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虎年再谋上市
港股“扫尾”A股“启幕”
    2010-01-29    作者:记者 洛涛/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9年曾经对内地房企充满吸引力的“香江之畔”——香港联交所,在恒大、龙湖两大公司相继完成赴港上市之后,“魅力”便不比从前,因为在2010年,这里将是中小型区域房企上市表演的舞台,融创、卓越、中骏甚至是星河湾,都可能成为主角。
  不过,A股对于2010年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却是更大的舞台。万达领衔的IPO,富力、复地领衔的“回归”,都将在虎年见“分晓”,只不过相比于相对简单的“香港上市”,地产企业的内地A股上市之旅,将平添几分微妙。

  3月窗口香港“扫尾”

  地产狂人孙宏斌的“前半生”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当年的顺驰如此,现在的融创亦是如此。在时近2009年年底的日子,孙宏斌又一次做了一个选择,暂停已经经过聆讯的融创香港上市进程,择机再战。
  “先是卓越搁浅了,对市场的预期不是很好,孙宏斌担心的是自己的资产被贱卖,所以最终放弃了。”1月4日清晨,一位香港投行的权威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和融创有投资顾问业务关系,这位人士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
  不过,他明确告诉记者,3月前后,融创会再度寻求上市;而包括在2009年上市未果的卓越地产,也有望在此期间重新尝试上市冲刺。
  记者试图向孙宏斌本人求证此事,但孙的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与此同时,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总部设在厦门的中骏置业目前也在紧张甄选“基石投资者”,甚至连星河湾亦有意考虑2010年3月,这个时间窗口。
  3月之所以成为集中窗口时间,事出有因。记者了解到,按照香港上市流程相关规定,如果在2010年1季度结束前完成上市发行,那么企业可以直接使用2009年的旧有财务报表,无须调整与更新,一旦超过1季度再行上市,那么将被要求重新调整财务报表,并相应地更新财务报表数据所覆盖的企业经营周期。
  这也是恒大地产、龙湖地产相继抢在2009年末之前,在香港完成上市的“技术原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相比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的恒大地产、龙湖地产,无论是融创还是卓越抑或中骏,其融资规模都相对较小,因此香港国际投行都认为,市场消化的问题不大,主要在于企业的时机选择。
  “香港的大佬们支持,在恒大之后形成了一种模式,对于接下来的小盘股,就更不成问题了。”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恒大地产的香港上市,香港老牌富豪郑裕彤、李嘉诚均予以支持认购,此模式被后来者纷纷效仿,花样年、佳兆业的上市过程中,亦不乏李兆基这样的富豪身影。

  “重头”转移A股“可期”

  尽管2010年3月的香港,融创掌门孙宏斌、中骏老板黄朝阳都可能成为港股“造富”的主角,但是,当他们面对王健林的万达、张力李思廉的富力或者郭广昌的复地时,财富舞台的聚光灯打向谁,其结果自然可知,因为有这些人与A股的“勾连”,让内地资本市场的虎年值得房地产企业期待。
  在被问及富力地产回归A股计划时,富力地产北方区负责人张辉告诉记者,富力确有回归A股的计划,并有专门团队操作此事。但对于是否是在9月前后正式回归A股的消息,张辉未予证实,只是强调,要等待证监会的最终批准才能确定。
  销售额300亿元的富力尽管引人关注,不过,这一年真正的A股的主角将是“资本进程”命运多舛的万达集团,以“拷贝”万达商业地产模式而被投行界称为“小万达”的宝龙地产,在2009年业已在香港完成上市,在经历了REITS、香港IPO的先后挫折之后,万达已将重点转向A股,并已获得进展。
  万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健林告诉记者,2010年1月,万达有望正式向证监会上交IPO申请,而作为上市前的准备工作,万达集团已经完成了两轮私募,总额将近40亿元人民币,投行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在2010年万达在A股上市成行,万达有望创下民营企业在A股募集资金的纪录。
  对于具体上市日期,王健林表示不便透露,与张辉的口径相同,王健林称,时间问题要等待证监会的最终批复。
  “相比于A股这些IPO或者回归的地产企业,在香港明年等待登陆的,基本上属于区域型的或者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卓越的业务范围还集中在二线城市,中骏置业也仅仅是在北京有少量项目,显然,从这个角度而言,相比于2009年引人注目的香港,2010年的房地产资本市场焦点,应该是看A股。”前述香港投行的权威人士向记者表示。

  政策“微妙”“内地”好戏

  主角在“转移”,微妙的“戏剧性”也从2009年的香港转至A股,这一次,房企资本市场的好戏,就在内地。
  “被上市”,实际上是2009年香港资本市场内地房企上市热潮的一个显著特征。“开锣”的恒盛置业在挂牌当日即遭破发,实际上便是市场对恒盛置业“融资还债”表达投资者的不满。
  一位曾为恒盛置业提供顾问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恒盛地产上市后的糟糕表现,一方面受资本市场波动及内地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恒盛此番上市是私募资金压力下的“被动”选择,募集资金很大比例是为了偿还上市前被深度套牢的高盛、德意志银行、D.E.Shaw等机构投资者总计达五亿美元的票据借款。
  78.8亿港元的融资净额,让恒盛地产仅次于中国冶金及中国忠旺,荣膺年内香港市场融资规模第三大的新股。但恒盛声称,至少有20亿港元将要赎回投行及私募们的承兑票据,同时将有1.65亿美元的债务以可转债形式,于上市时强制转化成恒盛地产股份。
  恒盛一般的“情节”,一度让2009年内地赴港上市的房企的命运跌宕起伏,波澜丛生。然而,2010年这样的戏剧悬念将在内地上演,只不过,这样的悬念,来自政府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与博弈。
  “最大的悬念是,内地政府对于房地产企业在A股上市的口子能开多大,毕竟证监会不愿意让房价上涨,或者囤积土地的主要责任,放在自己头上。”一位接近中国证监会的人士明确告诉记者。
  此前,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国土资源部联合财政部、审计署等共同出台了一系列抑制土地囤积的相关政策,如50%土地出让金首付等。但是,对于上市企业以获取土地为目的的再融资行为,如何规范,至今并未有明确政策出台。

  相关稿件
· 房企“囤粮”意在“备战”? 2010-01-25
· 地价暴涨是制度原因还是房企推动? 2010-01-15
· 严控房企融资可釜底抽薪 2010-01-13
· 房企融资须过国土部 25个项目被核查 2010-01-07
· 拿过地王的上市房企应禁止再融资 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