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差30% 基金一对多隐现赎回潮
2011-04-20   作者:李良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历经一年多的快速扩张后,基金“一对多”专户业务近期陷入困境。产品发行方面,今年以来,银行渠道因揽储压力剧增而转攻存款业务,与此同时,券商集合理财业务的异军突起也夺走了许多券商渠道资源,基金“一对多”专户发行举步维艰,一些基金公司甚至暂停了新产品的发行。雪上加霜的是,在今年指数震荡上行的背景下,许多“一对多”产品业绩却出现亏损,令持有人大失所望,这诱发了一波赎回潮。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一些产品的赎回比例已经达到20%以上。

  业绩首尾差距逾30%

  与公募基金相比,“一对多”产品运作上拥有更大的灵活度,契约中往往对仓位不加限制。这种灵活度,曾是吸引投资者蜂拥而至的法宝,也曾助不少“一对多”产品在去年大放异彩,但随着今年A股市场风格的骤然转变,这种灵活度却令不少“一对多”如坠深渊。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多只“一对多”产品业绩后发现,今年以来,“一对多”产品业绩分化明显,首尾差距居然高达30%以上。而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去年整体业绩表现抢眼,且宣传力道十足的基金公司,今年普遍遭遇“滑铁卢”。以沪上某基金公司为例,去年,由于其投资经理擅长挖掘成长股,正契合去年A股的投资主流,该基金公司旗下多只“一对多”产品业绩表现颇为抢眼,引来投资者的追捧,基金公司也顺势快速扩张“一对多”业务,并借机打造专户业务的品牌;但今年,随着市场风格迅速从中小盘股切换到低估值蓝筹股,该基金公司的“一对多”业绩急转直下,多只产品亏损严重,并引发了部分持有人在开放日的赎回。
  “现在看来,"一对多"产品的高灵活度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在市场风格突然转变时,很容易造成业绩的剧烈波动。而这给我们的客户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一对多"客户和公募基金的客户不同,他们要求的是绝对正收益,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出现集体赎回的现象。”某基金公司专户总监表示。

  遭遇多方“夹击”

  除了业绩下滑引发的持有人信任危机外,导致“一对多”产品出现赎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今年银行揽储战的加剧以及券商集合理财等竞争对手的多方夹击。
  某基金公司专户部门员工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今年银行客户经理的揽储任务都很重,而且给予的条件也十分优厚,因此,许多客户经理都将精力转到存款业务上来。而基金“一对多”的客户往往是银行的优质存款客户,这导致客户经理们推介“一对多”的积极性大为降低。
  值得关注的是,在基金“一对多”业务一年多的发展历程中,券商营业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销售渠道,不少产品都依赖券商的大力推介才得以快速募集。但随着竞争对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近期加大了对券商营业部的销售激励力度,且其和营业部又有天然的“血缘关系”,基金“一对多”的券商销售渠道优势正快速削弱。甚至在部分券商营业部厚此薄彼的心态下,一些客户正撤离基金“一对多”而转投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在银行买基金难查过往收益率 2011-04-20
· 一季度对冲基金资产首破2万亿美元 2011-04-20
· 向上或向下 基金二季度分歧加大 2011-04-20
· 基金重仓ST“赌”重组概念 2011-04-20
· 双汇复牌跌停 重仓基金深陷其中 2011-04-20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借鉴美国经验完善发行审核机制·[思想]胡舒立:日本强震与“经济海啸”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