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非法经营房地产案件追踪
传销方式疯狂销售“海市蜃楼”
    2010-04-22        来源:

    广西水地休闲养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在未取得政府相关部门批文的情况下采用认购的方式销售具有“永久使用权”的房产,且采用具有传销特点的营销方式,短短3个月内与客户签订认购协议436份,接受认购房屋473套,收取认购金1200多万元,签约客户分布在全国21个省市,上演了一幕以传销方式销售“海市蜃楼”的闹剧。
    近日,广西北海警方成功侦破这起非法经营房地产案件,以非法经营罪依法将涉案公司法人代表、副总经理、销售部经理等4人刑事拘留,冻结涉案赃款900余万元。

    投资公司协议开发度假庄园

    2010年3月24日,广西水地休闲养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向北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控告其公司会计兼出纳薛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物。警方在对该公司相关材料审查过程中,发现这家公司在未取得政府相关部门批文情况下采用认购的方式销售房产,有非法经营的嫌疑。
    记者了解到,2010年1月7日在北海市工商局注册成立的“广西水地休闲养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由公司股东程某和刘某各出资500万元成立,经营范围为对新农村建设项目、房地产、酒店业、度假村、养老院等的投资(不含经营),房地产开发经营(凭有效资质经营)等。
    3月21日,这家公司与北海市高德办事处翁山村委签订“新农村建设旧农居改造工程及水地居?北海金滩休闲养生度假庄园合作开发协议”,该协议约定由水地休养公司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综合开发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休闲养生公寓,休闲生态苑,农家乐餐饮服务,特色商品展销等。 
    警方调查时,水地休闲养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在对外公开接受认购“水地居?北海金滩休闲养生度假庄园”有“永久使用权”的房屋。认购每套房屋需先支付2万或3万元的认购金,房屋价格为每平米3000多元至4000多元不等。
    然而,水地休闲养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1月份就开始以签订认购协议的方式对外销售房产,并对外宣称有2000多套房屋可供销售,在公司注册成立之前,程某等人就已经以公司的名义接收认购房屋36套,收取认购金108万元。案发前已签订认购协议数百份,收取认购金过千万元。客户遍及全国21个省市,以老年购房客户居多。 

    营销方式近似传销,短时期内大获暴利

  从1月份开始以签订认购协议的方式对外销售房产,到3月份案发时,水地休闲养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计与客户签订认购协议436份,接受认购房屋473套,收取认购金1222.8万元,签约客户分布北京、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等21个省、市。
    疯狂销售的背后,是这家公司与传销运作方式相似的“独特”房产营销方式:以高额提成及奖励为诱饵,将客户发展成业务员。公司负责人宣称业务员不但能够根据职务情况从介绍认购房中获得购房款3%到5%不等的提成(要等到客户交首付款后才兑现),而且自己订房时可只交2万元的认购金,并且每订出100套房子,奖励小轿车一辆;订出20套房子,奖励笔记本电脑一台。
    在此诱惑下,水地休闲养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销售队伍迅速扩大,销售数量一再攀升,出现购房者摇身一变成为销售人员的奇怪现象。案发之时,这家公司的销售人员已发展到60多人,而这些人绝大多数有着双重身份:既是公司销售人员,又因都认购有房产而成为公司客户。
    记者了解到,为兑现宣称的激励措施,这家公司已经奖励出3部小汽车以及部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加上提成分红,累计超过200万元。
    北海公安局副局长朱永辉说,这家公司没有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依靠拉人头入伙建立销售网络并从中提成,方式与传销运作十分相像,高额利益驱动下的销售网络迅速扩大,造成大范围影响和危害。

    房地产热市中的怪胎

    北海市规划局和建委证实,涉及到这家公司所称项目的土地,政府的规划尚未出台,土地的用途还没有确定,而且这家公司也不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
    大量事实表明,这个项目既未取得政府的批文,亦未动工兴建,更谈不上取得销售许可,所谓的“永久使用权”也是虚构而来,销售对象属于“海市蜃楼”。所签订协议未注明双方合作期限,也未涉及有关开发商品房对外销售的内容。广西水地休闲养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没有资金到位,而是采用虚假出资手段,通过中介代理公司虚报注册资本登记成立,属于一个既无注册资金,也无开发资金的“皮包公司”。
  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抓住目前全国热炒的房地产滨水休闲养生概念,利用北海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内知名旅游城市的特点,打着休闲养生的招牌,吸引北方老年客户群体。 
  不仅充分利用房地产市场的热门概念,水地休养公司还在运作中大打新农村建设牌,与翁山村委所签订的协议,就有着“新农村建设旧农居改造工程”字样。
  北海常年从事房地产销售业务的王立认为,一些社会人员将原本属于传销“资本运作”的运作方式转移到目前处于热市中的房地产市场上来,并与相关流行概念相结合,由“传销”转为“传房”,如果针对客观存在的具体楼盘进行运作,身份则和一般炒房者无限靠拢,如果针对并不存在的虚拟楼盘进行运作,无疑会给饱受公众非议的房地产市场带来极大危害。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不断升温的房地产市场吸引大批投资者的目光,大量资本不断进入推波助澜,也使得投机者身影频现,皮包公司运作虚拟楼盘现象的出现,抓住了不少投资者和投机者急于进入房地产市场获益而疏于审视相关资质和手续的心理,是当下房地产热市中的怪胎。警方及时发现并成功侦破,则显示着政府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决心和努力。 

  相关稿件
· 保监会提醒消费者远离保险传销 2010-02-05
· 保监会提醒:警惕保险传销诈骗陷阱 2010-01-28
· 民间反传销 尴尬在路上 2009-10-12
· 山东:像打击传销一样治理非法外派 2009-09-02
· 打击非法传销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200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