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财智频道 >> 股票·基金
首批创业板公司募投资金使用比率仅21%
2010-09-03   作者:记者 孙见友/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截至今年6月底,上市已大半年的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投入使用整体比率仅为21%,显示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这也是导致创业板公司成长性偏低的主要原因。其中宝德股份、安科生物和中元华电3家公司的募集资金有效投入的比重仅为2.89%、3.02%和4.97%,募集资金基本被原封不动地存放在银行中,堪称创业板中的“葛朗台”。

  募投资金使用比率仅21%

  剔除发行费用后,首批创业板28家公司合计募集资金为145.25亿元。尽管募集资金额十分可观,但时隔8个月后,这些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不理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累计投入使用的募集资金总额为30.54亿元,占比仅为21.03%。同时,在投入使用的募集资金中,还包括了投资购买房产和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如果将这两者剔除,实际投入使用的募集资金净额仅为25.72亿元,占比只有17.71%。换句话说,截至今年上半年,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的净使用率还不足五分之一。
  就具体公司来看,截至6月30日,剔除投资购买房产和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后,大禹节水、华星创业和华谊兄弟3家公司的募集资金投入使用的比重最高,分别高达47.26%、46.03%和44.91%。与其形成对照的是,宝德股份、安科生物和中元华电3家公司的募集资金有效投入的比重却仅为2.89%、3.02%和4.97%,募集资金基本被原封不动地存放在银行中。除此以外,北陆药业和机器人等7家公司募集资金投入使用的比率也均不足10%。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各家公司所处行业不同,造成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原因各异。但是,有一点是比较确定的:那就是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将在很大程度制约公司后续业绩的持续高增长。

  高额银行利息“粉饰”中期业绩

  由于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的使用效率不高,多数募集资金变成了银行存款,未能有效发挥资金作为生产要素所应有的职能。同时,巨额募集资金存入银行后,产生了可观的利息收入,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首批28家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乏力的现实。
  统计显示,首批28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9.45亿元,同比增长17.64%。但是,如果剔除募集资金上半年所产生的1.29亿元测算银行利息,28家公司上半年的合计净利润仅为8.16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1.58%,显示首批创业板高增长神话已成为“过去时”。
  剔除已投入使用的募集资金后,神州泰岳和乐普医疗上半年末成为银行存款的募集资金分别高达14.25亿元和9.70亿元。假如按照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测算,以上两家公司存放半年的利息收入分别高达1603万元和1091万元,一举成为当前测算获得银行利息最多的首批创业板公司。除此以外,爱尔眼科、华谊兄弟、特锐德和红日药业等4家公司上半年测算的银行利息收入也分别高达725万元、711万元、706万元和706万元。
  由于不同公司业绩基数不一,募集资金存放在银行的利息收入对业绩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通过测算发现,宝德股份、汉威电子和网宿科技上半年的测算银行利息收入分别为289万元、373万元和514万元,占中期业绩的比重高达95.55%、45.94%和34.31%,显示其中报业绩在很大程度上沾了银行利息的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扣除测算的银行利息,以上3家公司的中期业绩将分别同比下滑99.20%、72.85%和54.01%,明显超越其公布的业绩降幅。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基金创投高管排队撤离首批创业板 2010-09-03
· 创业板公司净利增25.56% 2010-08-27
· 新股发行改革深化 创业板向何方 2010-08-27
· 王亚伟:下半年股市谨慎乐观 创业板将去泡沫化 2010-08-26
· 创业板高管辞职潮是股市的错 2010-08-25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动荡时代的世界经济将走向何方·[思想频道]张五常:储蓄与投资不是两回事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