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基金“八变”盘点
2011-07-04   作者: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公司频换帅

  国内基金行业人才流动之频繁本不是新闻,但在今年上半年,“跳槽”之风蔓延至公司的高管层。统计显示,今年截至6月25日,已有14家基金公司换帅,约占整个行业中公司总数的五分之一。与此同时,高管更换大多集中在中小型基金公司。
    虽然在公告中,高管离任的原因大多显示为个人原因、到期换届等。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公司高管变更与公司股权文化、股东治理结构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不能被忽略。
  点评:对于基金经理而言,无论是悲情告别,还是火线救急,投资者都期待着因为他们的离开或加入,基金公司以及其管理的基金产品能朝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查处老鼠仓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为深恶痛绝的莫过于来自机构一线的操盘手私设“老鼠仓”并以之牟取私利。2011年上半年,查处“老鼠仓”再度升级。
    今年5月,长城基金原基金经理韩刚因涉嫌“老鼠仓”,成了获刑第一人,其被判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2007年,时任上投摩根基金经理的唐建,成为基金业“老鼠仓”第一人。此后,王黎敏、张野、刘海、涂强4位基金经理先后受到罚款、市场禁入等处罚。至黄林和许春茂,证监会正式查处的“老鼠仓”基金经理已经达到8人,查处“老鼠仓”的手腕和决心不可谓不坚决。
  点评:公募基金“老鼠仓”泛滥之势越发明显,虽然与监管日趋严格有关,但这也和中国基金业固有缺陷脱不了干系。因为目前基金管理费的收取与基金业绩完全脱钩,基金公司的管理费用始终处于“旱涝保收”的状态。在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之下,基金经理不必担心基金仓位的操作出现失误,倒是可以利用所管理的基金仓位来为其个人仓位服务,从制度安排而言,这值得深思。

  第三方销售有望正式起步

  今年6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距离上一次2004年6月25日发布的相关销售办法,正好时隔近7年。业内普遍认为,修订后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部分放宽了基金销售机构准入资格,意味着基金行业第三方销售有望正式起步,基金销售市场将迎来银行、券商之外的更多竞争者。
    令人关注的是,上述新的基金销售办法为以后的基金销售参与者解除了“身份”约束。在专业基金销售机构的准入条件上,开放了民间资本的进入,将出资人放宽至具有基金、证券或其他金融相关从业经历的专业个人出资人。而外资行亦获批进入基金销售领域。在基金“第三方销售”的制度规范订立中,则将专业基金销售机构的组织形式放宽为有限责任公司或合伙企业等形式,将具有基金从业资格人员最低数量从30人放宽至10人。
  点评:为第三方参与基金销售“松绑”,目前已经成为各方积极推动的事情。

  QDII形象大变

  QDII“出海”之路一直不顺畅。由于长期业绩低迷,不少投资者开始无奈选择“用脚投票”,黯然与QDII告别。但进入2011年后,伴随着境外市场走高,QDII基金也出现了小高潮。
    根据Wind资讯最新统计,今年来(截至7月1日),27只可进行前后对比的QDII产品之中,创造了正收益的基金为7只,约占总数的26%,其中的海富通海外精选和华宝兴业中国成长今年来的净值增长分别为3.5755%和2.8233%,该业绩已经令多数A股基金汗颜。此外,老QDII之中的华夏全球精选今年来的净值增长也有不错表现,在今年来所有开放式基金排名中也处于靠前位置。
  除了业绩有强势表现外,QDII这类产品的发行也体现出基金公司的全新思路。比如,FOF和指数型成QDII基金发行主流。而主题类QDII也成为近年来QDII基金发力方向。
  点评:经历风雨之后,在各方努力下,QDII的资产配置功能在今年上半年得到了极大发挥,并成功进入了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之中。

  保本基金迎来新发展

  也许是提前预计到今年的A股行情并不好,早在去年底,关于为保本基金“松绑”的讨论已经在业内悄然开展。
    事实上,但凡A股行情出现动荡或者调整之初,往往有不少资金会捷足先登,成功转向那些有固定收益特性的保本类产品。根据此前颁布的《关于保本基金指导意见》,担保人的门槛得到了放松,明确了不同担保人的条件,并直接有利于解决目前保本型基金担保人稀缺性问题。
  同时,该指导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保本基金可以投资股指期货及其金融衍生品,这也将给保本基金的运作管理和发展带来新的突破。此外,还要求保本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要充分揭示基金保本保障机制、风险及到期处理方式。
  点评:从2011年上半年新基金发行看,保本基金显然已成为各家大中型基金公司产品线上的亮点。根据Wind统计,在2011年上半年成立的保本基金达到了12只,而目前保本基金总共才17只,这意味着,保本基金正在成为新基金发行的重头戏,且有“井喷”之势。

  新基金发行大高潮

  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0年上半年成立的各种新基金多达142只。但根据基金业内人士反映,在弱市条件下发行新基金,基金公司往往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窘迫境地。
    但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在对待新基金发行上,却有苦难言。一方面,构建、延伸合理的产品线能为基金公司贮备更多的资源,这是各家基金公司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另一方面,为了保持行业原有的地位,当竞争者大规模发行新产品时,其他基金公司也往往效仿。从上半年新基金的发行类别看,债券型基金显然成为各家关注的焦点品种,但从发行的新基金情况看,能够马上为投资者创造正收益的品种还是少数。
  点评:如行业所言,新基金发行往往是“好发难做、难发好做”,但在低迷行情下发行的新基金能否为投资者未来创造惊喜,还有待观察。

  “双汇事件”引发讨论

  双汇发展的“瘦肉精”事件曝光之后,不少重仓持有的公募基金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相关公告,称要调整对于双汇的估值方式,这使得行业对于停牌公司估值问题的讨论再度升级。
    作为基金重仓股,双汇发展的停牌给每日计算净值并接受申赎的基金带来很大挑战。事实上,作为一只长线“白马股”,双汇发展一直不乏机构投资者的“拥趸”。从基金2010年四季报公布的情况来看,共有56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出现了双汇发展,占当时基金净资产比例过5%的基金共有16只。
  而在上述风暴发生后,部分基金迅速开展了紧急估值调整,有业内人士称,上述估值调整是中国基金业史上首次采用市价法和指数收益法以外的方法进行估值。对于市场而言,保持必要的稳定非常重要,短期过度巨额赎回或者短期过度巨额申购,都将引起基金规模的巨大波动,并牵连基金净值。
    点评:双汇发展的估值事件,暴露出了全球开放式基金固有的缺陷,即投资者和基金资产的直接交易。如果是巨额赎回或者巨额申购,都将短期之内极大地影响基金里的长期稳健投资者。看来,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投资者本身,“双汇事件”所引发的各方博弈都令人深思。

  基金公司上“微博”

  热衷新传播工具的人士忽然发现,2011年上半年,微博这一简单传播工具正在向基金行业蔓延,基金行业的重量级人士和机构纷纷在微博上“安营扎寨”。作为新技术的一部分,微博的产生直接反映出媒体发展的趋势和脉络,并直接引起大众的围观。
    而微博的诞生,更有效地将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向前推进一步,并成为基金行业直接展示自己的良好舞台。正如基金行业内部人士表示的那样,将线上线下的运作融合,可与“粉丝”以及基金投资者直接互动。
  点评:由于微博是一种体验活动,所以更加适合已适应网络工具的读者,对于那些平时不怎么运用网络工具的基金持有人而言,基金微博如何培养他们的“使用习惯”,则是个重要课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首家大陆与台湾合资基金获批成立 2011-07-04
· 基金资产净值缩水逾1500亿 2011-07-04
· 投资布局依循四主线 基金备战三季度行情 2011-07-04
· 基金规模缩水1500亿 老基金二季度仍赎回 2011-07-04
· 基金中考业绩跑输大盘 2011-07-04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