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水位见底 A股出现进场信号?
2011-11-14   作者:丁文亚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

    市场究竟是否已经探底,目前是否是牛市的开端?
    近期关于市场走势的观点认为,A股位于估值底部,2300点一线很可能二次探底成功。但关于底部的预测,一直没有停止;关于底部的本身的提法,也在一些投资论坛中争论不休。
    在这个猜谜游戏中,持底部观点的,既有李驰、林园等私募大佬,也有部分投资圈内的知名人士,均表示如今的市场水位已经“见底”。

    市场vs估值

    今年6月,“销声匿迹”许久的私募大佬林园,在其2007年以来一直未更新的博客上突然发言称“目前股市已被低估”。
    其突然的高调引来众人瞩目:“我判断目前股市合理估值对应上证指数应在3800点左右,当前上证2700点位置已被低估,股市的底只有一个,我不能确定现在就是底,但我坚信现在就是底部区域,而目前市场上有相当一部分股票已经被严重低估,我认为在未来12个月内会得到纠正,现在就是买入股票的好时候。”
    随后,林园又数次表示“便宜”、“历史将会简单重现”。
    与林园相似,凌通价值网创始人董宝珍的观点则代表了“底部”已经到来的一派。在A股2400点左右,他公开撰文称:现在就是底部。其观点是,“华尔街没有新事物,眼前发生的现象无论多么复杂和与众不同,都只不过是对过去已经发生过的变化过程的重演。”
    不过董宝珍也表示,太过看重底部,非要买在底部,最终也会迷失于底部。其实重要的是低估和低估幅度,例如在贵州茅台低估30%买入,股价又跌了30%并不丢人,因为有安全边际和企业的质量。
    2300点一线为A股市场“底部”的说法,也遭到了众多投资者的反驳。
    职业投资人“风中散发”认为,对通过历史市盈率、市净率这些所谓的阶段性底部、顶部的统计数据当做指标,属于典型的巴甫洛夫联想、迷信的鸽子。
    “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去预测未来,等于是强制未来属于历史,那么,这种逻辑会把人类停留在石器时代。未来是发展变化的,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特殊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风中散发”表示,企业的未来现金流贴现模型,始终强调的是对未来的判断,当下的市场仅仅是个报价牌。“重要的是,这笔生意到底多少年回收、收益率多少?而估值底部,都是自我意识强化。”
    不过,抄底的并不抄底。真正能够买到底部的,并不是刻意去抄底的。
    著名投资人段永平曾表示:“我个人认为抄底是投机的概念(没有褒贬的意思),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寻求抄底。抄底是在看别人,而价值投资者只管在足够便宜的时候出手(不管别人怎么看)。”
    他举例说,对他而言,如果真的一只股“抄底”了,利润反而少,“因为反弹时往往下不了手,所以容易失去机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买万科时我们就正好抄到底了,郁闷啊(其实没那么郁闷,总比亏钱好),买的量远远少于我们的原计划。”

    可转债过山车

    预测流动性重启,与预测市场是否是底部,其实都并无意义,重要的是寻找低估的标的,在市场中投入真金白银。
    林园所说“现在股票很便宜”,背后有自己的实践逻辑,就是从一些股市的现象旁证当前市场的便宜。在8月份一次接受媒体的访谈节目中,林园透露,他是透支买股,在“2500点寻找十倍大牛股”。
    他表示,可转债只要跌到面值以下,包括国外的可转债,无数次证明了市场的转折。而跌到面值以下的时间,他之前最长持有的是招行可转债1年零1个月。“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当可转换债券在100元面值左右的时候股市都在低位,这时候买入股票都不会吃亏。当股市中一批公司派息率高于银行一年存款利息时,股市也是处于低位。现在中行转债和中石化转债都在100出头,派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就更多了。”
    为什么选择可转债?“可转债的票面值是100块,我就看这100块,我103块买有什么?亏几块钱我知道。”林园表示,投资可转债曾给他带来丰厚的回报。按照他的说法,当年可转债“最后一批卖的赚了10倍”。
    不过,风险依然存在。林园在访谈中还有一句看似无心的话,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他在谈及市场预期时表示:“除非是系统性风险(会继续下跌),它的时间会很短,这个其实不影响我们的投资。”
    无论林园是有心还是无意,过去的一个多月,可转债价格真的出现一次过山车般大幅波动的行情。其中,石化转债是这场漩涡当中的主角。起初的原因是8月29日中国石化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300亿元可转债,市场解读为此举将开创老债未转股新债就发行的先例,并担忧可转债沦为上市公司低成本融资的工具。当天石化转债跌幅达到5.63%。
    一个月之内,石化转债交易价格就跌到了85.95元的最低点。比林园中意的100元票面价值还便宜许多。不过,随着债券市场的回暖,石化转债上演绝地反击,经历了一轮估值修复,本周末则稳定在了101元左右的价位。一个月间,石化转债从最低点至今的涨幅达到17%。
    正如林园所言,难以预知的波动出现了,但时间很短,并没有影响投资本身。受影响的,不过是投资人的心理。

    保本股票

    当投资良机出现之时,很少有人能够用桶去接。
    刘诚则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理性投资者之一。对于石化转债和中行转债,他从100元以下开始买,一直买到手里没钱为止,最后占了全部投资的2成重仓。
    对于敢于下重注的原因,他说:“可转债同时具有股性和债性,从股性来说,股市波动可能会给可转债投资带来超额收益;从债性来说,转债又为投资人提供较高的安全边际。”
    他解释说,正因为可转债既有债性,又有股性,除了可以选择持有债券到期,获取公司还本付息的债券功能外,持有人还可以将可转债换成公司的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资本增值,实质上对投资者而言是保证本金的股票。而可转债的保本属性,也是林园敢于高调透支买股的一个真正原因。
    “历史上可转债只有在2000年的鞍钢转债跌到95元。这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几年内还本,再加上每年利息,还有机会享受股票暴涨带来的收益。”刘诚进一步分析转债的投资价值时说。
    “过去2个月,主要是受城投债忧虑的拖累,可转债创出历史新低。中石化转债因为2.0版的利空,最低跌到85.95元,中行转债也受此拖累,最低跌破了90元。”刘诚说,对于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不仅自己大手笔买入,还劝说一些身边有存款放银行的朋友放胆买进。
    他以中行转债为例,“债价最低时89.3元,面值100元,转股价3.59元,现在股票价3元左右,等到股票涨到3.59元时,转债一般都有溢价,那时至少会到110元。按照中行目前的业绩增长,估算5倍、10倍、15倍市盈率,相应的债价收益率在1倍、2倍和4倍左右。”在刘诚看来,最悲观的结果是中行业绩长期停滞,一直停留在2011年,到期股价以6倍市盈率计算,仍然可以保本。
    对于系统性风险,刘诚坦然表示:“就算系统性风险出现,中行年年亏本或微利,到期也可拿回本金100元和每年利息。”
    分析到最后,刘诚连说了几遍“没想到”。“一个没想到是转债这次如此大面积跌破面值,跌幅如此之深,给了投资者前所未有的良机;另一个是没想到市场修复如此之快,转瞬即过。”

    蹦极行情

    可转债经历了一番过山车行情,但真正“够劲”的过山车并不在A股市场,而在港股市场,堪称“蹦极”行情。
    过去几个月,港股市场频频遭遇“空中惊魂”。尤其是10月初的行情让很多投资者心惊肉跳,恒生指数动辄暴跌暴涨,一月之内4000点的波动,一日之内涨跌1000多点,幅度之大远超欧美市场。
    跨境投资的职业投资人李洵解释了其中的原因:香港作为全世界最自由的资金流动港,吸引了世界各地投资机构的资金,港元挂钩美元,货币政策并不独立,所以往往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特别是美欧经济形势变化的时候,很多机构会在香港出货。另外,牛熊证等衍生产品的交易量占到了香港股市相当比重的交易量,也加大了港股的波动。
    尽管国际大鳄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迹象极为明显,但这次坐过山车“过了把瘾”的李洵表示:“港股市场是真正适合价值投资的市场,只要你能hold住。”
    “国际炒家这次借欧债危机肆意沽空,一方面增加了市场的波动,但另一方面也大大释放了风险,实际为优质企业提供了买入良机。”李洵表示,很多A股投资者还在为寻找5倍以下市盈率、市值低于净资产的企业而苦恼,在港股市场有大把的投资标的。相比港股而言,A股的那种“毛毛雨”实在不算什么。
    2009年以来,A+H股比价一直较为平稳,在港上市蓝筹企业相对H股保持大幅折价,市场人士多分析其中缘由在于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此番暴跌,使得A股大批金融能源等蓝筹股一度溢价于H股,带来投资良机。
    “就拿史玉柱钟情的民生银行来说,9月底10月初H股连续暴跌近3成,10月3日、4日最低跌到了4.3元港币左右,折算成人民币只有3.5元,相对于目前0.8元人民币的每股收益,动态市盈率只有3.3倍,市净率更是只有0.8倍。”李洵猜测,史玉柱当时要买民生银行肯定会买H股,A股不仅不应该买,还应该卖。“如果卖出A股买H股,当时折价都在8成以上,等于便宜了至少20%。现在看,民生H股已经回到6.5港币左右,不算两边套利的收益,单纯从股价的波动上已经有超过50%的涨幅了。”
    李洵认为,即使是有瑕疵的一些内地上市企业,也都因这次调整而出现了投资价值。“譬如被‘浑水’公司看中的雨润食品,以及不少的快速消费企业,也出现了过度低估的现象。”
    至于李洵自己,他唯一遗憾的是在港股大跌时现金太少,“那段时间忙着卖出A股买港股和B股,结果等资金到位已经涨上去了不少,还好捡到了一些便宜货。”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经济已现双拐点 A股还要拐几道弯 2011-11-14
· 污点公司八菱科技招摇过市 新股发行制度遭质疑 2011-11-11
· 中信系豪赌重组遭困 重仓神马股份遭巨亏 2011-11-11
· 入市10年外资寿险“中国概念股”榜单揭晓 2011-11-11
· 国泰基金崔涛:美股现买入良机 2011-11-11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