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二电厂弃污染火电上洁能风电
    2008-10-14    本报记者:李新民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佳二电厂爆破瞬间。王立志 摄

    桦南大架子山风电场。本报记者:李新民 摄 

  “简居深山四十年,为国发电无怨言;节能减排火凤凰,追风奉献新能源。”这是大唐黑龙江佳木斯第二发电厂(简称佳二电厂)一位职工写的诗。寥寥几语,却饱含深情地道出了这家小电厂的前世今生。
  从传统燃煤火电,到清洁风能发电,佳二电厂的死亡和新生,昭示着新时期共和国电力工业乃至能源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东北第一爆”:让泪水静静地流

  在沥沥秋雨中,记者从佳木斯出发向西驱车一个多小时,驶进群山逶迤的小兴安岭,来到滔滔奔流的亮子河边。眼前出现一柱高高的烟囱,一排白色的厂房,还有一片整洁的生活区,这就是佳二电厂。
  烟囱上已不再冒烟,厂房里没有设备轰鸣,生活区也变得冷冷清清。看门师傅告诉记者,2007年5月19日,这里曾点响东北三省电力工业“上大压小”的“第一爆”,一号卸煤间轰然倒塌,企业从这一天起就关停了。
  “佳二电厂是一个三台机组总装机仅20万千瓦的小火电厂,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应该关停。”厂财务部主任庄淑清说,“然而,毕竟风风雨雨40年,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太深。在实施爆破的那一天,以厂长张东辉为首的全厂1000多名职工都流了眼泪。”
  58岁的惠广文师傅告诉记者,在关停消息传来的时候,每个职工心里都很难受。作为厂综合部的主任,惠广文怀着复杂的心情找到网局调度,提出让佳二电厂在关停之前好好发一次电,调度理解并答应了他们。
  “那一天,我们的发电量创下一个新纪录,达到488.6万千瓦时。”惠广文说,“后来,在企业爆破关停的日子,我没有到现场去看。因为我根本不敢看、不忍看,独自一人悄悄溜到亮子河边,任泪水滴落下来与河水一起流淌……”
  企业爆破关停后,为妥善安置职工,佳二电厂在大唐黑龙江发电公司的统一部署下,组织了公开、公正、公平的绩效考评和业务考试。经过考试,全厂1000多名职工分别分流到了双鸭山热电公司、哈尔滨第一热电公司和七台河发电公司等。
  “为什么我的眼睛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脚下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诗句似乎最能表达佳二电厂职工们对企业的感情。惠广文告诉记者,他也参加了分流考试,而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他最后填报的志愿却是“留守”。他说:“我是在电厂初建时招工招来的,那时我刚刚18岁。40年来,我在这里工作、结婚、生子……整个生命已经与这块土地融在一起了。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我已不想离开。”
  和惠广文一样,原燃料分厂工会主席李文学、厂公安派出所教导员张均福等也都选择了留守。他们有的在门卫值班,有的到路口检查站站岗,都决定不再离开脚下这片工作和生活多年的热土。
  秋风中踏着片片落叶,记者漫步在电厂生活区的街道上。学校、医院、邮局、商店、法院、派出所、居委会、托儿所等,这些机构的牌子都静静地挂着,但门窗早已关闭。陪同记者采访的佳二电厂思想政治工作部副主任胡亮指着一处饭店说,当年热闹的时候,光饭馆就有几十家,如今还在营业的只剩下这一家。

  风雨40年:大山深处的一段传奇

  “脚下这方热土,载得动四十年不变的山川,载不动几代人的青春与人生!远处苍山林海,托得起头上不尽的长空,托不起几千儿女四十年的心血与汗水!”这是佳二电厂厂长张东辉和厂党委书记刘翔共同写下的一段文字。
  刘翔说,佳二电厂40年的发展历史就是一段“镌刻在大山深处的传奇”。
  1967年,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一项代号为“210”的国家密级工程悄然落户在小兴安岭脚下的亮子河畔。这便是佳二电厂的前身,时称亮子河发电厂。
  那时,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满载一腔热血聚集到这里,住茅草屋,啃窝窝头,凿石拓荒,用心血和汗水写下艰苦创业的第一篇章。第一批创业者战胜了施工条件的艰辛和技术手段的落后,1974年一期工程——两台5万千瓦高温高压机组竣工投产。从山沟沟里传出的电流,照亮了广袤的黑土地,为早期三江大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佳二电厂又不失时机地抓住国家集资办电的政策机遇,进期行二期扩建工程。随着一台10万千瓦机组的并网发电,地处深山的佳二电厂再次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即使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后,佳二电厂总装机也不过20万千瓦,仍然是一个机组容量小、发电能力低的小电厂。”刘翔说,“然而,佳二人却始终凭借‘山深,以创业为乐;厂小,以一流为尚’的企业价值观,创造着中国电力工业史的一个又一个辉煌。”
  在佳二电厂办公室楼上,专门有一间“荣誉室”。记者看到,这里陈列着企业40年间获得的种种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大庆式企业”、“无漏泄电厂”、全国电力系统“双文明单位”、“安全文明生产双达标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等。
  这其中,最让佳二人自豪的是,截至爆破关停前,企业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3年的目标,创造了全国火电机组安全生产的最高纪录;连续三年成为大唐集团公司“一流企业”。当年的一位领导由此盛赞:佳二电厂是“大山深处悄然升起的一面旗帜”!
  企业关停了,旗帜依旧在飘扬。据介绍,在企业存续期间,佳二电厂又召开了第29届职工田径运动会以及后来的迎国庆篝火晚会。在运动会开幕式上,国旗冉冉上升,国歌铿锵有力,四十声礼炮响过,千只彩球升起,这其中寄寓着全厂员工对过去40年岁月的留恋和对未来发展的憧憬。在燃料分厂、发电分厂、多经公司等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表演后,员工们突然间打出一幅红色彩绸,“佳二精神万岁”六个大字被高高举起,一时间全场掌声雷动,员工们热泪涌流,许多应邀回厂参加活动的老领导也都双眼湿润。
  企业关停了,责任仍然在肩头。张东辉提出,一方面,要加强安全警卫,认真清产核资,确保企业资产一分钱不流失;另一方面,要更加关心职工生活,特别是不符合分流条件的集体职工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刘翔告诉记者,佳二电厂在关停和人员分流期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更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

  追“风”逐电:“火凤凰”浴火重生

  作为一家总装机仅20万千瓦的小火电厂,佳二电厂的决策者早就意识到企业未来命运的尴尬。在本世纪初,时任电厂厂长的徐永胜就开始未雨绸缪,率领部分干部职工悄悄走出大山,在双鸭山筹建新的发电项目。2004年9月,双鸭山热电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在后来佳二电厂关停时,双鸭山热电公司成为人员分流的主力电厂。
  2005年5月,张东辉就任厂长。这时的佳二电厂已经被列入电力行业“上大压小”节能减排“关停时间表”。因此,张东辉上任伊始便开始双管齐下:一边抓好电厂的管理和运营,一边紧锣密鼓谋划企业下一步发展。
  经过调研,他们发现黑龙江省风能资源丰富,资源储量仅次于新疆、内蒙古,居全国第三位,而且具有良好的电价优势。佳二电厂由此确定了既符合国家能源政策又符合当地实际的风电发展方向,并很快得到大唐集团和大唐黑龙江发电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
  据张东辉介绍,2006年3月,大唐黑龙江发电公司明确由佳二电厂负责开发该公司范围内风电项目;同年8月,黑龙江发电公司成立了以佳二厂为主体的风电项目筹建处。2007年初,筹建处启动桦南大架子山和北安屯风电场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在2007年5月佳二电厂爆破关停的时候,企业风电开发已经全面展开。
  “发展风电,对于佳二电厂人而言,既是一次战略转型,也是一个严峻挑战。”张东辉告诉记者,为了加快项目开发速度,工作人员不畏困难、超常工作,在短短4个月时间内,先后取得了土地预审、水土保持等7个支持性文件,并顺利通过了发改委核准。2007年9月,由大唐黑龙江发电公司等4家单位共同出资的大唐桦南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年10月11日,桦南风电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
  据了解,桦南风电公司在项目建设中精打细算,严格管理,使风电建设工程在安全、质量、工期、造价等方面都得到有效控制。记者日前到桦南大架子山采访时看到,原佳二电厂物资处主任、桦南风电场项目负责人田洪林正在指挥风电机组吊装。他告诉记者,桦南大架子山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2×49.5兆瓦,今年底风电场将投产发电,每年可向黑龙江电网提供23547万千瓦时清洁电能。
  张东辉说:“我们进入风电较晚,经验不足。但按照大唐黑龙江公司提出的‘抢占优势资源,加快开发速度,实现做大做强’的要求,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风电开发的快速发展。目前通过自主测风、收购、合作等方式,我们先后与位于富风区域的齐齐哈尔、牡丹江、桦南、依兰、宁安等10多个县市签订了风资源开发协议,拥有大量风能资源。”
  “下一步,我们还将走出黑龙江省,到风资源优良的其他省份寻找风电项目。”张东辉信心十足地说,“我们火电人既然唱起了‘大风歌’,就一定要唱响、唱好,为大唐集团做大做强风电事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奉献更多的可再生清洁能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