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业需要“正循环”
2010-09-10   作者:吴蔚  来源:经济参考报
 
    前几天,任志强和潘石屹又打起了口水仗。小潘说,房价将跌至2009年年初水平,而经常扮演“全民公敌”形象的任志强说,大家别听小潘瞎忽悠,房价会跌但不会大跌。
  2009年初的房价水平是多少?据笔者印象,北京海淀最抢手的中关村一小、三小的学区房,普通的也就每平方米1.4万元左右,高档小区带精装能拎包入住的撑死了1.8万元/平方米,而现在相同地段的房子3.5万元/平方米都算是便宜的。
  若按着潘石屹的说法,北京的房价差不多得“腰斩”,这自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然而现实并非总能朝着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相较而言,任志强的话虽然不中听,但他这些年放的“大炮”最后往往都被事实所验证。
  “任大炮”这次是否又不幸而言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下一步怎么走很关键。回想2008年那次调控,政策轮番出台,成交量大跌,开发商资金链濒临断裂,开发商眼看着要“从了”,房价好容易有了调头向下的势头,然而,恰在此时,金融海啸来袭,政府出手救市,政策转向,房价疯狂地报复性上涨。而这一涨就翻了跟头,让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望楼兴叹的份儿。
  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很像2008年。1月至今,几乎每个月都有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楼市观望气氛浓厚,成交量下降,开发商的资金链又开始绷紧。“任大炮”正频繁劝开发商们赶紧“从了”,以降价换政策安全,然而眼下正赶上“金九银十”,楼市又开始出现“日光盘”、连夜排队买房的现象,似乎部分购房者先于开发商“从了”,于是房价仍然坚挺。从近年楼市看,中国楼市是开发商、购房者和政府政策的博弈场。如若购房者先妥协,开发商肯定不会主动降价,这时政府的态度变得对市场更为重要,政府是希望价平量稳,还是价跌量增?市场里没人说得清楚,而对此每个人又有每个人的判断。
  房价到底降不降,并非谁能说了算,最终还得看市场,而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则就是供求关系。供大于求,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李克强副总理最近强调的“要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很耐人寻味。何为有效供给?与需求错位的供给绝不是有效供给。比如现在很多城市把保障性住房建在远郊区县,这样住房成本虽然下来了,但生活成本却大大增加了,人们还是希望在城里住着,于是等于又增加了新的需求。再比如,有的年轻人为结婚买房,因为经济实力不够买了远郊的房,没过几年发现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还有交通医疗等等问题接踵而至,还得再买房。所以说,住房供求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简单地查查空置率、搞搞民意调查能弄清楚的。对于决策层来说,建什么房、在哪建很重要,建配套也很重要,需要全盘长远考虑,不能只满足于增加供应量,而是要加大“有效供给”,不然建再多的房也没用。对于购房者来说,对自己的需求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买房不能只满足一时之需,毕竟这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举几代人之力买套房,贷款还没还清又要考虑再买房,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如果眼下实力不够,不妨先租房,等需求明确了再买也不迟。而真正的刚需们也用不着纠结,该出手时就出手,房价降不降和你没什么关系,你买房是为了住又不是为了卖。
  最后还想奉劝开发商一句,别老指望一口吃个胖子,不如“学习万科好榜样”,低价、少赚、换量、多造房,早日促成中国房地产业的“正循环”。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关注]网民称应警惕外资冲淡房地产调控效果 2010-09-07
· 李稻葵:房地产调控才刚开始 2010-09-06
· 房地产调控加码莫如强化 2010-09-03
· 温州民企百强半数涉足房地产 2010-09-02
· 银监会:坚决遏制房地产投机 2010-09-01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左晓蕾:信贷此时放松调控将前功尽弃·[思想频道]谢和平:发展和掌握低碳核心技术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