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增持动机不一 警惕假动作
2011-12-27   作者:吴正懿  来源:上海证券报
 
【字号
    大股东解囊增持是上市公司“维稳”的惯用手法。但记者梳理发现,同样是大股东增持,其出手的力度、规模及动机却不尽相同,有的“浅尝辄止”有的“雷厉风行”,由此可管窥大股东的动机和诚意。
  今年以来,由于大盘震荡不休,上市公司大股东出手增持屡见不鲜,常被解读为利好信号。然而,仔细梳理相关增持公告,不少公司的增持存在“水分”,其动机和诚意值得怀疑。
  比如,9月末,浙江某公司大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增持61.31万股,占总股本的0.2857%,且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累计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但12月1日,该公司即宣告增持计划终止,增持股份数就定格在61.31万股。一个微妙的背景是,该公司6月1日接获定增核准批文,有效期为6个月,护盘之意昭然若揭。
  某钢铁公司大股东今年1月首度增持了公司0.2%股份,并称未来12个月内计划继续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此时,公司的定向增发方案正接受监管部门审核。然而,9月末,该公司宣布终止定向增发购买资产事宜。11月初,大股东宣告增持计划提前完成,累计仅增持了0.82%的股份。
  某合金材料制造商尽管并无再融资等背景,但大股东增持同样“雷声大雨点小”。今年5月初,该公司大股东增持了94.73万股,占总股本的0.4406%,并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11月初,大股东增持计划实施完毕,累计增持股份数与6个月前丝毫未变。
  另有多家公司,在增持之初称拟在半年或1年内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但最终真正增持的股份比例不到1%。从公告表述来看,“不超过”3个字如护身符一般,使得大股东的实际增持数量不受约束,但却可能因此误导投资者的决策,令其蒙受损失。
  相比之下,另有部分公司大股东的增持“雷厉风行”。例如,运盛股份的控股股东九川集团,于12月15日、16日和19日合计增持公司1034.97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高达3.04%。另有广汇股份、上海梅林、永泰能源等公司的大股东,均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增持了超过1%的股份。
  大股东增持最干脆的是广东明珠。12月20日、21日,公司大股东金信安投资增持716.46万股股票,约占总股本的2.1%。金信安投资明确表态,为稳定公司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如果未来一个月内广东明珠股价继续下跌,金信安投资拟继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5%。
  市场人士提醒,面对目不暇接的大股东增持计划,投资者需结合背景仔细分析甄别,以防被“假动作”迷惑造成投资损失。
  不过,从部分公司的二级市场走势看,投资者对此类“利好”已有警觉。例如,创元科技定增方案7月25日收到证监会核准批复,拟以15.5元的底价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股份。11月21日,公司大股东创元投资以15.02元/股的均价增持106万股股份,并拟在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2%的股份。然而,公司股价此后一路下跌,昨日报收9.51元,定增计划濒临流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戴姆勒正在中国寻找新的大股东 2011-12-21
· 三公司大股东增持护盘增发 2011-12-19
· 宝钢股份拟向大股东售不锈钢、特钢事业部相关资产 2011-12-12
· 三公司获大股东增持 2011-12-07
· 神马股份重组离奇搁浅 大股东疑低价吸筹 2011-11-27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