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计量”离百姓还有多远
    2009-11-23    作者:本报记者 王炳坤    来源:经济参考报

    沈阳航发热计量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演示入户热计量表的使用方法。 本报记者  王炳坤  摄

   “用水看水表、用电看电表,用热什么时候也能按量计费呢?”近年来一路走高的热费价格和逐渐增多的供暖纠纷,让居民对供暖“热计量”有了更多期待。

    供热矛盾催生“热计量”

    每年进入采暖季,沈阳市民李红心中总有一个“结”:而今电费、水费、热费隔几年就涨价一次,用水、用电自己还能节省点,而用热却怎么也省不下来。“就我家而言,白天家人都外出上班,留下的空房却照常供暖;有时供暖温度太高,还得开窗散热。”李红说,我们一面交着高额采暖费,一面又在承受着供暖浪费,真是颇感矛盾。
    像李红一样,在我国城市集中供热领域沿用了几十年的按面积收费模式,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和挑战。家住鞍山市鞍钢花园小区的王鸿飞由于业务需要,一个月顶多在家住10天,而他13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个冬天采暖费就高达3000多元。今冬他主动申请停暖,改为依靠电器取暖。在他看来,现在的供暖收费就没有考虑到他这种情况,要么全额缴费享受24小时供暖;要么不缴费停暖,居民无法根据需要自主调节。
    事实上,按面积收费模式已成供暖业科学发展的机制壁垒。辽宁省建设厅住宅与房地产处副处长叶天泉说,按照面积收费不能体现出“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的商品属性,用多用少一个样,供热成了一笔“糊涂账”。世界银行中国热价和收费改革研究项目专家姜润宇则表示,按面积收费既不利于提高供热效率,又不利于落实节能减排,实为“大锅饭”式供热。
    2000年,建设部下发推进供热改革的文件中,首次提出将供热分户计量作为发展方向。如今9年过去了,“热计量”至今还没有在我国北方城市大范围推广,这项改革究竟难在何处呢?

    9年未普及卡在那里

    沈阳是较早试点“热计量”的城市。其位于浑南新区的塞纳家园小区,早在2003年就安装了热表和温控阀,涉及住宅面积10万平方米,居民700余户。但是至今,这些热表也没有完全启用过,全小区供暖还是按老模式收费。小区物业负责人王文春告诉记者,现行用热补贴方式落后,有单位的居民凭缴费单据向单位报销采暖费“花多少、报多少”。这样居民即便节约用暖,省下来的钱自己拿不到,因此没有积极性。而供暖企业也担心居民节约用暖后收费减少了,对“热计量”持排斥态度。
    记者日前采访塞纳家园小区时,很多居民家中的热表由于保养不当,已经无法使用。王文春告诉记者,每块热表价值上千元,加上其他“热计量”设备,全小区总共多花将近200万元,“现在用不上,真是可惜了!”
    说起“热计量”遇到的难题,沈阳市供暖办主任侯冰一连声说“太复杂了!”首先是“热计量”设备由谁负责安装和维护。“热计量”设备平均每户要花2000元左右,后期还有维护和更换费用,这笔钱老百姓和供暖企业都不愿意拿,而相关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由谁出。
    其次,不同建筑的保温效果不一样。就同一座建筑而言,阳面和阴面房屋,顶楼和一楼房屋的保温效果不一样,甚至同一个房屋,家具放得多和放得少的保温效果也有差别。传统模式下,大家都接受了“同样面积花同样钱”的思维。一旦实行“热计量”,每家每户采暖费就会千差万别“老百姓能不能接受这一变化,还需要一个过程!”
    沈阳惠天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介绍,“热计量”也给供暖企业出了不少难题。传统模式下企业执行按计划供热,24小时恒温保持热网平衡“热计量”后,用户可随时调节用热量,由于热传导具有滞后性,反映到热源上需要一个过程,很容易造成热量损失。往往是用户少用3成的热量,而反映到热源输出上,可能只减少了1成。而且用户随时调节也会不断打破热网平衡,这对供暖企业的技术、管理升级都带来挑战。

    顺利推广还需配套制度

    曾考察国内多个城市供热改革的侯冰说,现在“热计量”试点做得比较好的天津、河北等地,还没有全面推广。比如在天津,试点小区还是先按照面积收取各家各户的采暖费,然后根据每户节约用热的情况,给予适当幅度的退费。
    “政府在制定热量价格标准时,既要体现用户节约用热的收益,又不能让供暖企业亏本,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侯冰说。塞纳家园在这几年的试点中启用了部分热表,用模拟的热量价格来比对每户的暖气费是否有所降低。这些数据的积累,将为未来制定价格标准提供参考。
    世界银行中国热价和收费改革研究项目专家姜润宇说,由于热具有传导性,推广“热计量”还要解决用户之间交叉补贴的问题。比如执行“热计量”后,有的家庭调至较低温度或者停暖状态,而它隔壁房屋要想达到正常室温,不得不调高暖气用量,为此支付高额暖气费,这会在用户之间造成了不公平。
    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设部近年提出实行“两部制”热价改革。“两部制”热价考虑到热的传导特性,打破目前市场上“不用热、不付费”的误区。即热价由基础热价和供热热价构成,基础热价反映固定资产折旧和热传导损失,即不管房屋是否用热,这些成本都要分摊到用户头上。在此基础上再使用供热热价,即用户用多少热量,缴多少费。
    辽宁省城镇供热协会秘书长于洪介绍,目前银川市规定,停止供暖的房屋也要收取30%的热费,就有了“两部制”热价的雏形。河北省一些城市在“热计量”试点中,提出不论房屋是否供暖,先按面积收取50%的热费,然后再按用热量缴费。在实际操作中,基础热价占总热价的比例应为多少,有关部门要认真测算,同时要向居民做好“不用热也要收费”的宣传解释。
    此外,当前我国的“热计量”设备市场也值得规范。沈阳航发热计量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的热表研发制造商,担任中国计量协会热能表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的公司总经理倪志军表示,国内热表生产企业最多时达到上百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目前一些城市要求开发商在新建建筑上安装热表,而开发商为降低成本,有的购买计量不准、故障率高、寿命较短的廉价热表,给“热计量”推广造成困难。建议有关部门对热表这一新型制定严格标准,同时要求开发商选购热表时,要经供暖企业审核,以确保质量。

  相关稿件
· 供热计量改革有三大障碍 2009-10-23
· 河南:新公共建筑必须按热计量 200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