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部分关键采购绩效指标低于平均水平
2009中国采购发展报告显示
    2009-12-11    作者:本报记者 邢梅 实习记者 王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日前在“2009全球采购与供应链论坛”上发布的2009中国采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采购绩效指标上落后于平均水平,其对采购的战略作用重视不足,对采购部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私企和外企,关注点并未放在采购的精细化管理方面,忽视总成本控制,采购管理的总体效率低。
  “金融危机对我国采购的总体冲击不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说。根据调查结果,接近2/3采购领域的受访者认为市场变化不大,64.6%的人认为金融危机对企业虽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报告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由于国内市场广阔,加上政府的措施比较得力,危机波及的广度及深度都有限。
 就采购额而言,接近半数的企业采购额依然保持上升态势,认为2009年采购额高于2008年的受访者比例为44.2%。报告认为,尽管这一数据较2008年比2007上升的比例下降了23个百分点,但考虑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能够达到如此已属不易。
  其中,2009年比2008年上升的比例以国企最高,为57.4%,而从2009年的采购额下降来看,国企下降比例最低为21.3%。也进一步佐证了国企由于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性,也相对具有稳定性,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
  相对而言,外企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有1/3的外企认为影响很大,而国企和私企认为影响很大的比例分别为23.1%和18.5%,远低于外企。报告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外企的母公司多数身处全球金融危机的漩涡中心,其影响必然波及其在中国的公司运营,所以受影响较大,而中国公司的主要市场在国内,影响相对较小。
  尽管如此,危机的影响渗透在企业管理乃至采购管理的多个层面上,金融危机对采购的影响主要在采购经费消减和工作压力加大。在危机时期,成本控制是采购对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贡献,而质量、人才和原材料市场被认为是采购人员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
  从调查来看,采购的商品质量、原材料市场和人才问题是目前采购管理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回答选择的比例分别为55.9%、50.6%和44.5%。由于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调整和波动,这种调整迫使企业的供应链面临重组,尽管商品价格和成本可能下降,但由此也形成了商品的质量难以把握的局面,产生了巨大的供应风险,这种责任毫无疑问应该有采购部门承担,因此质量问题成为关键挑战。人才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更突显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采购绩效是决定采购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报告主要从采购绩效的评估指标和采购绩效的管理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在若干绩效评估指标中,库存管理指标是衡量采购绩效水平的关键指标。就原材料库存周转率(次/年)来看,原材料库存周转率为14.5次/年。但分类来看,年周转次数低于10次的比例超过60%,显示了企业库存管理的水平仍然较低。国企的该项指标表现较差,年周转次数低于5次的企业比例接近2/3,超过10次的比例为22.6%,远低于平均水平。
  “从收到采购申请到将订单转交供应商的平均周期”指标显示,国企这一处理时间明显长于私企和外企,超出平均处理时间10个小时,这表明国企处理订单的时间较长,效率较低。而在“准确处理的订单比例”中国企也是最低的,平均为81.6%。
  “从发出订单到供应商交货平均周期”来看,周期的平均值为20.1天。超过一半的企业供应商交货周期低于10天,11―20天的比例为17.9%。就不同的企业来看,国企依然最差,平均天数近30天,超过私企一倍的时间。
  通过对采购绩效的考察,报告认为,国企的采购绩效并不占优势,反而在一些关键指标上落后于平均水平。进而表明,国企由于占有天时、地利,收到国家各种政策惠顾,其对采购的战略作用重视不足,对采购部门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如私企和外企。
  “在采购是否与财务等得到同样重视、高管对采购的投入以及采购部领导跨职能团队等方面,国企肯定回答的比例均落后于平均水平,显示对采购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超过70%的国企受访者认为采购改进余地很大,接近60%的人把提升领导对采购的重视排在采购改进的首位。”戴定一指出。
  此外,国企的关注点也并未放在采购的精细化管理方面,忽视总成本控制,采购管理的总体效率较低。而外企在采购绩效管理方面总体水平较高,绩效管理的透明度也相对较高,有不少经验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相关稿件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 2009-12-04
· 科学发展我国公共采购救济制度 2009-12-04
· “格力案”凸显政府采购救济机制缺陷 2009-12-04
· 黑龙江:基本药物集中采购 百姓将享平价药品 2009-11-30
· 采购市场规模破万亿供应商生存状况堪忧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