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加息周期进入下半场
央行昨日宣布年内第二次加息
2011-04-06   作者:记者 刘振冬/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专家预计二季度还将加息1次,下半年再加息概率低

  央行5日晚间宣布,4月6日起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调整后,一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达到3.2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到6.31%。此次是2011年以来央行第二次加息,也是去年10月份启动本轮加息周期来的第四次加息。
  自2011年年初以来,央行还先后三次上调了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为20%,中小金融机构达到16.5%。
  经济学家认为,央行此次加息仍是基于防通胀考虑,这意味着下周即将公布的3月份CPI数据或高于预期,同比增幅可能超过5.2%。但是,CPI的上行主要由翘尾因素所致,年中或将迎来全年通胀的高点,由此看来此轮加息周期已进入下半场。预计2季度还将加息1次,如果下半年通胀可控,则再次加息概率较低,政策的主要手段将重回公开市场操作。
  “虽然我们预期上半年至少有2次加息,但是此次加息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早,此前我们预测中国央行要在5、6月份通胀大幅回升时才再次加息。”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此次加息显示,下周初公布的3月份CPI数据可能超预期地上涨,摩根士丹利目前的预测是同比上涨5.2%,它同时表明中国政府对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信心。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本次加息的原因首先在于,PMI虽然显示未来经济环比可能略有放缓,但还不至于达到令人产生“下滑”担忧的程度。预计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将在9.5%左右,总体依然较为强劲。其次,目前的通胀压力依旧很大。从国际上来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站稳100美元上方,世界粮农组织也预期未来粮食价格可能继续高位徘徊;从国内来看,根据我们的预测,3月份CPI将在5.2%左右,再次突破本轮通胀新高。
  眼下决定政策走势的最主要因素仍在通胀。由于3月份的翘尾因素颇高,机构普遍预期当月CPI将再创新高。WIND统计的22家机构对3月份CPI预测的均值为5.2%,其中瑞穗证券预测最高达5.5%至6.0%,民生证券预测最低为4.6%至4.8%。
  宏源证券预测,3月CPI同比上涨5.2%,PPI上涨7.5%。就环比数据来看,随着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实施,食品价格出现明显回落,拉动我国CPI环比下降0.4%,而受利比亚、日本等突发事件的影响,生产资料及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回调,但原油等产品价格的上行仍将拉动我国PPI环比上涨0.9%左右。有专家认为,3月份CPI环比已回落,通胀抬头是翘尾和结构性因素带来的错觉,应尽快公布核心CPI数据。
  同时,决策层关注的生产数据并不乐观。4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4%,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回落后再度回升。分析师认为,3月份PMI指数回升,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与往年同期比较,回升幅度较为平缓,显示目前这种经济平稳增长的趋势仍需要进一步巩固。
  国泰君安分析师姜超表示,2005年以来,3月PMI指数较2月平均环比上升3.5%,今年季节性反弹力度明显弱于往年。PMI指数反弹低于预期主要源于需求、尤其是国内需求的下降。同时,由于需求明显回落、生产仍有惯性,因此产成品库存大幅上升,3月创下历史新高。目前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都处于高位,如果未来产成品库存高位稳定、原材料库存开始下降,经济将直面去库存、生产大幅回落的情况,风险点很可能出现在5月。
  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本次加息之后,激烈的“三率齐发”式严厉紧缩政策接近尾声,并进入温和紧缩阶段及政策紧缩效果的观察期,紧缩的频率和节奏、力度较之一季度会有所减弱。他说,此次持续紧缩过程中,利率政策跟进迅速,民间融资利率攀升更为明显,会有力支持抑制通胀的政策目标。但这也会冲击部分中小企业和高新企业发展,各项指标显示紧缩政策效果正在显现,在二季度末夏粮收获后,物价会逐步回落,届时会为紧缩政策再次微调留出空间。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预测,估计2季度还将有一次加息,如果下半年通胀可控,则再加息概率就降低了。他认为,央行加息已进入下半场。之所以不敢多加,是因为怕步入人民币升值——热钱流入——通胀——再加息的恶性循环。同时,因存准率已经到20%,央行可用货币工具不多了,加息之后,公开市场操作会作为主要手段。
  “我们预测上半年仍有一次加息,时点在5、6月份。同时,随着年初来货币信贷增长的大幅放缓,全年通胀的高点将在年中出现。”王庆说。
  诺安基金认为,二季度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此次加息还是为了缓解通胀压力,预计下半年通胀压力将逐渐缓和,因为未来加息空间越来越小。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0.25个百分点 2011-04-05
· 国泰基金:警惕加息累积效应 2011-04-05
· 李迅雷:年内仍可能加息两次 2011-04-05
· 夏斌:今年或告别负利率时代 应尽早加息 2011-04-01
· 李长安:加息并非是当前宏观政策的最优选择 2011-04-01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汤敏:用特殊方式培养精英人才·[思想]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转变调结构方式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