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蔬菜规模化种植成农民增收“摇钱树”
    2008-12-29    本报记者:刘文国 娄辰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贵阳市白云区都拉乡黑石头村是贵阳市香葱种植比较早的一个蔬菜专业村。记者最近在这个村采访时看到,大清早,这个村的农民就开始坐在各自家门口、大树下等对香葱进行分选,并送到村集贸市场。下午三四点钟,村里集贸市场上前来批发的商贩和车辆便络绎不绝。
  据贵阳市蔬菜办的同志介绍,贵阳市农民种菜的收入与种粮相比,普遍要高出6至10倍。2007年贵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088元,其中1518元为种菜所得,占全市种菜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1%。清镇市等蔬菜种植起步较早的区县,农民种菜所得收入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在60%至70%之间。
  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二村是贵阳市近年发展起来的辣椒专业村。村民黄连华算了一笔账:种一亩辣椒,买种子180元,地膜70元,农药70至100元,肥料200元,总投入不到600元,减去市蔬菜办的补贴,实际投入不到500元,一亩辣椒产量约2500公斤,按去年每公斤3元左右的田间批发价,种一亩辣椒的净收入超过6000元,按今年每公斤1.8元左右的批发价,种一亩辣椒的净收入仍在4000元以上。
  黄连华说,家里去年和今年各种了10亩辣椒,除去请人帮忙采摘的小工费,仍有7万多元的净收入,“种菜比种粮划算多了。”
  贵阳市蔬菜办主任陈贵蜀说:“蔬菜产业能成为贵阳市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规模化种植是一个主要原因。”
  据了解,贵阳市夏季平均气温不到24摄氏度,特别适宜于西红柿、黄瓜、豆类等喜凉蔬菜生长,而且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蔬菜糖份含量比沿海地区高几个百分点,也没有台风等灾害侵袭,刚好可以弥补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夏季气温较高省区市的市场空白。但由于种植分散,规模过小,2003年,贵阳市蔬菜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后,外销量仅有6.8万吨。
  为了突破总量过小这一“瓶颈”,有效引导农民,贵阳市蔬菜办对规划区内的农户,凡自愿种植规划品种的,一律在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给予补贴,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蔬菜种植规模3000亩以上的基地,市里投入资金帮助农民建产地批发市场。
  据了解,通过采取这些办法,贵阳市不仅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同一品种的规模化也很快显现。目前贵阳市香葱、西红柿、大葱、白菜、黄瓜、辣椒等蔬菜品种,连片种植的规模均在万亩以上。截至今年9月,贵阳市蔬菜基地规模达53万亩,年产量预计将超过150万吨,1至9月已外销63万吨,全年外销量预计将超过70万吨。
  刘统富说:“黑石头村片区2002年香葱种植面积不到1000亩时,曾出现过卖难;现在黑石头村片区种植面积扩大到万亩以上,不仅没有出现卖难,相反还供不应求。种一百亩卖不掉,种一千亩不好卖,种一万亩不够卖,这就是市场规律、规模效应。”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蔬菜种植上规模,客商相对稳定,还化解了农民种菜的部分市场风险。
  今年贵州因遭凝冻灾害,全省西红柿上市期都集中在8、9月份,本应比贵州南部独山县等地晚一个月上市的贵阳西红柿,也集中在这一时间,造成今年贵州西红柿上市时间过于集中,价格出现暴跌,贵阳市西红柿收购价也从去年最高时的每公斤3元跌倒最低时的每公斤0.4元左右,菜农普遍出现减收。
  但记者在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小山村采访时却发现,由于种植西红柿已有几年历史,前来村里直接收购的客商较多,这个村的多数农民不仅2005至2007年连续3年都赚了钱,200多家农户3年累计增收超过300万元,户均增收超过1万元,多的七八万元。今年这个村西红柿收购价虽然也较低,但基本都卖了出去。减去村民们为客商代收所得的20多万元劳务费,全村农民种西红柿所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实际上不到10万元,村民们种菜的积极性也没被挫伤。
  据贵阳市蔬菜办统计,截至今年9月,贵阳市已有84个乡镇、办事处的985个村发展了蔬菜种植,菜农户数已增至22万多户、83万多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60%以上。
  陈贵蜀说,贵阳市的蔬菜种植采取的实际上是“政府+农户+市场”的模式,这种模式与“公司+农户”相比,最大的好处在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仅有效降低了农民种植的风险,也为产品的销售拓宽了市场,最终使完整的产业链得以形成。
  相关稿件
· 反季节瓜果蔬菜帮助农民增收[图] 2008-12-15
· 哈尔滨:蔬菜有了“身份证” 2008-12-01
· 蔬菜做成“世界名画” 2008-11-27
· 无公害瓜果蔬菜受青睐 2008-11-24
· 内蒙古蔬菜保鲜甜糯玉米速冻项目通过认证 200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