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征用个人财产"最怕被用在强拆上
2010-10-08   作者:郭文斌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日前送审的四川突发事件应对办法草案规定,县级以上政府为应对突发事件,必要时可依法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征用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署名备查,征收组应当有公证人员参加。(10月6日《成都晚报》)
  应对突发事件,必要时可依法征用单位和个人财产,这本就是《物权法》等法律早就规定的事,可当四川“重提”的时候,依然让公众感到很是恐惧。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应对突发事件时却可以征用,这是以大局为重,是舍小家为大家,本无可厚非。公众之所以心怀恐惧,在笔者看来,无非是有两个原因。
  其一,我们的私有财产并没有真正做到神圣不可侵犯,这种事情在政府、开发商征地、拆迁上出现的最多。
  一句话耳熟能详,“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然而,公民的“身体”却依然阻挡不住强迁的脚步。即便是公民用跳楼、自焚来与强拆对抗,结局依然是“惨败”。一边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没有得到“神圣保护”,一边却又在法律上规定可以征用个人财产。公众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会不会成强拆的“挡箭牌”。如果何谓“突发事件”由政府说了算,却没有得到事前的“细化”;如果“必要”的解释权在政府,则公民的私有财产完全没有安全可言。只要他们说一句“必要”,那公民的私有财产说没就没了。
  其二,被征用之后,怎么补偿却没有详细说明。按照什么原则补偿,按怎样的比例补偿,根本就没有详细注明。语焉不详,当然对征用者有益处,可是对于公民来说,却充满了不安。谁知道什么时候归还,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补偿?当一切都是未知数时,公民如何能够心平如镜似的面对“必要时可征用个人财产”?如何不担心“可征用个人财产”不被开发商所利用?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可许多网友却将这句话加了一个逗号,变成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虽然这只是戏谑之语,然而,当权利没有被尊重,当自己的权益被悬空的时候,我们的“安全”就无处安放。
  “可征用个人财产”最怕的是被用在强拆上。因此,对于“必要时可征用个人财产”和“突发事件”都要进一步的细化,并且事先征求公民的意见,要有民意的充分表达程序。
  “可征用个人财产”为何让我们如此恐惧?真的是我们多虑吗? (本栏目稿件只反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字号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在售银行理财产品[2010-10-08] 2010-10-08
· 短期理财产品依然占市场主流 2010-10-08
· 财产征用的地方规定何以引发大面积过敏 2010-10-08
· 国庆理财产品收益率比中秋高 2010-09-29
· 银信产品退潮商品类理财产品补位 2010-09-29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央行盯的或许不是CPI·[思想频道]地产已成投资业“鸦片”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