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财政逆市飘红跃居浙江第一
    2009-04-16    本报记者:方益波    来源:经济参考报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浙江省的各个县市区经济普遍呈现下滑态势,但是宁波鄞州区却逆市飘红。2008年,该区财政收入首次摆脱“多年老二”的位置,以133.7亿元超过长期居“全省老大”的萧山7个亿,跃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同比增长23.8%。
  在2009年1月,鄞州依然以财政收入23.4亿元高居全省首位,同比增长2.6%。在财政收入排名全省前六位的县(市、区)中,鄞州是惟一一个非负增长的。据最新统计,一季度该区财政收入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8%,财政收入规模继续稳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鄞州财政收入1999年初上10亿元,2007年过百亿大关,寒潮袭来,还能激流勇进,在金融危机中闪现健康发展的火光,很重要的原因是“壮士断腕”断得快,断得早。
  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寿永年告诉记者,鄞州拥有大片堪称宁波商业配套条件最好的地块,长期以来,房地产在财政收入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但是早在前两年,地价房价涨势迅猛的时候,该区党委政府就及时地“点刹”,逐步放慢房地产发展的步伐,土地投放量越来越少。2007年房地产在该区的财政收入中占23%,2008年下降到了16%,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在鄞州区前些年的发展中,大批低层次、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不少企业都是行业内全国排名数一数二的。但是鄞州区从6年前起,就开始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坚决淘汰落后产业。
  鄞州区一度被誉为“中国铸造之乡”,铸造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是鄞州经济发展的“功臣”。全区159家铸造企业年工业产值近40多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近年来,铸造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07年只占2%。2008年,区政府与126家区内中小铸造企业签订了关闭转产协议,要求33家规模企业改造升级。区里由此每年减少20多亿元工业产值和2亿多元税收,财政还拿出上亿元对企业进行补助。
  政府“有形之手”在经济发展中强力介入,是鄞州经济的重要特点。2008年初以来,面对宏观经济急剧变化的复杂形势,区委区政府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政策,并制定出台扶持工业和外贸发展的23条补充意见,安排财政扶持资金5.6亿元,减免各类税费13亿元,计划今年再减税15亿元。
  在人才和科技的支持下,从2004年起,政府强力主导实施以优化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为主要内容的“双优”战略,以及“树强扶优”工程。鄞州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2008年,区财政预算科技经费达到1.185亿元,比上年预算净增75.6%,对企业技术开发的年度补贴率也由上年的4.35%增加到6.85%。政府把财政可用资金的50%都用于扶持企业发展高新技术。
  鄞州区党委政府这些年没有为争第一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是将大量公共财政投到社会保障建设,该区去年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程度首次获评全省第一。财政对民生的付出并没有减少实力的损耗,反而由于缓解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对经济的推动力大大加强,进一步扩大税源,使财政增收,形成良性循环。
  据统计,过去五年,鄞州区财政共投入民生支出150亿元,年均增长23%。2008年,财政安排民生预算达到45.6亿元。从2001年起,鄞州区围绕城镇社会保险、农村社会保障、全民社会救助三大层面,提出了建立全民性社保体系的目标。去年鄞州区又出台了“幸福民生40条”,号称每个居民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生阶段都能享受到政府的扶助。
  据统计,近几年鄞州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去年全区消费品零售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88亿元,同比增长34.7%,比全国水平高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16170元。农村消费力也不断提升,其中仅新江厦农村连锁超市的消费就占了整个消费的20%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