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类影像艺术品的收藏(下)
2011-03-04   作者:中国特稿社供本报特稿 曾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冯建国 《盛装的妇女》 2003年摄 银盐纸基 30×36英寸 限量6张 2008年华辰秋拍 估价1.5万-2万元 成交价1.8万元

    袁毅平 《东方红》 1961年摄 艺术微喷 30×36英寸 限量8张  2006年华辰秋拍 成交价4.4万元 2009年华辰秋拍 估价4.5万-6万元
成交价80640元

    林永惠 《东北人系列之一》 1992年摄 银盐纸基 20×24英寸 限量20张 2009年华辰秋拍 估价9000-1万元 成交价8960元

    王征《最后的西海固 接电的汉子》 1998年摄 银盐纸基  20×24英寸限量10张2009年华辰秋拍 估价6000-8000元 成交价6720元

    徐肖冰 《哨兵》 1943年摄 艺术微喷 20×24英寸 非限量 2008年华辰春拍 估价1.5万元 成交价1.12万元 2010年华辰秋拍成交价已达6.5万元 其本人签名版收藏级照片在市场上不超过20张

    纪实类摄影艺术品的收藏在国外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是一个有着特性和规律的完善的艺术收藏门类,但是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很多藏品处于市场的起步价格,也是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价格洼地,是收藏和投资的潜力股。

  纪实类摄影艺术品的价格及走势

  收藏纪实类摄影艺术品,应该了解其三种不同的价格:影像史料的价格一般为百元数量级;原版照片的古董文物价格,从百元到万元数量级;影像艺术品的价格,从数千元到数万元级。
  也就是说实物老照片作为古董文物的价格是影像史料价格的几十倍,而摄影艺术品的价格是影像史料价格的几百倍,是实物古董文物老照片价格的几十倍。
  为了帮助藏家更好地理解影像艺术品的价格体系,我们不妨以中国第一个影像专场的第一张拍品——袁毅平的《东方红》为例来说明摄影艺术品的价格体系:使用这张照片影像的费用在百元级;一张制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原版老照片,考虑其尺寸大小、品相以及制作的材料和质量等,价格应该为几百元到几万元;而一张尺寸为30x36英寸、有艺术家签名的原作的市场估价,目前已经达6-8万元。
  在中国影像拍卖出现前,收藏界对影像艺术品的价位基本没有概念,有些名不见经传的摄影师,拿着习作,开口就叫价10万,而一张24英寸博物馆收藏级手工银盐的名作,成交价格常常只是二、三百美元(大约2000元人民币)。
  面对外国藏家的收藏要求,很多中国摄影家都不知道怎么报价,常常是对方给多少我们就拿多少。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位美国学者采访著名纪实摄影家李晓斌后,希望购买一张《上访者》,李晓斌当场送了他一张,闹得那位美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2002年的平遥国际摄影节,法国国家摄影中心收藏中国摄影家的作品时,收藏的价位也在二、三百美元一张。
  2006年《东方红》的拍卖价格对中国摄影作品的定价和价格交易指数的形成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这是一张中国摄影史上最著名的纪实类影像艺术品,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红色中国“象征主义”摄影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参与策划的各方人士担心中国影像收藏市场能接受什么样的价位。当时参加策划的各方人士慎重讨论、充分协商,可以说是斗胆将其底价和估价定为一万至三万元,拍场上最后以超出了所有人预期的4.4万元成交,为中国的记录类摄影艺术品的收藏开了个“东方红”。
  2002年成立的中国第一家专业摄影画廊“百年印象”,将中国著名摄影家纪实类摄影艺术品的入市价格一律定为600美元(约5000元人民币)一张,其中也包括在2006年拍出30万元价格的“希望工程——大眼睛”。这个价格不仅是中国纪实类影像艺术品当时的最高价位,这些年来还一直作为参照左右着中国纪实类影像艺术品的价格,是中国摄影艺术品收藏领域一个里程碑式的价位。
  近年来,中国纪实类摄影艺术品的走势一直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上面提到的解海龙“大眼睛”从开盘时的600美元走到了30万元,现在的市场报价可能已达50万元人民币。翁乃强的重要作品从开盘时的2000美元(约1.5万元人民币),走到20万元人民币,其他的作品也在二万元以上。侯波的代表作从10年前的二、三百美元走到了拥有欧洲大拍卖公司10多万元人民币的成交记录。
  据目前市场上公开资讯的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纪实摄影家已经出现了“10万元俱乐部”,除了上面提到的解海龙、翁乃强、侯波外,还有徐肖冰、李振盛、刘铮(套)、侯登科(套)、姜建(套)等;拥有5万元以上拍卖纪录的有袁毅平、孟昭瑞、蒋铎、吴家林、鲍乃庸、于德水(套)、韩磊(套)等;3万元左右的有王文澜、袁东平、罗小韵、陈宗烈、刘世昭等等。
  但是,相比较其他的艺术品,目前中国纪实类影像艺术品仍处于艺术品投资和投机的价格洼地。林永惠的《东北人》,王征《西海固》、于全兴的《贫困母亲肖像》等都是中国摄影史上很重要的作品,现在的价格还处于几千元一张。进入了万元俱乐部的王文澜和吴家林的代表作也才一万元左右。解海龙的标志性作品的价格可达几十万元人民币,但其他优秀的照片还在几千元的价位上,都很有市场潜力。有一定收藏知识的人,参考了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品的价位,都可以看到这个市场的潜力和远景。

  收藏纪实类摄影艺术品的注意事项

  第一,作品有无摄影家的签名或钤章,签名应包括三项内容:摄影家签名;日期(拍摄的日期和制作的日期);作品的限量和编号。
  注意有些辞世摄影家的作品,如中国西部最重要的西域纪实摄影家侯登科,是由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名。此外,还存在由授权代理机构或权益人签名的作品。而不同级别人士的签名,在市场上的价格会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作品的版数和总量。
  绝大多数的摄影艺术品具有复数性质,早期的常常不限版数,如侯波、徐肖冰等老艺术家的作品。版数和总量决定着艺术品的价格,版数和总量大,则单价就低,版数和总量少,则单价较高。
  第三,作品制作的时间。
  目前中国的摄影收藏对艺术品的版数、艺术家签名等因素已经有了成熟的认知,在注重版数和签名外,还可以注意一下制作时间,也就是“原始老照片”的概念(VintagePrint)。
  原始老照片指的是拍摄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洗印出的成品照片,它更为完全真实地反映着一个艺术家、一个时代的摄影艺术水平。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摄影界为高档次的国内外展览,制作过一批高质量的展览照片,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是那个年代用纪实性手法拍摄的摄影艺术代表作,反映着那个年代的中国摄影艺术水平,而且这些照片都不是为市场制作的,因此版数极少,很多只有一张。如照片上还保存有摄影家的签名、参展的标记和印钤,那就是收藏领域的珍品,在价格上会有很好的体现。
  第四,影像艺术品的科技标准。
  摄影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博物馆收藏级影像艺术品的制作和装裱有严格的行业标准。作品的材质、装裱和包装,如颜料、添加物、粉墨、卡纸、胶带等,必须使用具有耐久性的无酸材料,而装裱则采用无酸材料,还有银盐纸基相纸制作的黑白照片,必须采用严格的收藏级冲洗工艺。
  在摄影收藏领域,采用银盐纸基相纸和收藏级冲洗工艺制作的艺术品,级别最高,市场的价格也相对较高,藏品也会有较大的增值空间。不过鉴于中国影像收藏出现较晚的现实,在本世纪以前,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上少有采用收藏级冲洗工艺制作的银盐纸基艺术品。
  第五,影像收藏的法律问题。
  影像收藏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有:物权、著作权和被摄人物的肖像权。目前困惑藏家的是著作权。比如记录中国行为艺术的著名作品《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相同的事件、相同的构图,参与行为艺术创作的艺术家都声称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此外,传统的纪实类摄影作品,也因作者和所工作的单位同时拥有影像的权益,而出现有多种版本藏品。
  藏家拥有摄影艺术品的物权,一般并不拥有该照片的著作权。此外,需注意照片中的可辨认形象,在收藏和展示层面问题不大,但进入拍卖流程,将可能涉及侵害被拍摄对象的肖像权,最好在收藏艺术品的同时,了解有无被摄者的授权。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纪实类影像艺术品的收藏(上) 2011-02-25
· 影像作品渐成收藏热门 2011-02-09
· 白岩松重新修订旧作 附赠绝版影像 2010-12-20
· 感受影像的力量 2010-12-03
· 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将在南京举办 2010-10-13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十二五”开好局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思想]通胀是资产价格泡沫的杀手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