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20日,当A股处于连续第三年单边下跌的熊市之中时,深国投推出了第一只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产品——深国投-赤子之心,这便拉开了中国阳光私募的帷幕,为中国的私募投资开创了一个时代,同时也成就了其基金经理赵丹阳。
从2004年投身A股市场预言牛市,到2008年股市最疯狂时清盘旗下所有信托,再到2010年预测A股将在2400点到4000点的空间里调整,赵丹阳的不少看法都得到了验证,他的淡定、特立独行,给中国投资者脑海里留下了神秘的印象。
自2007年起,被称为“私募教父”的赵丹阳都会发布一封公开的《致投资者的一封信》,而2011版的《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也在近日发布了。
重投印度市场 等待A股时机
与以往不同的是,2011年的《致投资者的一封信》没有全公开,而是限制了范围,需要客户登陆后才能看见。
根据媒体透露出的仅有的一些信息介绍,赵丹阳对2010年投资业绩进行了回顾,并让投资者耐心等待投资机会。在信中,赵丹阳指出,全球经济从2011年开始进入滞胀期,低增长、高通胀为未来几年的主要表现形式。过去几年表现较好的新兴市场都会有一定调整,中国市场也处于这个调整期。2010年中国调整已发展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但未来在消费和健康产业上会有很好的机会,从长远来看,这些调整是必要的。当调整到位时,就是重新投资的时机。事实上,在“赤子之心”的网站上已对新兴市场有着积极的态度,“我们深信,新兴市场未来将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最强劲的地区之一。”
除了耐心等待中国市场时机,赵丹阳表示2011年将重点投资印度市场。他介绍说,公司在投资方向上已作出一些转变,目前投资范围由专注中国成长扩展到全球新兴市场。公司从2009年初,已开始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印度市场,赤子之心新加坡公司还吸收了一些优秀的印度籍研究员。到目前为止,旗下两只基金各持有约30%的印度股票仓位。赵丹阳在信中这样解释投资印度市场的缘由:假设中国1978年的GDP和印度1991年的GDP为100,印度从1991年到2009年这20年的增长趋势和中国非常相似。另外,印度是一个年轻的国家,预计到2015年,印度的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6.5岁。此外,近几年,印度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已由2005年的0.9%上升到2009年的2.8%。赵丹阳表示私营经济的发展、人口红利、外资的流入和政府投资的加大,将形成巨大合力,推动印度经济增长。公司已完成对印度的调研分析,并选定了投资目标公司静待好的价格。
事实上,去年赤子之心基金的表现并不理想。据悉,赤子之心价值投资基金全年回报0.5%,赤子之心自然选择基金全年回报-8%。对此,赵丹阳表示了歉意并做了相关解释。根据赤子之心自然选择基金月报显示,从去年11月至12月,该基金持有的印度股票不断提高,从占资产配置19.25%上升到30.15%,其余资产为“现金及其他”。在配置的股份中,45%为化妆品和个人护理行业,32.92%为医疗保健行业,此外还有部分分布在食品、家居用品和药业行业。
去年“五一”节假日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就开始有传言称赵丹阳将回归A股,不过截至目前,人们尚未见其身影。而从其2011年押宝印度市场以及对中国市场判断的只言片语中,或许“时间玫瑰”即将绽放。
坦诚清盘 活下来是永远第一位
“我们永远是宁可错失不要冒进,在每次投资上活下来是永远第一位的。”据说,这是赵丹阳曾经在很多场合讲过的话,在“赤子之心”网站的投资哲学一栏也表示,“‘活下来’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赤子之心投资哲学的核心部分。基金的优势是体现在持续控制风险的能力上,风险的量化程度是衡量基金经理专业化程度的标志”。
而赵丹阳2008年的清盘事件就是这种“生存的艺术”的很好映证。清盘,保护了自己,也给了投资人新的空间。
作为清盘离场的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经历了2007年过早看空行情、进而踏空行情,到清盘离场的“极端”行为,这在当年掀起了轩然大波。2008年1月2日临近17∶30,阳光私募赤子之心官方网站接连贴出5份公告表示,旗下5只信托基金将在15日全部清盘。在5只信托基金的终止清算公告中,赵丹阳坦承,“就信托2007年的业绩表现,向投资者深表歉意。经慎重考虑,决定向信托公司提出申请终止信托计划,并将资金返还给各位委托人,以利于委托人把握其他投资机会。”这样的坦诚,在目前的基金行业中仍是十分少见。不论业绩如何,相比于那些看空做多的基金经理们,赵丹阳的诚信令不少人钦佩。对于清盘的理由,赵丹阳坦言“至今日,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我们在H股10000点、A股3500点实现了我们的收益。回头看,我们过早地出局。今天,就我们的投资能力,已找不到既符合我们投资标准又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投资标的。”有评论人士曾说,在商品市场、证券市场中,忽悠人的事情太多,作为一个拿着投资人的钱去进行投资的基金经理,能有如此的坦诚,是值得尊敬的。无论是从商从政、文学艺术创作,不管业绩政绩或艺术水平有多高,人格、人品都是第一位的。
不仅像巴菲特在上世纪60年代末因市场整体估值已经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极限而清盘过自己的私募基金,在投资的理念上,赵丹阳也秉承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在其网站上就有着这样的描述“优秀的企业像钻石一样稀有,赤子之心的投资哲学是寻找能够长期生存的优秀企业。从长期衡量,企业的股价一定会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我们所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即寻找那些在未来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能够存活下来,并且有比较高的成功确定性的企业。”相对于分散投资,赵丹阳更倾向于集中投资优秀的企业,直至企业的股价透支它未来的成长。他认为,这不仅是控制风险的一种方式,更是利用和挖掘企业内在价值的好办法。
作为巴菲特的追随者,赵丹阳同样花费大量的时间调研上市公司,用怀疑的态度来研究上市公司,比如通过研究上市公司真实的营运状况、现金流和资本回报率三大重点来透视纸面上的财务报表等,在判断公司业绩的真假方面,赵丹阳有自己的一套。据熟识他的人介绍,当年在调研银广夏时,由于公司方面不让调研,赵丹阳就转去天津税务局查看银广夏每个月的用电额度。当发现公司每月用电额度仅上百度之后,就怀疑这是一家骗子公司,于是打道回府;为了决定是否买某只高速公路股票,他还曾亲自到收费站蹲点,数车流量以便观察这家上市公司的真实运营情况……
历史资料显示,赵丹阳在2004年和2005年的熊市时期最风光,按初始值计算,2004年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年度加权收益率为13.98%,同期上证指数下跌26%;2005年年度加权收益率为23.13%,同期上证指数下跌8.33%,该信托还曾被布隆博格评选为2005年度中国表现最好的基金。
巴菲特学徒 与股神的天价午餐
每年,巴菲特都要在伯克希尔-哈萨维公司的年报中给股东写一封信,回顾总结过去一年的得与失,内容广泛,深入浅出且行文生动诙谐,包涵了他的投资理念,而作为追随者股神投资理念的赵丹阳也很好的传承了这一点,每年,他也会致信其投资者,分享一年间的得与失、展望新年投资方向。
但凡与“巴菲特”挂钩的人或事总是备受舆论的关注。2009年赵丹阳与巴菲特高达的200多万美元的“午饭时光”不仅让他在投资上有的进展,也让他成为了焦点人物。
通过与巴菲特3个多小时的交流,“这顿饭解决了我多年以来困惑的问题,我的收获无法用钱衡量”赵丹阳在随后的采访中这样总结,“成功的投资是在正确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且要下重手”。事实上,巴菲特算得上是赵丹阳投资生涯的启蒙,据说,十几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本名为《沃伦·巴菲特:从100美元到16亿美元》的书彻底地改变了他的个人投资哲学。赵丹阳在当年接受著名财经电视台布隆博格的采访时表示,正是受到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影响,他的公司才得以在过去6年中实现高额累计回报。他2003年开始担任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董事,并负责监督基金管理运作,截至2008年底,“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成立于2003年1月)累计回报率达418.88%。赵丹阳还表示以211万美元的天价拍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也算是一种表达感谢的方式。
据赵丹阳介绍,午餐会谈的话题很广,包括通货膨胀、美元汇率、公司治理结构、教育、慈善等等。在投资方面,赵丹阳认为从巴菲特身上学到最关键的是不需要对什么都懂,只做懂的事。赵丹阳说他所作的投资基本都是长期投资,选择每个具体个股之前,他都会去进行实地考察,因为他相信消费者是最核心的。
就在人们为花211万美元与股神巴菲特吃一次午餐划不划算大打口水战之际,赵丹阳却凭借所持物美商业的股份在四天内赚回了八倍于午餐费的资金——1680万美元。自24日与巴菲特午餐之日起,物美商业连续四个交易日大涨,累计涨幅近24%。根据港交所披露,截至2009年3月30日,赵丹阳个人共持有物美商业6595.05万股,若以昨日收盘10.18港元计算,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赵丹阳就狂赚近1.3亿港元,不仅收回了巨额餐费本钱,还赚得金钵满盈。赵丹阳带着物美商业的年报赴宴向巴菲特请教,并向巴菲特推荐这只股票。不管股神最终有没有买入,但物美商业的大涨却证明了他“推荐”的成功效应。一位分析师就指出,赵丹阳的大赚得益于对物美商业的精心造势以及向巴菲特荐股,以211万美元的高价拍得与巴菲特吃午餐的机会,这件事情本身就很有噱头,于是和天价午餐相关的一切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