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中,一个新兴工业化县区的应对之策
——湖北县域经济“首强”武汉江夏区发展调查
    2009-09-07    本报记者:方政军 沈翀    来源:经济参考报

    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和市长阮成发视察武汉巴登城项目建设。汤洪利 摄

    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受到较大冲击,尤其对刚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新兴工业化县区更是“当头一棒”。在逆势中,身处长江中下游的武汉市江夏区调整经济结构、夯实发展基础,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2亿元,同比增长17.8%,一举跃升成湖北全省县域经济第一名。今年,他们从容应对,经济增长势头一路看好。

    把握时机果断破解经济发展三大难题

    江夏区区委书记张卫国介绍,江夏区是全国的粮、油、畜禽产品生产基地。2001年江夏区工业开始起步,2004年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正当发展的关键时期,碰上全球金融危机,一些重点大型企业效益明显下滑。在危机中,区委区政府理清思路,认为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的好时机,果断地开始解决一直困扰区域发展的三大难题。
    第一大难题是江夏经济虽然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却形成了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张卫国说,江夏北部地区靠近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南部是传统农业区,自然风光秀丽,工业发展相对滞后。过去北部、南部用整齐划一的考核指标体系不符合实际。为此,江夏针对地域特点重新修订考核指标,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财力分配上,大幅调减南部农业区和生态保护区经济发展指标,加大对老区、苏区、边远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公务员工资由财政兜底,确保乡、村机构正常运转,让上述地区干部集中精力抓好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等工作。
    第二大难题是由于江夏临近武汉主城区,过去的卖地经济造成这里的土地市场混乱,违法用地问题突出,甚至一度被国土资源部列入“黑名单”。为此,江夏区拿出“壮士断腕”的魄力,一方面重拳整顿土地市场,通过采取明确管理责任、严格审批程序、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等措施,建立了土地利用管理长效机制。另一方面江夏通过加快规划编制工作,解决好发展和用地的矛盾,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自然村湾向中心村集中”。
    第三大难题是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如何兼顾农业发展。张卫国说,江夏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国光谷高新技术辐射基地、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现代都市农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基地”,因此不能像其他地方一样为发展工业放弃农业发展,而是应体现出现代都市农业的特点。在这个思路下,江夏主抓两项工作,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二是围绕龙头企业抓品牌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优化经济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理清了发展思路,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核心区的江夏积极开展“二次创业”,着力引进一批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大企业、大项目,坚决拒绝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
    今年6月,全国业内排名前三甲的上海新杰货运服务有限公司与江夏区政府签约,计划总投资两亿元,在该区建设新杰武汉公司物流中心,建设周期18个月。项目达产后,预计三年内可实现年税收1600万元。
    今年7月,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高原架桥机和高原铺轨机的国字号企业中铁重工有限公司,将总部迁至庙山幸福工业园内,明年11月底可建成投产。
    今年8月,江夏区武汉鑫凌云水泥公司余热发电项目进入单机试运行阶段,该项目填补武汉地区余热发电的空白,预计年节约标煤1.03万吨。
    良好的环境吸引投资商纷至沓来,国威数控、毅恒钢结构、武锅致信、武船重安、武昌中北造船等近80家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扎堆江夏,在江夏形成了以中国南车集团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富士康为依托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以武汉生物制品所为骨干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张卫国说,正因有了深厚的内功,金融危机未使江夏伤筋动骨。同时这里还借助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发展提档升级。全区以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建设资金。在近年投资基数大、增幅高的情况下,调高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至137亿元。上半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5亿元,同比增长29.9%。
    江夏区抢抓中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建立了以政府信用为基础,以区城投公司为主、区土地储备中心和藏龙岛集团为辅的区级投融资平台,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等七家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融资额累计达到10亿元。利用银企对接会、企业恳谈会等多种形式为企业融资疏通渠道,上半年新增企业贷款7.7亿元,采取区财政担保等方式,为民营企业融资4500万元,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支持1600万元,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记者了解到,去年,江夏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2.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新增五家税收过3000万元的工业企业。与此同时,工业在区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06年的39%上升到47%。

    留住青山绿水打造文化旅游胜地

    江夏素有“楚天首县”之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赤壁古战场、宋代古窑址群、明代楚昭王寝、冰川遗址白云洞等众多古迹。挖掘文化底蕴,发展旅游项目,成为金融危机中江夏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为留住绿水青山,江夏区制定了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强植被、山体、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保护,深入开展全区环保专项行动,全面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并不断加大湖泊水环境保护力度,加大梁子湖、汤逊湖等湖泊的监测力度,依法督促12家污染企业外迁。
    与此同时,这里不断发掘文化资源,提升区域品味。今年5月,江夏发起的“京剧谭门故乡(武汉江夏)行”系列活动,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夏区已制订盘活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市民休闲胜地的发展规划。去年,这里的文化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一亿元,相比三年前翻了一番,今年有望实现再翻番。

    民生建设不落后居民安享发展成果

    张卫国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只有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此,在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刻,江夏采取各种措施使区内居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在解决居民就业再就业工作上,江夏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重点解决好“两后生”(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
    在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上,江夏着力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努力解决失地农民的永续保障问题。
    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就医、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工作中,江夏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居民就医难的问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
    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江夏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小城镇改造。突出江夏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节点,以武汉外环线为纽带,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实施五里界、郑店、流芳、金口等重点镇改造建设。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在武汉南部经济带建设一批主题鲜明、设施配套、品质高档、生态环保的小城镇,使之成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的样板、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点。
    记者了解到,今年1-7月,江夏区已完成生产总值85.5亿元,同比增长11.2%;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9万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3655元,同比增长12%。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江夏“两型发展”之路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相关稿件
· 重庆:近千亿元扶持九大新兴工业集群发展 2008-02-14
· 高油价让新兴工业化国家最受伤 2008-06-23
· 工业增加值与企业利润为何背离 2009-08-31
· 工信部看未来工业经济加速回升 2009-08-27
· 城市化将点燃中国工业引擎 200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