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鲤城区倾力帮扶畲族山乡致富
    2009-12-09    作者:陈伟 吴德松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国务院不久前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因挂钩帮扶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工作成效显著,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民族团结无小事。多年来,泉州市鲤城区委、区政府以加快宁德市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发展为己任,把帮扶工作列入区重要议事日程,探索出一条经济发达地区帮助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对口帮扶成效显著

  走进霞浦县水门畲族乡,但见集镇新楼林立、店铺连片。乡党委书记徐小苗介绍说:“目前集镇规模几乎扩大了一倍。全乡通村公路硬化率,在全县乡镇率先达到100%。”据乡长雷兴寿介绍,2008年,全乡社会总产值预计比1998年增长100%,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20%;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卫视”的目标。
  水门的明显变化,是鲤城区十年倾情帮扶工作成果的展示。1998年,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安排,鲤城区与霞浦县水门畲族乡结成对口帮扶的“对子”。十几年的帮扶,大大加快了水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据了解,鲤城区形成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区政府办、民宗局等单位跟踪落实的帮扶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每年都率相关部门领导到水门乡走访调研,了解乡情和帮扶资金、项目落实情况,分析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共商发展之路。
  鲤城区区长李永远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少数民族工作,积极探索城市少数民族工作新路子,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突出做好少数民族帮扶工作。

  捐资助学优化道路

  鲤城区将水门乡学校作为“鲤城区的第九学区”来建设,针对该乡学校危房多、贫困生多的教育状况,鲤城区尽量挪出帮扶资金,同时充分挖掘民间财力资源。李永远说,每次上水门,区里都有意带上民间组织的负责人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让他们实地体验畲族乡办学的困难。
  区政府的“苦心”,点燃了鲤城民间组织和企业帮扶畲乡发展教育的热情。据李永远介绍,经过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先后捐资90余万元,在水门中学和中心校的校园内建成了两座漂亮的“鲤城楼”,拉开了鲤城区帮扶畲乡教育事业发展的序幕。鲤城民间组织和企业,还捐资助修了学校受毁的围墙、操场,捐送校用电脑、彩电等设备,据折算,捐赠金额约达51万元。
  短短几年时间,水门办学硬件建设上来了。鲤城区很快又把水门教育软件建设提到帮扶工作日程上,组织泉州六中、七中、十五中与水门中学“结对子”,撮合鲤城实小、通政小学与水门中心校手拉手,定期开展教学交流,为提高畲乡学校教学质量传“真经”。该区每年安排资金3万元,用于奖励水门的教师和资助贫困生。2007年,针对水门教师工作艰苦和贫困学生多的实际,鲤城区引导注入资金20万元,设立“水门乡鲤城奖教助学基金会”。去年10月,鲤城区又向此基金会注入资金20万元。
  水门畲族乡地处山区,全乡23个建制村,2.3万人口,以发展山地农业为主。由于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特别是通村公路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发展经济长期受到了制约。
  “要致富,先修路”。2006年,鲤城区委、区政府多方筹集一次性捐资38万元,支持畲乡湖里、百苋、承天、水井头等村顺利完成村道硬化建设。2008年,再次投入20万元帮助解决水门的小竹湾(省定重点老区基点村)、长湖等村公路硬化及中小学场地建设难题,进一步优化乡村道路、学校环境。

  全面帮扶授之以渔

  近年来,水门畲族乡的基础配套设施正加速完善,经济发展速度逐年加快。但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鲤城区深知只有科学的发展观念才能引导畲族乡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门地处山区,但毗邻环三都澳深水港,闽东机场位于境内,随着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高速铁路的开通,具备“海陆空”交通齐全的条件。鲤城区建议水门把握当前环三都澳开发的有利时机,着力做好四篇文章:在机场效应上做文章。闽东机场的建设和使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水门的人流量。水门应主动服务机场,提供优质农副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利用机场建设的效应,大力宣传推介七佛古城、畲族观音寨寺等景点,发展特色旅游服务业;在工业发展上做文章。发挥“海陆空”交通条件的优势,在抓好茶叶、麻鸡生产的基础上,强化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尽快培育一至两个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在茶叶品牌上做文章。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引进茶叶新品种,推广加工新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开拓茶叶市场,形成自己过硬的品牌;在培育人才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在外务工人员牵线搭桥的作用,引进专业技术和专业人才,着力茶叶、肉鸡种养技术的学习、培训和推广。
  水门乡听取了鲤城区的建议,大力发展茶业、林业、肉鸡、蜜蜂等特色产业。据统计,到2009年全乡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茶叶产量突破了1000吨;速生林已发展了3000亩,预计2至3年内可扩大到1.5万亩;麻鸡养殖专业户已有80家,年出栏100多万羽。2006年引进试验养殖的200群蜜蜂,现已发展到2000多群,近期可突破5000群。

  相关稿件
· 泉州:产业聚集构成“榕树根系” 2009-12-04
· 泉州至正艺术博物馆开馆 2009-12-04
· 泉州市泉港区: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模式杜绝腐败滋生 2009-09-16
· 泉州:政府与银行携手破解民生领域贷款难 2009-07-02
· 福建泉州边防官兵帮助群众防抗“莲花” 200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