

    随着物价居高不下,普通投资者寄望于理财产品能够跑赢CPI,纷纷购买了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但《金融投资报》记者经过连日来的调查和梳理发现:不少银行工作人员强推网银、捆绑销售理财产品、隐瞒投资风险、推销信用卡、售卖基金……生硬推销、死缠烂打,让市民感叹银行业务员卖产品为啥比保险推销员有过之而无不及?
  超16万亿!这是银行2011年发售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的总数。根据资讯统计数据,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突破2万款,同比增长97%。本质上,银行理财产品变得丰富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被投资者誉为“安全的银行理财”也会露出凶险的一面:渣打银行澳元理财产品亏损95%,被网友称之为“绞肉机”;建行产品到期莫名蒸发近1%收益,被戏称为“吸金黑洞”……
  在调查中《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不少银行业务员为实现销售,采用各种手段诱使客户购买理财产品、基金、保险等,及至产品出现亏损消费者才发觉,而往往因为销售时银行员工的“承诺”多为口头,难以留存证据,不少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

  理财经理是“大忽悠”?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某银行的“理财建议”下,77岁的林老太原打算用作存款的数十万元先后“变脸”成了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最为离奇的是,银行“忽悠”老太太购买的投资连结险,不仅毫无保底,且投保年龄竟是“出生满60天至65周岁”!
  据悉,银行客户经理游说林老太将储蓄的48万多购买了41.7万的基金和5万元的分红险。此后半年,银行“帮”老太太赎回41.7万基金,转而再次购买了43.5万保险。至此,老太太在银行共持有48.5万元的保险。而这些资金都被投入偏股型账户,由于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林老太投入的48.5万缩水至29.47万元!
  其实,这种问题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金融投资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银行内的工作人员借着银行的公信力,很容易得到储户的信任。不管是理财经理或是保险推销人员,都更能打动储户。特别是,中老年投资者更愿意听信他们推荐的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
  记者在少陵路某银行网点看到,一名中年人正在柜台办理存款业务。当银行工作人员发现他有20万存款时,旁边走过来一个理财顾问,热心地向他推荐:“反正这笔款暂时不用,不妨买一款理财产品,时间不长,只需要3个月,就能得到5%的回报。”见中年男子有点心动,理财经理开始大肆推介该款理财产品,一直强调5%的预期收益率一年就是1万,如果不买,这款产品明天就会售完等等。记者发现,该男子还未来得及看产品的细则,就在“半推半就”下签了认购合同。
  据了解,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热销,部分银行网点里最基本的存储业务的资源反而被理财产品占有。在银行排队办理存储业务时,经常会受到理财顾问的“骚扰”,而像因客户购买理财产品而插队的情况居然被银行所允许。

  产品莫名蒸发近1%收益

  由于银监会并未对理财产品的收费明文规定,银行通常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定价。《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部分银行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并未写明收取手续费的额度和方式,而是直接在未告知投资者的情况下,自行扣除该类费用。
  例如建设银行2月10日发放的“乾元—私享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其产品说明书显示“产品拟投资的资产组合预期年化净收益率为5.7%-6.8%,扣除销售费率、托管费率后,在投资于基础资产的本金和获得收益按时足额回收的情况下,客户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记者在说明书上发现:产品销售费率为0.20%/年,产品托管费率为0.05%/年。也就是说,除了这两笔固定的收费外,该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应该为5.45%至6.55%之间,按照说明书中提示的4.7%的收益率来计算,有一笔0.7%至1.75%的费用不翼而飞。但建行并未在说明书中注明该费用的去处。
  针对莫名蒸发的收益,记者向建行双楠支行的客户人员提出疑问,该人员却建议记者找其他人员咨询:“我不是理财经理,理财经理会进行解释。”记者针对该问题咨询了4-5个建行工作人员,他们均以自己“非理财经理”或“不是负责该产品的销售人员”为由而拒绝解释。就在记者打算离开的时候,该行一位大堂服务人员随口说了一句:“客户一般只关心到手的收益,谁关心费率啊。”

  理财产品内外有别?

  《金融投资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理财产品收益率内外有别。针对同一款理财产品,银行员工获得6%的收益率,而投资者仅获5.7%的收益。“因为公布的预期收益率是扣除了手续费的,员工可能免除了手续费,所以才比投资者多收益了0.3%。”据该知情人士表示,“有的银行员工最终还获得了比6%收益率更高的收益。可能是收益超出了预期,所以分了一些给员工。”
  《金融投资报》记者就该问题致电了成都数家银行,得到的答复均是“没有这回事”。仅有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银行员工并没有收益率上的优惠,但对理财产品内部的运行情况比较了解,会对新产品的认知度高些,所以在选择产品上更有优势。”
  记者同时就该问题采访了数位投资者,投资者无一例外的表示惊讶。“理财产品的各种费率好像都是我们在出,如果银行员工购买产品不收手续费,是不是这些费用都平摊到了投资者身上?”长期购买建行理财产品的市民张女士充满疑问,“我买理财产品的时候从来都没有看过说明书,都是专业术语,看不懂。就算帮人家出了钱也不知道。”
  交通银行客服代表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我们行有托管费、手续费,但是这些都是我们行替客户付的。理财产品的各种费率,我们一直没收。”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建行农行电子银行体验机现安全漏洞 亟需系统安全防护 2012-02-23
· 建行停办新存折业务 多银行征收管理费 2012-02-08
· 各银行异地取款手续费差百元 建行收费最高 2012-02-02
· 取一万费用差百元 建行交行最贵 2012-02-02
· 建行农行董事长换帅 2012-01-1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