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理财盘点 北京银行收益领跑
2011-01-10   作者:  来源:理财周报
 
【字号

    “货币战争”、“汇率大战”,这些词在过去的一年里显得尤为火热。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LIBOR利率的大幅上涨,美元的持续贬值,澳元和欧元和2010年下半年的反弹上升……在利率和汇率的不断变化下,你踩准节奏了吗?
  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各家银行都没有放过这样的机会,已到期公告收益利率和汇率挂钩产品中共有46款,产品形式则呈现了多样性。这里有不同的“赌法”,农业银行的产品设计全都是区间类,而中行则更爱赌未来某个时间点的汇率变化。

    汇率挂钩产品上半年集中发行,美元类产品最为吃香

  任何一款与汇率挂钩的理财产品的最终实际收益率的预测,都要看它的发行时间和在委托期限中汇率的趋势变化。去年对于外汇市场来说,主要存在两个时间分界点。
  2010年的6月份是个分界点,欧盟债务危机的影响使欧元从今年年初持续贬值到6月份后大幅反弹,澳元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2010年的10月中旬是另外的一个分界点,这个分界点体现在美元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小幅反弹上升。
  而从发行时间上看,46款该类产品中上半年开始发行的有27款,比下半年多出8款。而中行发行的11款产品全部都是在上半年。
  从委托期限上看,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的产品期限全都在6个月左右,中行和民生则以3个月为主,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全部产品都是3天委托期限。
  在产品设计上,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有产品都是美元和澳元的外币固定收益型非结构性产品。针对该类产品,不同银行有不同的收益率计算方法,这和利率、汇率未来的市场变化有关。
  去年美元类产品最为吃香。农行的6款挂钩汇率产品全都是区间类设计,挂钩欧元兑美元汇率;而中信银行区间类产品主要挂钩6个月美元LIBOR利率,发行时间主要集中在去年下半年,期限三个月,均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不同的是,中信银行的区间类产品则涉及了更多其它币种的汇率,如英镑、加币汇率等。与农行、中信和平安偏爱区间类产品不同的是,中行的产品则简单分为看多和看空两大类,

  北京银行收益率5.1%居最高,中行一半产品看多美元兑日元汇率

  在统计的46款产品中,除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的7款固定收益型产品外,其余浮动性产品中,最高的实际收益率产品是由中行发行的1款看多澳元兑美元的产品,其收益率为5%。
  然而46款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却不高,仅有1.77%。平均实际收益率最高的为北京银行,为3.13%;最低的为平安银行,为0.99%。产品收益率相对比较集中的为中信银行,8款产品同属假日赢系类,收益率均是1.34%;相比之下,中行的产品收益率则比较分散,中行收益率位于0.2%-4.5%之间,同时中行的预计和实际收益率相差是最大的。
  去年中行的“2010年汇聚宝HJB10101-V澳大利亚元汇市争锋产品”的预计和实际收益率相差5%,是所有该类产品中实际偏离预计最高收益率最大的。
  该款产品的设计是属于看空欧元兑美元汇率,在去年7月初发行,委托期限3个月。而从去年7月份,欧元兑美元汇率一直持续上升,只是在去年八月中旬后出现小幅下降后继续上升。经过三个月的委托期限内,欧元兑美元汇率一直高于去年7月份初的利率,此款产品投资者最终获得最低收益率。
  此外,中行的另一款在去年4月中旬发行的委托期限为75天的看多美元兑日元的产品预计和实际收益率相差同样很大,达4%。同样中行在去年4月末发行的期限为3个月的该类产品也只实现了预期最低收益率。
  其实中行的这2款看多澳元兑美元类的产品最终获得预期最高实际收益率并不那么容易,这是个凶险的过程。这两款产品观察期均为2010年4月1日北京时间下午2点至2010年6月28日北京时间下午2点。而澳元兑美元汇率刚好在2010年4月初经历了10天左右的上升后,开始一路下跌到2010年6月初达到最低点后开始反弹。
  所以2010年4月份前十天是决定最终收益率的关键。根据该产品收益率公告,观察期最高值0.9388高于观察水平0.9386,而根据理财周报零售银行实验室监测,这个最高值大约是在4月12号左右出现的,投资者差点就获得了预期最低收益率。
  去年中行该类理财产品发行时间集中在去年3月份、4月份和6月份,其中中行在3月份和4月份的时候看多美元兑日元汇率和澳元兑美元汇率,同时所有看空类的汇率产品均获得了预期最低收益率。
  整体来说,2010年该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均不是很高,大多数银行的平均实际收益率在2.5%左右浮动。表现好的除了北京银行外,还有民生银行。该行收益率集中分布在2.75%-3%之间,平均实际收益率2.79%。这是因为只有民生银行的利率类理财产品采用的是信托模式,这类产品的收益率一般高于银行其它产品。
  而今年年初,外汇类理财产品却相当火热,理财周报记者从多家外资行了解到该类产品预期收益率都很高,而且不同外资行之间相差很大。投资者在购买该类产品时,应多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同时对多家银行进行分析比较,争取最高的收益率。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跑赢CPI的银行理财产品仅有729款 2011-01-10
· 15款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逾5.1% 2011-01-09
· 2010年 银行发行7万亿理财产品 2011-01-09
· 银行理财产品宣传夸大收益 2011-01-06
· 2011银行理财产品:与CPI扳手腕 2011-01-04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积极财政之“积极”已今非昔比·[思想]股市既要灭鼠也要防鳄鱼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