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关键还在本土
    2009-09-30    作者:本报记者 席菁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央政府于9月28日在香港启动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也是我国政府首次在大陆以外地区发行人民币国债。
    据公布,此次发债分为3个期限,其中2年期国债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5年期国债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3年期国债将视认购情况在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之间配售。零售部分将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这也是我国政府首次在大陆以外地区发行人民币国债。

    巩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自2007年以来,已有中国银行、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开行等近10家机构发行了近300亿元的人民币金融债券。但摩根大通亚洲区投融资主席龚方雄认为,此次发债与之前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从整体的战略意义和市场影响来看都显著不同。首先,这是中国充分利用香港作为海外人民币境外市场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也向整个市场,包括境内境外市场,发出一个信号,就是中国正在积极地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也表示,此次以中国政府信用发行的债券能够成为在香港市场进行人民币金融产品定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基石,对巩固和发展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国内人民币没有完全可兑换之前,它又能形成一个改革试点的先行平台,先行先试,不断积累经验,消化吸收海外的人民币资产。

    规模适度不会引起汇率波动

    此次发债规模定为60亿,而现阶段香港人民币整体储蓄的规模近600亿左右,龚方雄认为这60亿的规模相对于香港现有的人民币存量市场是相当大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香港老百姓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存款账户的持有额度。
    同时他也表示,60亿债券的发行或者是近600亿这个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与国内的M1,M2,整体的货币供应量的规模比较,只是九牛一毛,所以说境外市场,离岸市场的发展还不足以影响我们整体的汇率波动,也不会影响国家的货币政策或者其他的一些相关金融政策。

    境外可投资人民币规模会增大

    巴曙松认为,按照国际货币的标准来看,人民币的国际化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因为国际化的货币要具备支付单位,交易媒介,价值储备三大功能。现阶段人民币只在支付功能上有了一些突破。而此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有利于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这样就逐步从支付环节扩展到了交易媒介和投资活动,实际上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延伸。
    鼓励人民币在香港,甚至国际间流通。就要鼓励人民币在区域或者国际当中作为结算货币。龚方雄表示,提高人们用人民币结算的积极性,需要鼓励境外贸易商持有人民币,而这可以通过在境外增加人民币资产的发行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币这次发行不单单是针对香港的近600亿人民币的存款,而是向国际社会发出一个信号,境外可投资的人民币资产规模将会逐渐增大。

    时间表有待清晰

    在大众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巴曙松认为,现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国际业务拓展空间,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设定一个比较清晰的时间表来约束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他同时指出,我们应该给予相关的金融部门充足的资源来推动人民币化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国际化看起来最终的进展成效在境外,但实际上它真正的制约因素还是在国内。关键取决于中国本土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制度的完善。比如说我们在中国本土的人民币结算的效率,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金融市场的建立等等。

  相关稿件
· 60亿元人民币国债在香港公开发行 2009-09-29
· [汇市•2009-9-2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回落 2009-09-25
· 建行试水人民币PE 首推医疗产业基金 2009-09-24
· [汇市•2009-9-2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高 2009-09-24
· 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有助狙击“热钱” 2009-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