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人股本基金挑战外来势力
    2010-02-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上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民币私人股本基金的募集。与之前同样拥有“本币私人股本基金”名头的众多基金相比,中信的这只基金可谓天差地别。
  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创建本土私人股本业,希望它们能与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美国私人股本基金凯雷集团、KKR、百仕通和TPG等一争高下。
  但直到不久前,中国本土私人股本基金还一直只有两类:一类是募集美元、效仿外国同行离岸结构的民营基金;另一类是管理风格更像政府部门、而非遵循资本规律的国有巨鳄,如渤海产业投资基金。
  去年,外资集团仍把持着中国约80%的私人股本市场。但如今,中国涌现出大批随时准备从外资手中夺取市场份额的本土基金,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正是其中最大的一只。
  “(中国本土)私人股本基金正像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在为《南华早报》撰写的一篇社评中表示。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旗下规模为90亿元人民币的私人股本基金上月结束募集。自去年开始募资以来,该基金已向10个项目投资24亿元人民币,并组建了一支足以令任何一只国际基金羡慕的专业投资团队。
  虽然大部分股权由国有巨头中信集团持有,但该基金总裁吴亦兵在接受采访时以纯正的英语表示,中信产业投资基金旗下的各只基金均完全遵循商业规则。
  他说:“我们有很强的从属关系,但在如何管理公司方面,我们也许与百仕通并无二致。”
  拥有哈佛博士学位的吴亦兵曾是麦肯锡的合伙人,主管亚太并购业务,其后效力联想,负责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并掌管联想投资子公司联想控股。
  他在中信领导的团队已经迅速扩大到60个人,其中既有投资专家,也有来自麦肯锡、宝洁和通用电气等公司的专业人士。
  中信的投资目标集中在国有领域,这不是巧合。在这个领域,政治阻力曾经让许多外资集团受阻。
  “假如地方政府要把一家公司卖给外国投资者,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交易可能受阻。但如果能卖给中信这类公司——我们本质上是一个中央政府下的实体——对他们可能是好事,”吴亦兵说。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刘乐飞说得更直白:“本土基金将来会取代外国投资者。这是显而易见的趋势。”
  这绝非夸大其辞。在华工作的一些外资私人股本基金经理表示,中国本土基金过去更渴求美元,希望在纳斯达克或者Aim等海外股市上市,但他们现在更感兴趣的是募集人民币,最终在上海证交所或深圳的创业板上市。像中信产业投资基金这类有中央政府关系的基金,有能力在模糊不透明的监管道路上扫清障碍,实现在本土上市,而这是外资基金永远也做不到的。有的基金与政府关系更近,如新天域资本,其管理的资金超过14亿美元。
  一位拥有多年在华投资经验的外资私人股本投资者表示:“现在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太子党、海归和国企老板。”“太子党”指的是中共高干的子女,通常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海归”则是指在国外有过长时间生活经历后回国的专业人士。
  百仕通和凯雷等外资集团已经清楚意识到中国本土新贵所带来的威胁。它们正着手创建自己的人民币基金,并与本地政府合作,尽力做到本土化。
  百仕通2007年向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出售了近10%的股权。凯雷创始人之一大卫·鲁宾斯坦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假如中投公司提出对他的公司进行10%的战略性投资,凯雷“不会拒绝”。
  (摘自2月9日英国《金融时报》)
  相关稿件
· 用医保基金弥补医改缺口不可取 2010-02-05
· 中海基金:四大主题将成为2010年配置重点 2010-02-05
· 新华钻石品质企业基金首募19.37亿元 2010-02-05
· 用基金投资制作养老金“红包” 2010-02-05
· 人民币基金渐成主流 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