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对“反危机一揽子计划”建言献策
    2009-11-04    本报记者 肖婧 整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为了回顾总结我国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一揽子计划的成效与经验,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与问题,探讨预测下一步经济发展趋势,新华社委托本报举办“后危机时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反危机一揽子计划实施一周年高峰论坛”,11月5日将在新华网直播。
    论坛举办前期,已有众多新华网友就下一步国家反危机、调结构、扩内需等问题,在论坛里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报特对网友的观点进行了摘要和整理。

    不能仅以“保八”看经济复苏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为了这8%的增长,我们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网友“茶砚观世”指出。
    “茶砚观世”认为,这场危机对我国打击最大的是出口,为了弥补出口减少所拖累的GDP,必须用内需来补上。内需分两种,一种是老百姓的消费,另一种是政府的消费。
    老百姓的消费很难快速拉动,即使有家电下乡、电器以旧换新等措施的出台,但还是很困难,惟一剩下的方法就是政府消费。
    “去年年底推出的4万亿投资,以及今年上半年伴随这4万亿的项目而追加的7万亿银行贷款,加起来一共11万亿,如果加上今年下半年的两三万亿,那正好凑成了13万亿,相当于中国政府强行替13亿老百姓每人消费了1万元,这么一来,GDP不上去都难。”“茶砚观世”指出。
    网友“minsheng”表示,尽管我们渡过了金融危机,但可能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大多数资金都用在了基础建设上,造桥、修路、建楼。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的钱都投向了大型央企。
    “所以,中国的复苏,是国家经济的复苏,而非老百姓生活的复苏。老百姓在这次复苏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甚至还面临未来剧烈通胀的风险。”“minsheng”还指出,如此巨额的财政支出,是对未来的严重透支,必将导致未来几年中央财政的困难。

    网友认为调结构比“保八”意义更大

    “4万亿计划应该投向改善社会保险福利,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要借机转变靠大搞基建、扶植房地产业等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全民医疗、国民教育、百姓住房等社会保险福利问题,就可以释放出上万亿的内需消费,再以拉动内需来促使产业升级和转型。”网友“sugar”表示。
    网友“隐逸之士”建议,4万亿计划应侧重考虑环境问题和结构调整问题,调结构比“保八”意义更大。
    搜狐博主“见龙在田”认为,4万亿变成了钢筋混凝土不如治理荒漠化、植树造林、发展新能源等,为后代留下一个绿色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
    “这种投资拉动增长的方式,已经为大多数人所质疑。年年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年年提‘可持续发展’,却只是口号,光喊不执行。把钱用在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上才是正道。”“见龙在田”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为了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
    网友“datouzhang”建言,资金投向应向基础倾斜,使国民基本福利的保障和适当提高。比如,关注退休人员等低收入群体、增加就业岗位供应、保证国有企业员工续业续职不失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扶持生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等。

    保障消费信心和发展民营经济迫在眉睫

    网友“紫气中生”指出,目前,如何实施4万亿计划,最重要在于如何保持发展和消费的信心。第一,在不考虑扩大保障性住宅覆盖范围、解放城乡户籍约束、地权自由流转、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等前提下,单单提增加保障住宅供应意义不大,不增加保障覆盖面,只怕最后还是落入公权阶层名下或直接转为普通商品房销售。
    第二,加强、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加大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契合发展需要,以一部分资金来强化保障,能够减少农村人口城市化转轨过程中可能对其生活造成的种种冲击。
    第三,医疗卫生的保障范围不够,远比缺乏医疗卫生配套设施设备投入的问题急迫得多。“如果这4万亿不是直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把其中一大部分拿出来作为中低收入者的社保基金、教育保障基金和助学基金、市场转业人员的失业补贴、消费退税、上下游服务行业扶持资金等,将保障民众的消费信心。百姓安居乐业了,什么内需起不来啊?”“紫气中生”认为。
    搜狐博主“温克坚”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前9个月新增贷款绝大部分流向了国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没有金融体制的深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

  相关稿件
· 普京表示:俄罗斯拟斥1.4万亿卢布反危机 2009-04-07
· 欧亚经济共同体将建立反危机基金 2009-02-06
· 中国反危机政策的作用多大? 2008-12-22
· 积极财政扮演反危机对策主角 2008-11-11
· 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创新要有反危机手段 200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