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理财品被变成基金 合同被忽略
2012-01-16   作者:李彦  来源:武汉晨报
 
【字号

    本想买银行理财产品,却被产品经理擅作主张买了基金。粗心的邱先生直到一年后赎回产品时发现亏损30%,才知道当初签订的竟是一份基金购买合同。
  前两天,邱先生向记者投诉称,2010年底,他到永清街一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当时,我看中了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的一年期理财产品,并委托银行一王姓产品经理购买11万元该产品。”邱先生说,随后,王拿出一份印有多页纸的产品购买合同,出于对银行的信任,他看都没看,就直接在合同最后一页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一年,邱先生将产品购买合同书一直放在家中,从未查看。去年底合同到期时,邱到银行赎回产品,发现不仅没有实现4%左右的预期收益,甚至连本金都只赎回7.8万元,一年亏损3.2万元,亏幅达30%,这才拿出产品购买合同仔细查看。这一看不要紧,邱先生竟发现一年前购买的根本不是自己想买的理财产品,而是一只名为“易深100”的基金,邱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去年股市跌得那么惨,难怪亏了这么多!”
  气愤难当的邱先生先后找到王姓客户经理和支行副行长讨说法,可对方拒不承认是在未经过客户同意的情况下销售的基金。“那个副行长曾私下对我说,如果能证明客户经理自作主张将我的11万元买了基金,银行会把亏损的3.2万元赔给我。”邱先生说,自己当时没有录音,也没有第三人在场,根本拿不出证据,只能自认倒霉。“早知如此,当初真该仔细看看产品购买合同。”邱后悔不已。
  存钱被忽悠买了保险,买理财产品被忽悠买了基金……近年来,市民到银行办业务时被忽悠的事情时有发生,以致不少市民对银行的信任度有所降低。
  “存钱时被忽悠买了保险,是因为以前驻点银行的保险公司员工有银保产品销售任务;买理财产品被忽悠买了基金,很可能是因为碰到了有基金销售任务的银行员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人士称,银行客户经理的销售任务各异,有的主要负责理财产品,有的主要负责基金,有的主要负责信托、银保等代销产品,但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都有很重的销售任务。由于重任压头,个别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客户经理,会想方设法忽悠客户购买自己负责的产品,而不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资金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推荐最合适的产品和资产配置方式。
  在谈到如何避免投资被忽悠时,中国银行江岸支行理财师杨菲表示,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要看清产品说明书和购买合同。比如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搞清产品类型、投资方向、主要风险、是否保本等;同时,在签订购买合同时,一定要看清合同上写明的产品是不是自己要买的产品,切不可因为合同冗长不仔细阅读,以免发生邱先生类似的纠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银行精算计 理财产品募集期被拉长 2012-01-13
· 《快教孩子学理财》 2012-01-13
· 选择保险理财的原则和“诀窍” 2012-01-13
· 在售银行理财产品[2012-01-13] 2012-01-13
· 华夏银行:推出“龙盈理财”大众理财品牌 2012-01-13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刘远举:抽签或可解决春运售票难题·[思想]高连奎:福利国家经济反而更高效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