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10位基金经理畅谈“赚钱术”
2011-09-19   作者:赵学毅 马薪婷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证券日报
 
【字号

    编者按

  9月22日,华安创新混合基金成立10周年,也是中国开放式基金的10年诞辰。开放式基金带动了中国基金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相较于封闭式基金时代,开放式基金的到来使得每一家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增长了70%以上。
    春秋十度,风雨更兼程!有10位基金经理坚守在证券投资的第一线,用执着和辛勤书写着基金业的辉煌,用坚持和智慧锻造着自己绚丽的人生。
  2011年,经过了发展的6年和停滞的4年,中国基金业又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走访这10位明星经理,那么多精彩故事,那么多经典感悟,那么多投资技巧……而寸之间,方显气宇。

  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王亚伟

  曾任中信国际合作公司业务经理,华夏证券有限公司研究经理。1998年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998年4月至2002年1月期间任兴华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2001年12月至2005年4月期间任华夏成长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任职于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5年12月至今担任华夏大盘基金经理,2008年10月至今同时担任华夏策略精选基金经理。
    现掌管华夏大盘精选、华夏策略精选两基金,其任职5年又259天的时间里,华夏大盘总回报率1297.38%,而同类基金平均回报251.93%;其任职2年又327天的时间里,华夏策略精选总回报率142.90%,而同类基金平均回报51.49%。
  岳阳兴长可以说是王亚伟的成名作,该股在华夏大盘前十大重仓股中保持的27个月过程中,见证了王亚伟的华丽转身。自2006年三季度起,华夏大盘精选开始购入岳阳兴长,2007年年末一度持有高达766.4万股。就在此时,岳阳兴长公告与湖南高桥公司达成重组意向,股价演绎了连续10次涨停的神话,之后该股股价一度涨至41元,王亚伟收获10倍收益。
  2007年,该基金气势如虹,以226%的净值增长率高居国内各类型基金之首,比第二名高出35个百分点,其净值增长率是同期上证综指涨幅的2.33倍。一时间,华夏大盘成为万众瞩目的牛基,王亚伟则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殊荣。
  “在任何一个时点,市场中总有相对被低估的股票,用这样的股票来更替组合中已相对不低估的品种,这样循环往复,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我卖掉甲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替代品乙,尽管知道甲才涨了半截。甲还有20%空间,而乙会有50%的空间。没办法,我只有那么多钱。”
  “要想寻找未来的牛股,你必须要从目前充斥市场上的各种声音中冷静下来,独立思考。这是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你必须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过滤能力,才能抓住事情的关键,不然就会被淹没和迷失方向。”王亚伟表示,“作为基金的管理人,投资者把钱交给你就是要你代替他去思考,你要是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就是没有做到尽职尽责。”
  对于后市,王亚伟认为,将以长远的眼光发现机会,同时对短期的系统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估值风险保持警惕,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是未来投资面临的挑战。

  鹏华基金基金管理部总经理程世杰

  2001年5月加盟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行业研究员、鹏华中国50基金经理助理、基金普华基金经理、鹏华优质治理、鹏华精选基金经理。2007年4月20日起至今任鹏华价值基金经理。
    现旗下基金鹏华价值,在其任职4年又149天的时间里,总回报率18.27%,而同类基金平均回报15.55%。
  通过和基金持有人的交流,我发现十年间,投资者对于基金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解和认知。基金投资者对未来投资收益应该有合理的预期和认识,不能因为基金在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而丧失信心,也不要指望通过基金投资而暴富。国外历史经验表明,基金作为一种理财工具,从长期看,会为投资者带来比较好的投资收益。
  依照我的理解,在股票市场上有三种赚钱方式:一种是价值投资。其基本的理念是要克服人性弱点:在所有人恐慌的时候敢去买,当所有人都特别贪婪的时候,敢把股票卖出去;另外一种是以基本面为投资导向,分享企业成长。投资逻辑在于:对于一些能做大的公司,企业的利润能够随着时间不断扩大,这些公司股价会不断增长,因为企业价值在增加;而第三种则是技术分析或者趋势交易。巴菲特说过,“我们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边界内做事情,也就是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相对而言,我觉得我的优势在前两项,当企业被低估的时候我们敢于去买,做企业价值的发现者;另外及时识别成长股,把有价值的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及时地识别出来,尽早重仓投资,投资思路不受一些短期波动的影响,分享企业成长。国外市场经验证明,这样的投资思路也可能能获得较好的收益。
  对于后市机会,由于资金和股票市场供求失衡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认为市场很难有大的系统性机会,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也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将继续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精选估值合理、公司治理结构较好、管理优秀、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产业竞争力、善待投资者的公司进行重点投资,重仓持有。我们坚持从绝对回报的思路出发,争取在仓位上做一些小的波段出来,希望基金净值的重心有所上移。
  可预见的今后两三年内很难有大的牛市,估值水平的下移是大概率事件。我们相信一部分优秀的上市公司股价会不断创出新高,股票市场也必将不断走向成熟。

  泰达宏利基金投资总监刘青山

  1997年3月至1998年4月,加入华夏证券基金管理部,参与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筹建,先后在研究部和投资管理部从事行业研究及投资管理工作,并分别担任业务经理和高级经理;2001年9月加入湘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筹建湘财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工作至今;自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担任泰达宏利成长类行业证券投资基金(合丰成长基金)基金经理;自2004年7月至今担任泰达宏利成长基金经理。
    现掌管泰达宏利精选基金,其任职7年又68天的时间里,总回报率396.71%,而同类基金平均回报315.19%。
  根据对中国经济运行周期的分析,从2011年开始,中国将进入从复苏到繁荣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将有实质性的增长,也就是存在效率提升、规模扩张和产能扩张的阶段,正因为这个变化是实质性的,所以反而没有单纯库存周期那么迅速和系统。在这一阶段,市场预期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产生较大的波动,在这样的预期环境下很难产生系统性的上涨,同样系统性下跌的可能性也不大。
  从市场流动性方面看,实体经济的持续好转必将导致资金的边际增量从资本市场等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这一结果的表现就是A股市场在2011年的资金面比去年更为紧张,市场估值再次提升的概率大幅下降,去年上涨较多的高估值板块将存在巨大的估值压缩风险。
  如果说2010年一些新兴板块的上涨还有估值提升推动的话,2011年只能依靠业绩不断提升才能支撑股价,这类板块股价分化将是必然。另外国内CPI不断高于市场预期,使得政策紧缩预期也非常强烈,周期股依然没有趋势性机会,可以说2011年A股市场注定不会有太高的收益,精选个股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
  二季度,刘青山大幅减持了装备制造所属的机械设备行业,配置比例从一季度末的30.92%较少到二季度末的21.51%。同时减持了金融、地产等“低估值行业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加仓的两个行业是食品饮料和采掘业。
  刘青山认为,“中国经济仍在持续恢复过程中,一些周期类行业机会将逐渐出现,如基本金属、水泥、机械等。”
  在一个无明显趋势的市场中,自下而上成为唯一有效的投资方法,基金将深入挖掘具备持续成长潜力的个股,相应减少景气度处于高位且波动性较大的周期股配置,同时对优质个股的持股集中度会继续提高。

  银华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监王华

  曾在西南证券基金部担任高级经理,2000年10月进入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担任行业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助理,2004年3月2日至2007年2月5日任银华保本增值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2005年7月9日至2006年10月21日任银华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现任银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总监。2006年11月至今担任银华富裕基金经理。
    现掌管银华富裕基金,其任职4年又304天的时间里,总回报率129.76%,而同类基金平均回报109.50%。
  十年的成长,王华每一步都稳扎稳打,在他管理的产品上也体现出稳健的特征。王华表示:“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充分发挥这种优势。”作为基金业的“常青树”,银华基金的元老之一,银华富裕主题基金经理王华的特点就是善于把握投资精髓,依靠精准的判断,做出关键性的决策。
  在评价自己的制胜之道时,王华表示,“其实每年的市场都很简单,你不需要每天都做得绝对正确,而只要在一两件有决定意义的决策上保持正确,你就能赢。成长是企业价值的源泉。只有成长,才能化解估值风险,才能抵御短期市场情绪波动。”
  “其实不是每次跟热点都能赚钱,很有可能会追到高点。有些股票就是需要长期坚持持有,将这部分股票作为资产配置的基础部分,反而减少了冲动交易和犯错误的可能。相对于那些偏好频繁交易的市场参与者来说,降低交易冲动、减少犯错误的可能,反而更可能获得好的收益。基金经理在投资上必须考虑大方向,比如投资周期、还是投资消费、或者是投资低估值,把握好大方向,业绩就不会太差。另外,不要太过于计较小的错误,操作越多,犯错误的几率就越大,只要大的方向判断正确,就不会出现系统性的错误。”
  社会进入转型期,而且这个转型给大家的传统观念带来很大的冲击,现在有一点阵痛,如果转型成功,我们就能继续看到中国经济二三十年的增长,这种增长来自于制度红利、科技投入、教育投资逐步转化为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中长期来看,重点关注的板块是泛消费股和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与新兴经济相关的股票。”

  汇丰晋信基金副总经理林彤彤

  曾任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高级研究员,基金安信、基金安久、基金安顺、基金安瑞的基金经理,投资部总监助理兼基金安信基金经理。还曾担任汇丰晋信大盘基金经理。现任汇丰晋信龙腾基金经理。
    现掌管汇丰晋信龙腾基金,其任职4年又354天的时间里,总回报率124.09%,而同类基金平均回报127.24%。曾管理的汇丰晋信大盘基金,其任职1年又162天的时间里,总回报率26.40%,而同类基金平均回报19.46%。
  在2006年离开已经服务了8年的华安基金,来到了汇丰晋信,这是林彤彤在基金业的第一次跳槽,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次。林彤彤坦承在投资上与王亚伟的取向不同,实际上,如果从业绩相对稳定的角度来看,林彤彤并不落下风。
  “2001年之后,从基金开始,大家开始高度重视对上市公司、对宏观经济基本面的研究,并且把投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我觉得这就是这么多年来基金的一个最大进步。当然,过去几年因为次贷危机导致的市场剧烈变化,很多投资者,包括不少基金经理对所谓的价值投资理念产生了动摇,连我也受影响很深,一些理念也在发生动摇。”
  “我们追求价值投资,或者刚刚讲的成长性是最受关注的目标,但实际上影响市场的因素非常复杂。我自己觉得资本市场最大的魅力在于成长性,我个人的观点就是成长是最大的价值。”
  “做基金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蛮辛苦的,这种辛苦肯定不是来自于体力上,其实更多是精神上,精神上这种压力越来越大。印象很深的是2003年那一年,整个公司的业绩是1998年成立以来最差的一年,当时几乎一天一个会,那时我第一次觉得干这份工作的压力真的特别特别大。”
  “我觉得是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喜爱使自己能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做下去。不可否认,这个行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收入还是有一些优势;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行业的魅力就是变化特别快,也就是说需要天天逼着你进行自我提升,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天你都必须不断关注新的东西,学习新的东西。我觉得是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喜爱使自己能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做下去。”
  在经历了半年多的市场调整之后,当前总体偏低的估值水平,逐步趋于乐观的经济,盈利和政策预期,预示着市场机会已经逐步显现。从行业和个股选择上来看,下阶段市场风格将可能趋于平衡,价值股和成长股均蕴含机会。从中短期看,大盘蓝筹股的“估值修复”仍可能在经济趋稳的背景下延续,但与此同时,那些调整充分的成长股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而从一个稍长的视角来看,在趋于稳定的经济背景下,调整后的成长股优势将可能更加突出。林彤彤表示将优先投资那些受益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消费升级的优势行业和成长企业,将继续对成长股予以重点关注。

  银华总经理王立新:“四不”风格显魅力

  王立新是基金界的“老人”了。
    2002年9月,王立新从南方基金转投银华基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发行银华旗下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正值中国开放式基金的10年华诞,银华基金也走过了10年历程,素来低调的王立新也有话说。回首这10年,他最大的感触就是“改变”,无论是基金业、银华基金、还是投资者理财观念均发生了巨大改变。上周末,王立新向《证券日报》基金周刊亮出了他的四“而不”风格:求实稳健而不墨守陈规,积极进取而不急躁冒进,独立思考而不固步自封,勇于承担而不轻言放弃。

  投资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10年之前,刚刚起步的基金行业完成了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的发行,行业总规模仅为870亿。而发展到去年底,已有62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接近3万亿元。这10年,也是国民理财意识启蒙的10年。国人开始考虑通过金融产品配置家庭资产,此前鲜为人知的基金,今天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投资理财的重要工具。
  在为投资者奉献回报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让社会意识到:投资是一种可以改变生活的工具,这种改变不仅仅是给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投资其实是一种公益,是让财富均衡增长,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个人来说,投资改变生活,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需要的是一个更加明确的生活目标。银华基金将恪尽职守,竭尽所能,继续为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投资改变生活而执著前行。

  独特的“四不”风格

  开放式基金走过10年风雨,银华基金也有幸成为这变革时代的参与者和亲历者,以自身实践见证了改变的力量。从一个行业新生代,一步一个脚印,发展成为一个管理800亿规模,业务范围涵盖公募基金、企业年金、特定客户资产业务、社保基金管理及境外投资业务的全牌照综合型资产管理公司。十年风雨磨砺也铸就了银华独特的投资品格:求实稳健而不墨守陈规,积极进取而不急躁冒进,独立思考而不固步自封,勇于承担而不轻言放弃。先后发行18只基金产品,累计为持有人分红超过160亿元,帮助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实现他们的财富梦想。

  要建立起人才的培养梯队

  银华在团队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人才方面,一是建立起人才的培养梯队。我们从其它公司吸引了一些投研人员,此外公司每年从高校毕业生补充一些新人,基金经理、投研小组长都有带新人的责任。建立起人才的培训培养体系,形成人才梯队,就可应对人才流失的问题。
  二是建立并完善投研人员的晋升与激励机制,必须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才能留住人才。大部分研究员的职业目标还是基金经理,银华的原则是,研究员如果连续三年表现出色,可以晋升为研究组长,组长表现优秀可以当基金经理助理,如果继续出色,就有机会当基金经理,当然,考评一定要公平公开公正。我们也会根据个人的优势偏好做一些工作上的安排,比如有的研究员适合做绝对收益,可以去特定资产管理部管理专户业务。
  另外,我们也会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大家坦诚以待,倡导和谐、简单的人际关系。投研是压力很大的工作,我们建立了充分的沟通交流机制,发挥团队的力量,同时尊重基金经理自己的判断。

  基金业不存在没有空间这种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金行业发展总体还是比较快的,规模最高的2007年达到3.3万亿元,这两年规模呈现徘徊状态。客观地说,有基金行业快速发展之后会有一个正常调整。2007年规模的快速增加,实际上还是带来一定后遗症。
    站在新十年的拐点,全球经济在后危机时代艰难起步、国内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基金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践行受托责任,任重而道远。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迅速增加,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希望能够抓住机遇,成为全产品线、多功能的综合理财服务商,能够根据投资者的需求,提供丰富多样的创新产品,得到更多投资者认可。
  近期公募基金遭遇了管理规模和业绩上的一些瓶颈,有很多原因。但是,我相信未来中国的理财市场还是比较大的,随着利率市场化,储蓄资金会慢慢的脱离银行体系,进入资本市场,这是一个大趋势。投资者还是希望能找到抵御通胀的产品。所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不存在到了天花板,没有空间这种问题。关键在于基金公司如何把握自身的发展,提高投资能力等。(赵学毅 马薪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司法与市场手段齐下震慑基金老鼠仓 2011-09-19
· 西南证券控股银华基金 2011-09-16
· 国内公募基金抄底海外房地产 2011-09-16
·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基金仓位明显反弹 2011-09-16
· 鹏华基金陈鹏:四季度谨慎乐观 2011-09-16
频道精选:
·[财智]肯德基曝炸鸡油4天一换 陷食品安全N重门·[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继坚:别让“陆地思维”毁了渤海湾·[思想]钮文新:紧缩货币“弊端”凸显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