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极端天气考验城市规划与应急系统
    2010-05-12    作者:本报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广东、湖南、贵州、江西等多省市相继遭遇暴雨袭击。网民对暴雨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物价上涨等连锁反应表示关切。有网民说,“暴雨围城”暴露出的城市应急系统和市政规划管理的不足应引起各地重视。

  暴雨将带来连锁反应

  网民担忧暴雨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供水系统破坏、物价上涨、保险理赔难等连锁反应。
  由于天气预报称未来几天仍有大规模降雨,很多网民表示出对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和房屋倒塌的担忧。腾讯网民“简”说,政府应该关注民工房在暴雨中坍塌一事,给予农民工更多帮助。有网民说,暴雨造成的交通瘫痪将导致运输困难,将进一步抬高菜价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给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影响。有网民反映,广州市区已经很难找到每公斤单价4元以下的蔬菜,“只能去抢特价菜了”。

  市政规划应有长远眼光

  网民认为,“暴雨围城”事件暴露出市政规划建设存在不少问题。
  腾讯网民“蓝天飞鹰”说:“城市基础设施年年都在整修,马路经常被掀开再铺平。2009年广州市耗资9亿元整治水浸街,可如今一场雨就让近半个城市交通瘫痪。”网民“张进”说,目前许多城市排水管网欠账较多,管道老化,排水标准比较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另外,城市不断扩张,钢筋水泥大厦林立,可调蓄雨水的湖泊、河沟、水塘面积不断减少,柏油路、水泥路面阻隔了雨水向土壤的渗透,使得积水更易形成。
  网民认为,政府应该具有长远眼光,在市政建设中应对排水设施超前规划、精心设计、按质施工,不要留下隐患;加大对城市排水设施等市政工程的重视和投入,避免各自为政、目光短视的现象;强制规定城区最低可渗面积率,增加公园、湖泊、绿地面积,保证雨水可快速渗入地下。
  网民还建议,推动集雨工程普及、启动城市“地下水库”的建设。如在新建小区和项目中规定集雨工程作为配套项目建设,在已建小区进行集雨工程的改造,并由政府部分出资补贴;城市规划中增加大容量的蓄洪池,将防洪与补源结合起来,寓资源利用于灾害防范之中。

  预警和应急机制期待完善

  网民还认为,应对极端天气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急需完善。
  网民“张进”说,“老天爷打个喷嚏,城市就感冒”。一些城市在经济和城市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管理水平却未跟上。一场大雨、大雪就能让一座现代化的都市陷入瘫痪,管理部门手忙脚乱。极端天气下暴露出的种种问题,足以引发我们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深刻反思。
  有网民反映,有的城市预报仅提前一小时发出,而且市政、物业、公共交通等并未做出应急举措以降低灾害损失,市民也未收到任何警示手机短信,很多市民、旅客被困水中、机场,不少小区物业无任何防堵措施。
  有网民说,对极端天气应尽可能提前预警,已经监测到极端天气却没有预报或预报迟缓,应当承担责任,市政建设部门与水务部门等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减少因条块分割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城市排水工程方面的弊端。还有网民建议引导其他非政府部门如物业管理乃至普通市民,对极端天气进行科学预防和应对。
  有网民建议,建立极端天气应对不力的问责机制和赔偿机制。网民“默客”说,“暴雨围城”指向了城市管理者的履职状况、施政绩效及其行政问责等问题。投资巨大的排水设施改造工程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相关责任人是否履行了职责?灾情严重时,市政规划管理部门是否应被问责?如果“天灾”中有“人祸”的因素,政府是否应启动赔偿机制?这都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相关稿件
· 需求随天气转暖 钢价上涨态势依旧 2010-03-23
· 警报拉响!我国进入春季沙尘天气多发期 2010-03-23
· 严寒天气与全球变暖大趋势不矛盾 2010-01-15
· 天气冷了“电话车险”热了 2010-01-08
· 雨雪天气“马不停蹄” 菜价将继续攀高 20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