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社会将步入“车联网”时代
    2010-07-22    作者:记者 石寿河 褚晓亮 宗巍/长春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第七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132家企业带来927辆展车参展,众多美丽的车模成为车展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图为车模在迈巴赫展台展示。新华社记者 姚湜 摄

    在第七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东风日产携旗下最新车型玛驰(M arch)亮相展会。据悉,玛驰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向市场,预计售价7- 10万元。新华社记者 姚湜 摄

    “绿色汽车”、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旋律,然而,面对因汽车增多而日益突出的交通拥堵问题、安全问题,专家称仅有“绿色”是不够的,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与车辆智能化相结合,到时候汽车社会将步入“车联网”时代。

  汽车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专家认为,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应用,这种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和经济性越来越高,行驶安全性越来越好,因此,汽车智能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
  在日前举办的长春国际汽车论坛上,通用汽车中国科学研究院院长杜江凌博士指出,未来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能源消耗、尾气排放、安全及拥堵。针对这些挑战,对汽车技术的研究也将发生变化,从传统的以石油为能源进行内燃机的研究转变为以电和氢为能源的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研究。
  与传统的内燃机提供机械能不同,未来的汽车将由电机提供电能,从机械控制变为电子控制,由完全依靠人的驾驶变为智能驾驶或无人驾驶,由单车独立行驶变为多车智能结队行驶。

  “车联网”将令驾驶变得更加轻松

  杜江凌向与会者介绍了“车联网”的概念。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迅速方便,与此同时,“物联网”的概念也在兴起——“物联网”主要是指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他们相互提供信息,并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被控制。而“车联网”是一个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相结合的新网络,杜江凌认为,今后汽车社会将步入“车联网”时代。
  “车联网”时代的智能汽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车与车之间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可以实现零碰撞;第二,车与车之间的组队是随机进行的,根据车主的目的地,通过GPS定位和车辆之间的自动沟通,车与车之间可以临时组队或离队,提高交通效率。
  在“车联网”时代,汽车的智能化将令驾驶变得更加轻松,或者可有可无。杜江凌向与会者描绘了一幅未来社会汽车的运行画面:驾驶员只需输入目的地,车辆便可以自动选择行驶路线,并在行驶过程中与其他车辆随机自动组合,结队前行;在路口绿灯起步时,所有车辆同时启动,极大减少了等候时间;到达目的地后,车辆可以实现自动停车、泊位。
  专家介绍,汽车智能化将会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减少拥堵。2009年,我国以1360万辆的汽车销量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然而,交通拥堵问题在大中城市中也变得愈发突出。以北京为例,数据显示,道路畅通时北京市居民平均每天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为40分钟,道路拥堵时为62分钟,每月北京居民由于道路拥堵产生的经济成本高达336元。吉林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邓伟文博士说,未来几十年内半自主或全自主操作汽车的出现,将有助于解决人类面临的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将从根本上解决汽车的安全问题。

  汽车智能化需要技术突破

  邓伟文认为,汽车的“绿色”和智能化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绿色汽车以低排放和零排放为标志,部分或者全部以电机驱动,其结果是汽车电气化。汽车电气化已经进入汽车各个系统,这个趋势将进一步加快,并将带来汽车工业革命性的变化。
  邓伟文称,汽车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转变需要在许多技术上实现突破,这其中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
  智能汽车的实现必须以众多高端前沿技术为前提,譬如通过GPS对汽车定位并指出行驶路线,利用各种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精确探测周围的行人或障碍物,利用无线通讯判断车与其他交通设施的关系,最后还要通过人工智能作出判断并自动执行各种转向、加速、停车等命令。
  邓伟文指出,智能汽车电子电气化系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所承受的电荷载也越来越大,电源系统面临全面升级。据介绍,目前汽车使用14伏电源系统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汽车的电子附件较少,14伏电源系统完全能满足需要。随着各种电子设备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电气系统功率消耗增加,14伏电源系统3千瓦左右的功率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因此用新的42伏电源系统取代14伏电源系统将是大势所趋。
  车载传感技术是汽车智能化的另一项关键技术。据邓伟文介绍,车载传感器的功能是为了汽车探测和发现目标,确定距离和方位,识别和确定目标属性,一维和多维成像,以及动态定位和定位跟踪等。常用的车载传感技术有微波雷达和超声波照相等,但每一种传感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传感技术的关键是多模态融合,既发挥各自优势又提供功能互补。

    我国应优先发展低速小型电动汽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出台,我国着重扶持纯电动汽车的路线图逐渐清晰。但由于价格高、动力电池性能不够稳定等因素,纯电动汽车当前迟迟得不到市场的认可,“热政策”遇到了“冷市场”。一些汽车行业内专家建议,我国应优先发展低速小型电动汽车,通过这种价格优惠又能满足日常需求的车型,打开电动汽车向社会普及的大门。

    长春汽博会透视我国汽车消费趋势

    去年,我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迈入了世界汽车大国的行列。在此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首个观众参观日的总成交额就超过一亿元。由此可见,国民的购车意愿非常强烈。在这种新形势下,无论是选购入门车还是改善车型,消费者的选车购车理念日趋多元,消费需求也呈多样化发展。

    [观点]中国汽车人心态渐趋理性

    一辆小小的低速电动汽车,近来成为众多专家谈论的对象,其中还不乏针锋相对的观点。有人说,这种纯电动汽车更容易走入家庭;也有人说,鼓励这种电动汽车会丧失跨越式发展契机。细细琢磨这些争论会发现,其实它们并不矛盾,而争论背后则是中国汽车人渐趋理性的心态。

  相关稿件
· 首届中国自主汽车技术与产品成果展落幕 2010-07-22
· 上半年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2010-07-19
· 六家厂商同时召回缺陷汽车 2010-07-15
· 武汉:汽车成交量锐减 2010-07-15
· 中国汽车库存数据之谜 201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