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中考放榜外资行遮掩收益
2011-07-15   作者:记者 张莫/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2011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月均发行量为1561款,而2010年上半年月均发行产品数量仅为700款,以上统计数据足以说明,今年上半年国内银行理财市场明显的上行趋势。而从到期产品来看,2011年,实际收益率(年化)前10位的产品均为结构性产品,而14款零负收益产品也均为结构性产品,结构性产品可谓冰火两重天。

  理财产品发行量同比上升明显

  2011年各商业银行总发行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提高。据银率网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9371款,较2010年1至6月产品数量增加5170款,增幅达123.1%。2010年上半年月均发行700款,而2011年上半年月均发行产品数量为1561款,产品数量同比增幅明显。银率网分析师表示,近几个月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总体呈现震荡上行的特点。
  在2011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其他类产品(在产品分类中,属于信托类产品、结构性产品、打新股产品及QDII产品类别之外的产品)发行6534款,占比69.7%,同比增长399.2%;结构性产品发行994款,同比增长251.2%;信托类产品发行1843款,同比下降29.4%。
  从2010年8月开始,信托类产品发行量明显下滑,而其他类产品也随即成为信托类产品的替代品,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投向信托贷款、信贷资产、债券、票据等方向。不过,银率网分析师认为,2011年6月末银监会限制了理财产品6类投资方向:同业存款存放本行、购买他行理财产品、投向政府融资、绕过信托做信托受益权产品、委托贷款理财产品、票据资产理财产品。这6类方向的投资在其他类产品的投资方向中并不少见,因此预计2011年下半年其他类理财产品发行量难以持续上涨。

  短期产品继续“独占鳌头”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11年短期产品独步理财产品市场,共发行7732款,占比82.5%;中期产品发行1172款,占比12.5%;长期产品发行301款,占比3.2%。与2010年同期相比,短期产品占比上升7.1个百分点,而中期产品及长期产品市场占比分别下降7.1个百分点及0.7个百分点。
  银率网分析师表示,由于2011年上半年市场处于高通胀背景下,市场对于加息的预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增加了投资者对短期理财产品的需求。与此同时,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月都会出现市场从紧的局面,短期银行间拆放利率飙升,银行为缓解存贷比压力,集中发行短期理财产品,从而产品发行量显著增长。
  另一方面,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涨幅明显。投资期限小于1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5%,高出去年同期1.5个百分点;1至3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6%,高出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3至6个月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9%,高出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6个月至1年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高出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而1年以上投资期限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6%,比去年同期低1.4个百分点。
  不过,银率网分析师表示,预计下半年实施货币政策的频率会降低,因此建议投资者适当配置中长期产品。

  花旗银行产品遭遇负收益

  从收益率方面来看,2011年实际收益率(年化)前10名的均为外资银行:东亚银行理财产品以年化32%的实际收益率排名第一;渣打银行产品所占席位最多;恒生银行产品是为数不多的人民币产品排入了前10位的。而这10款产品均为结构性产品,与海外股票、票据挂钩。
  不过,据银率网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零收益、负收益产品共14款,也均为结构性产品,挂钩于海外指数、基金、股票及票据。其中,唯一一款负收益产品为花旗银行2010年1年期挂钩指数和基金美元票据产品,其到期收益率(年化)为-3.22%。
  另外,2011年上半年,有15款产品收益率较低。这些产品与预期收益率偏差较大且实际收益过低,其中7款产品挂钩标的为大宗商品。银率网分析师表示,作为抗通胀概念来宣传的大宗商品不一定能够跑赢通胀。“由上半年到期产品收益率的表现来看,虽然结构性产品占有明显优势,但是在零收益、负收益及仅达到最低收益的产品中也不乏其身影,所以结构性产品收益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建议投资者首选投资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的稳健类理财产品。”银率网分析师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中存在部分银行不披露实际收益率或选择性披露数据的情况。据银率网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有6927款理财产品到期,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有6292,披露率达90.8%。其中中资银行到期产品有6234款,披露实际收益率的产品为6203款,披露率为99.5%;外资银行到期产品693款,披露实际收益率的产品为93款,披露率仅为13.4%。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监管“利剑”出鞘 银行理财谋变 2011-07-14
· 光环不再 理财产品收益率跳水 2011-07-14
· 预期年收益9.6% 澳元理财品吃香 2011-07-14
· 艺术品理财产品背后隐藏高风险 2011-07-13
· 银监会规范理财产品 2011-07-13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观点擂台:奢侈品,降税的纠结·[思想]破解"两难"选择成为宏观政策着眼点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