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渤海湾上的耀眼明珠
    2010-06-30    作者:本报记者 李俊义 杨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即使以人类的年龄来算,她也仅仅算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从觉醒到焕发生机,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10年的时间能干什么?10年的时间可以成就一个梦想,创造一个奇迹。10年以前,她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荒岛,10年以后,它是中外知名的“渤海明珠”。
  这个奇迹,就是曹妃甸。

  曹妃甸:梦想照进现实

  从唐山市向南行驶80公里,就到了蜚声世界的曹妃甸。然而,直到10年前,它还不过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无名荒岛。
  曹妃甸位于滦河三角洲西面区域,约形成于5500年前,面积4平方公里。其名字的由来传说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关。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率大军东征,一位随王侍驾的曹姓宠妃不幸身染重疾,殒命于此。太宗皇帝为纪念亡人,颁旨在岛上建起一座三层大殿,赐名“曹妃殿”,清时曹妃殿被风暴潮破坏,现在已荡然无存。惟有名字几经演变,变成现在的“曹妃甸”。
  1992年,唐山的决策者将目光瞄向曹妃甸。在前期工程中,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50多项工作成果和科研课题,聘请14名院士和3500多名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研讨和优化,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科学翔实的依据和定性结论。
  1993年,唐山市开始谋划在曹妃甸建设大港和临港工业区。
  2002年,曹妃甸开发建设全面启动。首钢、秦皇岛港、唐钢、河北建设投资公司、唐山港口投资公司合资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曹妃甸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首钢、唐钢、唐山市建设投资公司注册成立了曹妃甸围海造地合资公司,协力实施造地工程。
  2005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做出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曹妃甸工业区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3月,首钢集团正式宣布了迁到曹妃甸的整体搬迁规划。
  2005年底,曹妃甸被列入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名单;2006年3月,曹妃甸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到2009年,曹妃甸累计投资达2000亿元;2010年,曹妃甸预计投资1500亿元,日均投资超过4亿元。

  绿色产业聚集“黄金宝地”

  唐山将曹妃甸的优势总结为5句话: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地下储有大油田、腹地广阔有支撑,生态良好有湿地。但优势仅是产生生产力的前提条件,而非决定条件,决定条件是能否实现大规模的产业集聚。
  为推进工业区加快开放开发,曹妃甸工业区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项目集聚创造良好硬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使曹妃甸产业集聚开始出现井喷势头。
  目前,以首钢京唐钢铁公司为代表,一批批大项目纷纷落地于此,掀起了产业聚集和开发建设的高潮。华润曹妃甸电厂2×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中冶京唐装备制造基地、中石油渤海湾生产支持基地、华电临港装备制造基地、冀东成套设备产业园等项目正加紧建设……
  着眼于构建唐山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曹妃甸还把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在区域内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绿色增长新板块。
  以电动汽车为例,在2009年,上汽绿色能源汽车、锂源电动车动力总成等项目落户曹妃甸电动汽车城。按照规划,到2015年,电动汽车产业将成为以整车为龙头,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综合生产、配套服务,具有一流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的高端产业。
  在曹妃甸,像新能源汽车这种在国家未来产业发展格局中占据突出地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很多:中恒科技太阳能电池项目、中视中科激光显示核心产业基地项目、仁创砂产业基地项目、半导体照明产业化项目、冀东哈电风力发电项目等等。随着这些发展前景广阔并具有稳定市场需求、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聚集,曹妃甸绿色增长之路又加入了新的强劲“引擎”。
  据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介绍,目前,曹妃甸着力打造五大产业园区已具初步规模。
  ——在现代物流产业方面。建设码头、铁路、公路、管道、仓储等综合储运设施,发展以陆海联运为特点的物流服务业,建成服务“三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物流中心。
  ——在钢铁产业方面。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精品钢铁基地,主要生产汽车板、桥梁板、造船板、锅炉板、硅钢板等高附加值板材远期形成3000万吨生产能力。
  ——在化工产业方面。建设1500万立方米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大型石油炼化一体工程,发展聚合物、精细化工、日用化工及其下游产品。
  ——在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建设船舶、港口机械、石油钻探机械、冶金设备、工程机械等大型、重型装备制造项目,逐步形成中国北方地区钢材与装备相互依存发展的临港装备制造基地。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环保与生态、光电子、机电一体化、信息、生物、航空航天等新技术为重点,打造竞争新优势。

  打造中国循环经济的样板

  在曹妃甸开发建设之初,国家就把曹妃甸工业区列为第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在此基础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结合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需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经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反复研究、多次论证、充实完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于2008年1月应运而生。
  依照《总体规划》,曹妃甸工业区的功能定位为: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曹妃甸将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和技术一流、规模一流、效益一流、生态一流的要求,构建以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关联产业循环配套的产业体系,成为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逐步建设成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面向世界的国家级临港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从开始规划到全面开发,曹妃甸始终坚持着一个理念。”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说,“这就是以循环经济为立区之本,使之成为一个集绿色产业、绿色港口、绿色城市为一身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样板。”
  在这种理念下,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和产业聚集过程中,通过建立高标准的绿色产业准入制度,对不遵循循环经济理念、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能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项目,即使投资再大,利润再高,也不允许落地。据统计,曹妃甸开发建设几年来,被婉拒的项目投资达100多亿元。
  新首钢是循环经济的典范之一。2007年3月,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公司正式开工建设。从确定搬迁到开工建设,一直存在着一个误解,那就是首钢搬迁,是怕污染北京、而曹妃甸不怕污染。“实际上,首钢搬迁没有搬来一个钉子和一个螺帽,而是和唐钢在曹妃甸联合建设了一个囊括世界先进工艺和设备、年产1500万吨精品钢的全新企业,已经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首钢京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一系列国际先进技术保障了新首钢的循环经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采用220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其中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占到2/3。仅炼铁高炉就集成采用了当今国际炼铁领域的10大类、68项先进技术,并首次在5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高炉上使用了自主研发的煤气全干法除尘技术,是世界炼铁技术的一个突破。自主集成的“全三脱”冶炼技术,打造了高效率、低成本的洁净钢生产平台,是国内第一个按“全三脱”冶炼模式设计的炼钢厂。
  “新技术保证了我们实现循环经济,目前,我们能够做到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废弃物,实现废水、废弃物的零排放,铁元素资源几乎100%回收利用。”首钢京唐公司制造部副部长刘建华说。
  作为曹妃甸循环经济的佼佼者,首钢常常被作为一个典范提起。实际上,在首钢这个不到曹妃甸工业园区面积1%的地方,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只是曹妃甸循环经济的一小步。曹妃甸循环经济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工业区内企业自身的循环;二是钢铁、电力、石化三大产业之间通过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产业的副产品或废弃物作为另一个产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产业集群的资源有效利用;三是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企业与行业有机结合。
  在曹妃甸工业区发展规划展示中心,一张循环经济示意图让参观者对曹妃甸的循环经济有了一个直观的、总体的、初步的印象。示意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钢铁工业高炉释放的低热值废气在实施压差发电综合利用之后,送至焦化厂用于焦炭生产,由此置换出高热值煤气送至钢铁厂用于原料烧结和轧钢。钢铁厂的工业余热经回收给煤化工和城市生活,以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钢铁厂的工业废渣制成超细粉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工业废水经生化处理后重复使用,浓缩废水用于拌和原料,经燃烧消除最终污染。发电厂的冷却余热用于发展海水养殖,海水淡化的浓缩卤水经加工用于氯碱工业以降低淡水成本。
  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把资源采选、资源加工、资源利用、资源消费和资源再生等五个环节的节约和高效放在突出位置,注重把生态设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融为一体。在技术层面广泛应用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以及闭路循环技术;在企业层面广泛推行清洁生产、资源深加工和循环利用;在工业区层面重点构建共生企业间、关联产业间的原料和产品链;在港城社会层面全方位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利用体系。最终形成包括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循环经济运行管理控制体系、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体系为主体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框架。

  一个曹妃甸带动整个“唐山湾”

  在中国临港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环渤海地区是一个重要的增长极。在环渤海地区中,曹妃甸又是一个增长极。
  唐山市是一个典型的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尽管近年来唐山市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已跃升为河北第一经济强市,但资源型城市的“烙印”深刻而明显。全市重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93%,全市用河北省1/3的能耗实现全省1/5的GDP。 
  曹妃甸的崛起使唐山这个老工业城市找到一个城市转型的突破口:通过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把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发展临港经济。
  唐山湾位于渤海湾的中心区域,是唐山沿海区域近230公里的海岸线上形成的一个弧形断面,背靠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有曹妃甸和京唐港两大港区,有深达36米的天然港址,有2000多平方公里的待开发土地。
  2008年1月,中共唐山市委八届四次全会正式提出建设唐山湾的概念,决定把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四个产业集聚点串联起来,以曹妃甸为龙头贯通“四点”,形成行政区划面积达5590多平方公里、产业规划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沿海经济隆起带。这就形成了一个以“四点一带”为核心的唐山湾概念。同时决定把城市产业布局向沿海推进,以此聚集效应,促进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形成主次分明、各具特色的沿海经济发展格局。
  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市委书记赵勇说,“我们之所以要提出唐山湾的概念,主要有两重意思,其一是用唐山湾来与日本东京湾对比,激励唐山人赶超世界的复兴梦;其二是帮助我们认识唐山湾的整体概念,把唐山沿海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规划开发,依托港口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生态环保新城,从而实现在沿海区域再造一个新唐山的飞跃”。
  在唐山湾“四点一带”布局上,4个区的定位各有侧重。曹妃甸新区将努力建成环渤海地区的国际性能源和原材料集疏主枢纽港、中国北方地区重化工业基地、国家商业性能源储备和调配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乐亭新区,将建设港口物流产业园、精品钢铁产业园、煤化工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生态旅游产业园。丰南沿海工业区,将建成钢铁深加工基地、新型建材基地、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产业对接基地。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围绕成为唐津两市区域合作的“桥头堡”、曹妃甸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区,建设高端服务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五金制品工业区。
  按照规划,整个唐山湾地区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科技信息、商务会展、文化创意、中介服务、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培育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服务品牌,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形成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新型发展格局。为有效整合唐山沿海各类资源,使之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同时又可以与秦皇岛、沧州一起构筑和放大参与环渤海区域发展竞争的整体综合优势,更好地发挥河北省在环渤海区域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从而为构筑唐山沿海经济走廊搭建基本框架。
  2007年以来,以曹妃甸新区为龙头的唐山湾区域经济呈现出竞相发展、协调发展、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9年,唐山湾“四点一带”区域共实施重点项目45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0亿元。唐山市希望,用5到10年的时间,力争使唐山湾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再造一个新唐山,成为引领河北发展的强大引擎、京津冀都市圈的战略支点、环渤海地区快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强强合作的跨区域战略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环渤海地区是一个圆心在渤海且弧度较大的半圆形地带,曹妃甸恰恰位于这个半圆形地带的中心。
  “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渤海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这是许多国家级专家对曹妃甸的评价。
  处于这样重要的位置,唐山市实施了唐山湾开发建设战略。不仅放大了唐山乃至河北在环渤海区域发展中的竞争优势,为加速生产要素向唐山市聚集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同时可以有效整合全市沿海各类资源,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又可与秦皇岛、沧州一起构筑和放大参与环渤海区域发展竞争的整体综合优势。实施四点一带战略,有利于促进港口、港区、港城的协调联动,形成沿海地区大开发、大开放的发展格局。
  在区域合作的浪潮中,唐山市又先后与秦皇岛、承德签署区域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在基础共建、项目统筹、产业对接等重点领域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将发挥曹妃甸深水大港、沿海滩涂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包括异地税收分享政策在内的区域合作机制,成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重要支撑。
  发展的潮流势不可挡,曹妃甸的巨大潜力逐渐被认可。2007年7月21日,唐山市政府与天津滨海新区共同签署了经济合作协议书,环渤海区域两颗璀璨明星合力打造的环渤海区域发展“双引擎”开始启动。
  在唐山市与天津市滨海新区加强区域合作座谈会上,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更是形象地将滨海新区和曹妃甸新区比作鲲鹏和凤凰,“天津滨海新区像一只鲲鹏,唐山被称为凤凰城。衷心祝愿鲲鹏与凤凰比翼齐飞。”曹妃甸将与天津滨海新区手挽手,共同建设北方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形成关联紧密的区域产业链、区域产业集群,推动形成健康、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市场,提高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共同构筑环渤海区域发展新格局。
  近两年,曹妃甸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据介绍说,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形成陆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矿石、原油、煤炭、散杂货和通用码头陆续建成通航,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1.2亿吨;以首钢京唐钢铁厂、华润曹妃甸电厂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五大产业园区框架初步形成,已进入加速产业聚集的新阶段。
  “作为首个国家级科学发展示范区,它将从多个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河北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勇要求,未来的曹妃甸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区将在科学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的模式、科学发展的路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曹妃甸所有取得的成就,仅仅是个开端。对于一个成长还不足10年的新区域来说,曹妃甸只不过迈出了一小步,尽管这一小步已经让人惊诧,让人赞叹。但谁都知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已喷发出旺盛生命力的曹妃甸将会走得更远。

  相关稿件
· 曹妃甸国际生态城计划投资千亿元年内推进35个项目 2009-03-06
· 曹妃甸煤炭码头起步工程即将投产 2009-03-03
· [图片新闻]曹妃甸港区1月吞吐量再创新高 2009-02-05
· 曹妃甸港区1月份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 2009-02-05
· 曹妃甸口岸2008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图] 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