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哀鸿遍野” 银行理财“偷着乐”
2011-06-24   作者:付碧莲 胡芳  来源:国际金融报
 
【字号

  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善,甚至会愈加凸显。因此,此类短期限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作为有效揽存的方式仍将在市场盛行。”
  用“哀鸿遍野”来形容当前基金绝不过分。今年以来,基金最高收益仅3%,基民透心凉。反之,银行理财产品动辄5%甚至高达8%的收益率,让不少基民转而投向银行的怀抱。在金融产品市场,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两个不同类型产品,由于宏观经济漩涡的引力,让两者站在同一战场对决,而这场对决的裁判是投资者。

    银行热 基金伤

  7天年化收益率7%、14天年化收益率6.5%、1个月年化收益率6%、3个月年化收益率5.8%……投资期限越短、回报率越高的产品充斥着银行理财市场。各家银行在此类理财产品的掩护下募集了大量资金。据统计,仅今年前5个月,银行发行了超过7000款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超过5万亿元。
  日前,《国际金融报》记者实地走访某国有大型银行时发现,银行工作人员首先会问排队的客户大致来办理什么业务,然后就会游说他们购买银行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
  当天,排在记者前面的是一位40岁左右的女性投资者,她打算赎回总额为44万元的基金产品。于是,工作人员开始游说该投资者把赎回的钱购买理财产品,表示只要投资金额超过50万元,1个月期的产品年化收益率最低达4%,最高能达7%。
  “那这类产品有没有风险?”该投资者问。“我们银行自己的员工都在买,你想想会不会有问题呢?”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该投资者在赎回原本投资基金的44万元之后,再另外取了6万,购买了银行推销的理财产品。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基金今年来的表现黯淡无光。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3日,市场上表现最好的股票型基金为鹏华价值基金,收益率仅为3.098%。几百只股票型基金超过正收益的仅有4只,且收益率不高。167只可统计的混合型基金无一只正收益。155只债券型基金已经算是今年基金中表现抢眼的。其中取得正收益的债券基金为39只,获得2%以上收益的基金为4只,分别为中银稳健增利、富国汇利、华安稳固、光大保德信收益A;QDII基金同样在近期的波动中没有保住前段时间的“果实”,可统计的27只QDII基金也已经全军覆没,将之前的正收益“一吐而光”。

  银行赚 基金亏

  为何银行理财产品能在近期如此热销,对于投资者而言,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期限短、收益率高其实是银行在进行变相的高息揽存。为了抑制高企的通胀,决策层在利用货币政策对抗通胀时更多地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工具,因此银行系统承担了宏观调控的压力,造成银行资金紧张。”
  “在资金面紧张之时,进行变相的高息揽存是银行的惯用手段。尤其是在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继续上调,以及监管层对银行资本监管和贷存比监管愈趋严格的情况下。”奚君羊继而指出,“同时,当前政府对于房地产市场的严厉调控以及国内股票市场的表现不佳,使得大量资金流出楼市和股市,这也为银行以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此外,奚君羊认为,“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的局面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善,甚至会愈加凸显。因此,此类短期限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作为有效揽存的方式仍将在市场盛行。”
  而对于基金而言,今年的表现羸弱与市场低迷、基金产品竞争加剧等原因不无关系。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两类产品无法进行比较。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肖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类产品本身就不具备可比性,银行理财产品更多的是低风险债券产品,或者是不同期限结构的票据产品,整体风险程度较低,其大部分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8%就算是到顶,且大部分理财产品的设计更多地满足客户低风险偏好和银行锁存和揽存的需求,有些产品银行甚至贴收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超短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未必乐观 2011-06-24
· 跑赢CPI 银行理财产品开打价格战 2011-06-23
· 银行理财建议关注20天-30天产品 2011-06-22
· 银行理财产品已超去年全年规模 2011-06-22
· 熊市延续 银行理财时点性升温 2011-06-21
 
频道精选:
·[财智]中国概念股造假危机不断 在美遇寒流·[财智]忽悠不断 黑幕频现,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谢国忠:软着陆可能成为陷阱·[思想]张立伟:中国奶业没有“消费者主权”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