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广东省如何打响化危为机的“阻击战”
    2009-02-06    本报记者:梁钢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佛山市一家纺织企业面向市场需求,大力提升传统产品质量,以规避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新华社记者:卢汉欣 摄

  新年伊始,来自大洋彼岸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还在加深。由于经济外向依存度高,广东率先遭受到这股经济寒流的猛烈袭击,受影响程度全国最重。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广东省结合中央部署,全面和创造性地打响了一场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的“阻击战”。

  “调整阵痛”背后蕴含重大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给广东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市场的倒逼机制也给广东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为全面掌握广东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真实情况,近几个月来,记者一直深入广东省的有关政府部门、珠三角地市和广大企业当中调研采访。据调查,广东的发展前景并非像许多境外媒体报道那样悲观,但面临的冲击不容小视。记者实地了解到,珠三角相当一部分在改革开放初期从港台引进或本土成长的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已被逼上生死线。同时,由于出口持续萎缩、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和产业升级的周期性制约,广东经济短期内放缓几成定局。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信息显示,刚刚过去的2008年,广东经济多项经济指标前高后低,增幅出现明显滑落;进入第四季度以后,有的经济指标甚至出现了单月负增长的情况。全年广东实现生产总值356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比上年低4.6个百分点,比1979年至2007年平均增速低3.7个百分点,为多年来少有的现象。
  因此,从短期来看,金融危机将给广东延续过去的高增长时代带来切实困难,步入调整与阵痛并存的周期已无可避免。但从中长期来看,金融危机引发的强大市场倒逼推力,将极大利好于珠三角已经掀起并急需完成的产业升级历史过程。

  逆势拉开产业转型升级大幕

  产业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最终体现,而国际金融危机传递的信息表明,珠三角过去的许多传统发展模式已发挥到了极致,走到了尽头,需要来一次全新的产业革命,以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  
  根据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了珠三角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科学发展试验区、改革先行区、全国重要经济中心等五大战略地位,其中对珠三角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作了明确指示。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表示,广东将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形成倒逼机制和落实“纲要”的良好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要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推动全省主体产业迈上更高的发展阶段。  
  记者在广东各地采访发现,饱受金融危机冲击洗礼之困的广东,目前正逆势拉开了新一轮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大幕。主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经济调整升级,已成为当前广东各级政府、广大企业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由于出口加工贸易企业比较集中,东莞市厚街镇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冲击十分巨大,但其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却毫不手软。镇党委书记黎惠勤认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批生产低端产品的企业已是面临淘汰的产业,借助珠三角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又延长了几十年的生命周期。而今如果这些企业还都能继续生存,说明珠三角经济没有进步。从地方政府来讲,虽然这些企业淘汰掉会带来阵痛,但这个调整的方向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珠三角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只占广东的20%左右,但经济总量却占了全省八成,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去年,广东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掀开珠三角经济由量到质总体提升的新一轮发展热潮,使之率先在全国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广东省部署通过五年的努力,使物流、金融、会展、创意和汽车、石化、重大装备、精密制造等取代“广东粮、珠江水、粤家电、岭南衣”,成为珠三角产业新的代表,从而率先晋级为最能代表我国产业发展最高水平的集聚板块。

  谋长远保增长可望率先摆脱困境

  作为从1989年起已连续20年在全国保持经济总量第一的省份,广东每年缴纳税收占了全国的1/7,还吸纳了全国逾3000万农民工前来就业。因此,保证广东经济平稳增长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意义。  
  由于完成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个渐进式的历史过程,在出口放缓、消费增长乏力的形势下,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引发的震荡,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围绕着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协调增大经济增长中“三驾马车”的综合拉力,是广东采取的主要策略。而在短期内,扩大投资增量将在广东应对经济下滑、稳定经济增长中承载着重要使命。  
  为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工作部署,广东一揽子提出了总投资2.37万亿元的全省“新十项工程”,使之成为新时期广东加快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其中2009年广东省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00项,年度投资3030亿元,为2008年的2倍多,预计重点项目建设将带动全社会投资1.3万亿元。专家分析,如果这一计划100%得以实施,2009年广东投资增速将达到30%。  
  在向投资“加码”的同时,适当延长传统产业退出周期、减轻企业集中关停震荡,进一步优化外贸结构、深挖出口潜力等,也成为广东当前应对经济下行风险的相关措施。比如,欧美经济衰退,中高档消费品需求必然下滑,但广东物美价廉的制造产品,其出口反而可望保持平稳的需求。只要应对得当,稳住欧美市场是完全有可能的。即使欧美市场相对低迷,也可以通过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双管齐下,确保出口同比有所增长是大有希望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满怀信心地表示,“有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积累的雄厚经济实力,有广东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锻炼出来的拼搏能力和经验,加上中央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的重大举措,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条件和氛围最好的行政区域之一,广东一定能率先战胜当前的困难,率先摆脱危机困境,继续当好全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相关链接]广东9亿元财政资金促进出口结构调整

  本报广州电 记者日前从广东省财政厅了解到,广东省财政预算今年将安排9亿元资金,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实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外贸平稳较快发展的六项扶持措施,促进出口结构调整。 

  相关稿件
· 广东9亿元财政资金促进出口结构调整 2009-02-06
· 广东质监部门提醒:选购手机电池莫贪便宜 2009-02-05
· 广东清理面向乡镇检查项目 2009-02-04
· 广东加大扶持力度 多项措施助中小企业发展 2009-02-03
· 广东深圳:旅游消费双增长 200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