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将第三方支付"妖魔化" 求理解需先自律
    2010-07-20    作者:记者 张道生    来源:经济参考网

  近段时间接连曝出的第三方支付染“赌”、染“黄”事件,将刚获正名不久的第三方支付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有舆论指责第三方支付与黄赌毒沆瀣一气,也有人认为此说法是将第三方支付“妖魔化”。在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前夕,这一争论给行业带来的震动是巨大的。
  近期公安部门破获的多起黄赌毒案件中,人们都发现了第三方支付的身影。6月21日,公安部披露的江苏苏州“乐天堂”开设赌场案,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的工作人员梅某与境外赌博集团勾结,协助境外赌博集团流转资金30余亿元。此前湖北破获的“071”特大网络组织淫秽表演案中,办案人员发现,一些注册会员也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给淫秽网站付款的。包括世界杯期间,各地传出的网络赌球案中,第三方支付工具也频繁被犯罪分子利用。
  一系列案件曝光后,前不久才从半阳光化状态走出来的第三方支付行业遭到了舆论抨击。有人指责第三方支付与黑恶势力勾结起来获利,有人指责第三方支付“助纣为虐”,是黄赌毒的帮凶。对此,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深表忧虑,怕因此阻碍行业的成长。
  最近几年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在国内获得了长足发展。即使是在金融危机中,这一新兴行业也表现出了“危机免疫”的功能,全行业高速增长。互联网咨询机构易观国际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已达5808.4亿元。今年一季度,单季度交易规模更是突破了2000亿。第三方支付在带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服务于日常生活。通过第三方支付工具缴纳水电煤气费,缴纳考试报名费……等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因此,全盘抹黑第三方支付行业是不对的。
  当然在一系列案件曝光后,之所以会出现第三方支付行业是否被“妖魔化”的争论,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社会对第三方支付这一全新行业认识不足,对第三方支付日常监管乏术;同时也暴露出行业盈利模式缺乏等短腿,鱼龙混杂的第三方支付行业中,确实有一批企业为了赚取利润,不惜涉黄涉赌。
  由于跟踪采访过电子商务行业,对目前社会上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认识不够这一点,记者深有体会。远的不说,近的就有,央行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后,不少舆论就认为这是政府要“掐”死第三方支付行业。事实上,这一规范文件是第三方支付行业呼唤已久的。对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这意味着监管层承认其合法地位,是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的大好事。因此,记者认为,对第三支付这一全新的,又跟“钱”沾边的行业,我们应该有接纳新事物的勇气,而不是不加认识就盲目抵制甚至泼脏水。
  同时,第三方支付说到底只是个应用工具,工具的好坏取决于谁掌握了它,谁在使用它。绝不能因为一些犯罪分子应用了这一新工具就把他一棍子打死。值得探讨的倒是,监管部门应该尽快加强对它的研究,找到对其日常经营进行有效监管的方式。
  当然,要求外界理解,第三方支付公司首先得自律。目前国内从事第三方支付的公司已经近百家,支付宝、财富通等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由于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很多小公司处于亏本运营状态,其中一些公司难免铤而走险。第三方支付行业要想获得健康发展,首先自己得有社会责任心,在营业模式、业务创新上多加探索,绝不能因为政策缺失,就去打擦边球、赚黑心钱。
  相信随着“支付业务许可证”的颁发,第三方支付行业会必将获得一个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迎来行业大发展。

  相关稿件
· 第三方支付:走入“阳光地带” 2010-06-25
· 第三方支付市场面临洗牌 2010-06-23
· 央行整顿第三方支付 2010-06-22
· 华夏基金第三方支付业务开通 2010-06-04
· 第三方支付企业快钱推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 200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