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大学生就业:求救不如自救
2010-10-22   作者:沈敏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资料照片

    金融危机下,英国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危机。有人选择当无偿服务的实习生以积累工作经验,有人靠失业救济过活,也有人摆脱不了困境而沮丧甚至走上绝路。与此同时,不少人积极“自救”,走上创业之路。他们说,经济低迷也是机会。

  “失落的一代”

  英国兰开夏郡的21岁女孩薇姬·哈里森过去两年内发了200多份求职申请。学业成绩优异的她对工作要求不高,应聘职位包括女招待、保姆和厨娘,但没有一次成功。今年4月,这个曾经活泼外向、热衷于各种派对的年轻姑娘终于绝望,选择服药自杀。
  她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说:“我不想再当自己了。请不要悲伤,这不是你们的错。我希望我生命中的每个人都幸福。”
  她的母亲路易丝说:“她总问我为什么她的事情不顺利?我想她是遭遇了太多挫折,影响了自信心,而因为太缺乏自信,她找不到工作也就理所当然。”她父亲托尼说:“显然(找不到工作)这件事已经让她情绪低落到觉得自己没有未来的地步。”
  哈里森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反映出当今英国年轻人面临的就业困境。这些结束学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被称为“失落的一代”。在哈里森自杀前夕,英国官方公布的失业人口上升至250万。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院所做的调查显示,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失业大学毕业生比例从11.1%上升至14%。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中,有7万人仍处于失业状态或从事着不需大学学历的工作。
  尽管如此,并非所有年轻人面对困境都悲观绝望。很多人仍保持乐观态度,积极寻找出路,或坚持一边无偿打工一边寻觅机会,或选择自己创业。一些成功的企业家指出,经济低迷可能会促发人们开发新的创业模式。英国著名企业家艾伦·休格爵士说:“拥有开拓新事业的好创意,就不怕经济不景气。经济不景气也可能是机遇,而当经济开始复苏时,新创的事业也能随之扩张。”
  《2010年英国大学毕业生职业调查报告》访问了1万名2010届毕业生,发现有6%的学生打算毕业后自己创业或从事自由职业。报告指出,这个比例“高得不寻常”。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哈里·布莱克特毕业于圣马丁斯艺术学院。从事美术工作一直是他的梦想,但当他2008年毕业时,他已意识到“成为一位画家并能以此谋生是一件很难的事”。
  一开始他在一家艺术研究机构当行政助理,但他发现这份工作与他的艺术梦想相距甚远,于是选择辞职到一家美术馆义务打工,“18个月乃至两年的无偿工作、实习或代理,对于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平常的遭遇。”
  因为工作没有报酬,为了节省开支,布莱克特从伦敦的住所搬回了伯明翰的家中,与父母住在一起。他的努力终于有回报。通过美术馆,他获得一个由政府赞助的鼓励就业项目提供的工作机会,每周工作30个小时,周薪最低为150英镑(约合225美元)左右。他对此深怀感激,表示自己从美术馆的实习经历中学到了很多印刷与平面设计方面的技能,“我已创建了自己的电子杂志,正在和一位出色的平面设计师合作。我也有很多时间做我自己的事情。”现在,布莱克特已离开这个项目并在这家美术馆获得了一个正式的全职工作。
  马修·塞夫顿毕业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美术与视频艺术专业,他的梦想是像美国著名的科恩兄弟一样当独立电影导演。不过目前,他只期望能在某个后期剪辑工作室找到一个有薪工作。
  “每个人都告诉你因为经济不景气,(毕业后找工作)会很艰难,但只有走出校园后你才能真正体会到有多艰难。我已预料到自己会不得不做一些无偿的工作,但即使这样的机会也很难得到。为了进入某个行业,你可能需要准备好在这个行业内白干两三年,”塞夫顿说。
  塞夫顿目前在一家制作培训教材的小型视频制作剪辑公司实习,尽管没有报酬,毕竟让他学有所用,为未来铺路。
  布莱克特和塞夫顿都领过政府的失业救济金,现在叫“求职补贴”。16岁至24岁的年轻人在接受政府引导寻求就业的过程中,每周可获得51.85英镑(77.78美元)补贴,25岁以上每周可获得65.45英镑(98.18美元)。

  自己创造机会

  尽管经济低迷,互联网的普及为年轻人实现梦想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便捷的渠道。对于布莱克特和塞夫顿这样的创意工作者来说,只要装备一套电脑剪辑程序、一台摄像机或一个剪辑程序,就可以制作自己的电子杂志或拍片子,发布到网络上,让别人欣赏自己的作品。
  网络也提供了新的创业模式:著名社交网站“脸谱”(Facebook)就诞生于大学校园;新生代乐队也不再需要和大唱片公司签约,而是通过网络推销自己的音乐作品,建立自己的粉丝群。
  企业家亨利·厄斯金·克拉姆认为,对如今的年轻创业者来说,他们享有“网络民主”这一大优势。“假如你有创业的雄心,要启动自己的事业有很多方法可用,可以建立博客,开个人空间。以前你只能等着别人给你机会,现在你能自己创造机会。”
  克拉姆和他在伦敦经济学院的同学亚历克斯·威尔毕业后一起创建了面向年轻时尚人群的商务网站Spoonfed,自称“捕捉伦敦所有娱乐活动的终极向导”。他们的办公室设在伦敦东部,拥有一个由年轻写手与网络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在金融危机阴影下,他们的公司仍获得了100万英镑(150万美元)的投资。吸引投资人的主要是网站设计的一个叫“牛眼”的程序,能让娱乐场所在网上自行推广活动。
  克拉姆和威尔相信,大学毕业是创业的理想起点。“在大学里你习惯了简单生活,所以在你建立自己的企业中,继续过那样的生活,就算不上牺牲。我们还没习惯拥有健身俱乐部会员卡或跑车的生活,所以我们过得起工作没有报酬、押上一切的生活。这是一种很棒的体验。”
  他们花了两年时间体验这种生活。一开始,他们用来“贿赂”朋友替他们干活的报酬仅仅是克拉姆亲手烹制的午餐。公司的座右铭就是“为我们工作,我们会喂饱你”。
  威尔说,对一个新兴企业而言,团队工作是成功关键。他们也享受那种掌握决策权、能按自己想法办事的感觉。“对我们这一代而言,这就是创业的模式——看看谷歌和‘脸谱’,它们的创始人比我们大不了多少。”

  学位不是通行证

  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精神不只局限于商业领域与创意行业。26岁的凯尔文·张毕业于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他曾在大型援助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实习,最近创立自己的公益机构“食物循环”,该机构从各家食品零售商那里回收剩余食材,烹制成营养餐,提供给低收入人群。
  现在“食物循环”已在布里斯托尔和爱丁堡设点,仍在迅速扩张。“当你有一个好创意,而且做的是好事,就会很快传播,”张说。
  张的事业未能改善他的物质生活,三年来他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活,但他安于俭朴。“只要你不放纵自己着迷于某些东西,其实很容易对付过去。只有房租和吃饭要用钱,我还有辆自行车。”
  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找到机会。如今,随着高等教育普及,一张大学文凭已不是美好未来的通行证,尤其对那些家境不好的人而言。
  22岁的肯尼思·休斯毕业于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视觉通信专业。他出生于一个黑人单亲家庭,也是家族中第一个上过大学的人。“过去我的家人要我上大学。他们说:‘拿到一个大学学位,以后就高枕无忧了。’毕业后我意识到我的资历还不够。”
  他本来期望得到一份设计助理的工作,但现实不尽如人意。在18个月时间里,他上午出去找工作,其他时间只能呆在家里打电脑游戏,心情很沮丧。最让他难受的是家人曾对他寄予厚望,他却一事无成。
  经过漫长的寻觅,他终于在一家培训机构得到职业培训机会,后来经该机构介绍得到了一份全职工作。他感到非常振奋。
  花费金钱和时间去读大学,毕业后找份工作却这么难,值得吗?休斯还是给出肯定答案:“(上大学)本身是一种经验……学习本身就是有回报价值的事。”
  英国智库萨顿基金会研究主任李·埃利奥特·梅杰说:“有证据显示,在毕业后的早期职业生涯中,存在某些妨碍社会流动性的障碍。教育只是增加你的生存机会,有多种其他因素决定着职业中的成功,比如拥有社会关系网络当就业的敲门砖;在职业生涯初期从事不稳定的、低酬劳工作期间,家庭能给予经济支持;还有具备生存技能包括自信、自立能力等。这些因素,在目前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紧缺的背景下,对大学毕业生来说更加重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就业会不会更容易? 2010-10-15
· “诺奖”舞剑 意在就业 2010-10-12
· 诺奖舞剑意在就业 2010-10-12
· 美国9月份非农就业继续下降 2010-10-11
· 美9月就业人数减少9.5万 失业率维持不变 2010-10-09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刘涛: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正当其时·[思想]韩志国:关于征收房产税的政策建议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