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跌互现资金青睐农产品
    2009-12-02    作者:本报记者 陈圣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经历周一的普涨后,周二国内大宗商品期货维持震荡走势,尽管部分品种遭遇获利回吐压力,但整体上收涨的品种仍超过半数。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迪拜债务危机的冲击暂时得到缓解,目前期货市场运行渐趋平稳。农产品期货受良好的基本面支撑,未来走势看好;而工业品期货的走强则更多依赖于经济复苏,尽管后市仍有上涨可能,但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
  12月1日,金属期货维持稳定,收盘全线小涨,沪锌涨幅扩大至0.77%,铜铝涨幅维持在0.2%左右。钢材期货仍然弱势盘整,线材期货跌幅达0.86%,螺纹钢收低0.11%。沪金微涨0.23%,未能收复260元关口,成交量较昨日减半,持仓量也小幅下滑500手。
  能源化工期货方面涨跌互现,连塑料出现补涨,收涨0.22%,连PVC上扬0.49%,沪燃油微升0.28%。郑PTA、沪胶均收低。
  农产品期货涨多跌少,郑棉跌幅仍然超过1%,郑糖也维持弱势,但连豆粕、连玉米以及油脂类品种保持稳健,小幅飘红。
  作为过去一段时间内商品市场的热点,农产品期货尽管周二未能延续集体走强的格局,但对于未来表现,业内人士仍普遍寄予厚望。“看多的信心主要来源于利好的政策环境、强势的外盘走势以及良好的供需基本面等因素。”赛迪顾问高级咨询师秦海林博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以大豆为例,发改委日前发布公告称,国家今年继续在东北地区实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其中今年大豆(国标三等)临时收储价格为1.87元/斤(去年为1.85元/斤);另外,此次收储将准许东北大豆压榨企业入市收购国产大豆,并给予每吨160元的补贴。受此消息提振,连豆近期一直保持高开高走的态势。
  “从基本面来看,大豆也颇为强劲。”据秦海林介绍,国内方面,东北的减产似乎已从理论变成现实,现货的相对缺乏令收购价格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国际方面,美盘大豆在8月“沉沦”之后,终于寻回上升轨迹,本周一CBOT大豆期货更是上涨至5个半月新高。同时,国内新签订的大豆进口合同数量翻番,也使得资金看好基本面,做多信心增强。
  根据美国农业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新豆丰收上市后,中国签订了1584万吨新产大豆进口合同,几乎是去年同期订单量828万吨的两倍。
  对于今天国内豆类市场的整体走势,西南期货分析师许亮认为,这不过是在前期连续上涨之后出现的正常调整现象,后市仍有上涨趋势。
  与大豆类似,近期棉花、白糖也一直涨势强劲。种种迹象表明,在这一轮商品期货的牛市中,新的增量资金主要青睐于农产品市场,其流入速度也明显加快。
  国内三大期货交易所11月30日公布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猜想。郑商所月末持仓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郑商所持仓总量为175万手,较10月份增加24.11%,明细统计显示,棉花和白糖期货吸引资金大举介入。其中,郑州棉花月末持仓22.6万手,环比增幅达133%;白糖期货当月持仓环比增幅达30.2%,月末持仓近115万手;大商所月末持仓总量为338万手,较10月份增加19.4%。其中大豆一号吸引资金力度最大,该品种月末持仓总量达504248手,较前一个月增加24万手,增幅高达90.73%。
  相比之下,新增资金对上海市场的兴趣有所下降。上期所月末持仓总量为267万手,环比增幅仅为3.44%,且远远小于大连和郑州两个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新增资金之所以青睐农产品市场,主要基于对通胀预期的炒作。由于在过去一年内,绝大部分农产品期货品种没有较好表现,相对于工业品其“绝对价格”仍较低,容易吸引游资的介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农产品有望持续活跃。
  “农产品更多地体现了周期性的特性,特别是大豆、白糖、棉花这种基本面较好的商品,未来走势看好,短期可能将以震荡代替回调;而工业品的走强更多依赖于经济复苏,如果迪拜债务危机加深,预计会经历一波回调。”秦海林说。
  相关稿件
· 农产品全线下跌 大宗商品陷入中级调整? 2009-07-09
· 大宗商品价格攀升或推升通胀戕害经济 2009-06-11
· 乐观情绪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2009-06-01
· 甲型H1N1流感对大宗商品影响不大 2009-05-04
· 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200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