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天量3000"背后隐含三大看点
2010-10-19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历史天量释放短期震荡信号

  节后的这波由资金推动的行情,既没有宏观经济的强劲支撑,也没有政策层面的暖风吹拂,却日日散发出强烈的逼空味道。本周一沪综指一度突破3000点大关,成交量也随之创出历史天量3075亿元。然而,行至3000点关口前,无论是根据“天量天价”的历史规律,还是从本轮行情自身的演绎进程来看,短期市场都有震荡调整的要求。
    回顾沪综指历史上的天量行情,史上第二大成交量是2009年7月29日创出的3028亿元,当日沪综指大跌5%,报收3266.43点;且在随后的第四个交易日,沪综指创出阶段行情的顶点3478点。而史上第三大成交量则是2009年11月24日创出的2951亿元,此后沪综指在维持了一个多月的震荡行情后掉头向下,直到2010年7月初才止跌回稳。本轮行情以来,沪综指急速飙涨,成交量一路急剧放大,尽管目前还不能判断未来成交量会否继续放大,但至少天量天价的历史规律会制约指数短线的上涨速度及幅度。
  另外,短时间内指数接连跳空上涨,本身也隐藏着回调风险。据统计,短短7个交易日,沪综指飙涨11.28%,其中资源类板块更是大放异彩;期间申万采掘指数涨势最猛,累计上涨22.60%,紧随其后的金融服务、有色金属指数涨幅也分别为17.43%及15.43%。个股方面,最近7个交易日,国阳新能(600348,股吧)等8只煤炭股累计涨幅超过30%,涨幅超过30%的金融股及有色股也分别有7家及8家。显然,短时间内过快的上涨,并不利于行情健康向上,在资金的推动下,短线市场或难逃调整格局。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美联储公布的二次刺激计划金额低于预期,则不排除市场以急速下跌的方式完成调整。
  自上周二开始,一天上一个台阶的成交量,为行情的演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周一,沪市成交创出3075亿元的历史天量,除了进一步印证了当前股市交投热情的空前高涨外,也带来了“天量天价”的担忧。分析人士指出,根据历史天量之后行情的演绎来看,天量往往意味着一个阶段性的顶部正在到来;目前虽然无法预测此次天量之后会否迎来更大的成交量,但成交创历史天量至少意味着市场的分歧开始加大。短期而言,大盘的快速上行节奏或将改变,此前市场的逼空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结构分化或进入休整期

  今年以来,行情的运行格局总是以一边倒的方式进行演绎。今年年初至9月份,吃“药”喝“酒”的潮流持续火热,而买“房”存“钱”的潮流却暂被人遗忘,由此小盘股与大盘股之间的估值差距不断被拉大,其溢价率水平也达到近十年的新高。而国庆节后的短短7个交易日,在美、日再度释放量化宽松信号的背景下,有色、煤炭等资源股集体发飙,并带动金融、地产等权重板块进行估值修复,而此前的吃“药”喝“酒”之风却骤然降温,小盘股正式开启集体补跌的征程。
  目前的问题在于,在创出历史天量之后,市场格局是否还会延续此前资源股一边倒的情形。分析人士普遍表示,此前的结构分化或暂时进入休整期。鉴于节后的逼空行情迅速而凶猛,基金几乎没有时间来完成调仓动作,且临近3000点大关,基金的调仓动力也不如市场预期的那么强。而在假设基金的调仓行为没有那么大规模的前提下,有色、煤炭等资源股再继续此前的急速上攻举动,动力也并不充足,故短期难逃调整的命运,其实本周一多只有色股的集体跌停便是一个信号。
  与此同时,在节后小盘股这波泥沙俱下的下跌中,不排除存在一些成长性较好的品种确实也有弹升的需求,尤其是近日遭遇急跌的医药股及白酒类个股。此外,即将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也将催生市场热点。预计该规划可能会涉及培育新兴产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热点问题,其中对新兴产业市场已有一定预期,更值得期待的可能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该政策将对消费类行业形成一定的刺激。在此背景下,预计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个股以及消费股都可能出现阶段性机会。

  增量资金进场仅是传说?

  本轮由资金推升的行情,市场普遍认为不可能由场内资金完成,多数可能是由场外的增量资金所推动。然而,从交易所公布的近期资金流向的统计情况来看,只有9月30日、10月8日和11日3个交易日存在较大规模的资金净流入。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净流入资金都集中购入了大盘蓝筹股,因此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净流入资金基本都集中于沪深300成分股之中,而其他的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个股,均呈现为资金持续净流出的状态。
  中金公司指出,股市大涨背后的资金更多的并不是表现为大量的增量资金流入,而更多的是存量资金在不同板块上的重新配置。这似乎也就能够解释为何上周市场成交量急剧变大,因为如果重新配置资金,需要完成的是两笔交易动作,即卖出手上的中小盘股票和消费等非周期股,再买入大盘股和周期股。而对于新增资金而言,其所需要执行的操作动作却只有一次,因此增量资金导致的市场换手率反而要相对低一些。此外,从近期的基金申购赎回量以及开户量来看,也没有呈现大量资金净流入的迹象。这可能意味着不少场外散户资金或依然处于观望状态。而基金此前普遍仓位水平已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当前的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于散户和基金的可能。
  当然,场外的确还有巨额的增量资金可供入市,如大家想象中的“热钱”和“房地产市场转出资金”,而且本周也仍然会有不少投资者会继续“倒戈”投入到大盘周期股的阵营中,场外增量资金还会对这一趋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如果场外增量资金真的如预期一样大规模进场,则除近期涨幅较大的银行、保险、券商、地产、有色及煤炭板块外,年内跌幅较大且绝对估值偏低的机械设备及钢铁等板块也将逐步迎来投资机会。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大盘技术性调整信号强烈 后市看好房产股 2010-10-19
· 大盘调整意味渐浓 多看少动静待风险释放 2010-10-14
· 大盘指基再发飙 蓝筹基金被看好 2010-10-14
· 投连险跑赢大盘 万能险望尘莫及 2010-10-13
· 大盘何时调整留意盘面两大信号 2010-10-13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胡培兆:扩大内需应有新思路·[思想频道]石建勋:普通民众为何不敢花钱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