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力推农民抵制 民勤日光温室处境尴尬
    2008-05-26    本报记者:韩传号    来源:经济参考报

民勤县大滩乡下泉村一户农民在日光温室前的农田里种植地膜作物。本报记者 韩传号 摄

  甘肃民勤缺水、风沙大、生态问题多。既高效节水、又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日光温室,是这个县调整种植业结构、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一项关键措施。
  然而今年以来,对于当地政府在日光温室方面的强力推进,许多农民觉得“很受伤”,一些人甚至进行了消极抵制。
  政府部门寄予厚望“力挺”的项目,为何部分农民群众却要抵制甚至反对?记者日前来到民勤调查采访。

“种植方式的变革”

  民勤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包围。由于上游对水资源掠夺式地过量开采,下游民勤水供给严重不足,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从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变成了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沙尘策源地之一。当地不少居民甚至不得不撂荒土地,背井离乡求生存。
  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备受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7年底,国家批准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投资47亿元进行生态治理。
  “关井、压田、建棚、移民、压沙、造林”,这是目前民勤县综合治理生态环境的六项重点工作。
  民勤县农牧局介绍,日光温室建设是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一项关键性措施,也是关井压田后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据了解,在过去的两年内,民勤县日光温室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建了7596座。2008年全县有1.46万亩(7000多座)建设任务,目前有38个建设点开工建设,完成墙体278座。
  民勤县农牧局局长潘从众说,今年新建日光温室1.46万亩,全县累计日光温室生产面积可达三万亩,加上23.5万亩左右的粮食作物,民勤将实现粮食和温室、棉花和茴香、药材和饲草“三个1/3”的种植业格局。
  今年民勤建设日光温室的思路,是“沿线、城郊、就水、扩面”,坚持“三高”原则,即高标准建设、高科技示范和高效益经营。
  潘从众认为,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实现单方水效益的最大化,不仅能保证农民收入不减少,还是对农民传统种植方式的变革。
  根据相关规定,民勤县2007年元月起搭建、规格尺寸符合标准、配套使用滴灌设备、并经申报审批和验收合格的日光温室,可享受每亩(座)5000元的补助。

“再也不愿搭大棚”

  正是杨柳吐绿的时节,记者日前在民勤县一些乡镇采访,道路两侧随时可见成片的日光温室。
  但谈起日光温室,许多农民就气不打一处来。
  大滩乡下泉村三社农民李世哲告诉记者:“全社43户人家,三年内要实现一户一座棚的目标,今年要完成12座。可谁也不愿搭,搭棚没效益。”
  在重兴乡东风村四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家里去年搭建了一座日光温室,但他至今仍显得很不情愿。他对记者说:“当时上头搭棚分配不下去。村里就让大家抓阄,搭也搭,不搭也得搭。我手臭,抓上了,就被催着去办贷款手续。后来30多户人家在公路边勉强搭起了15个棚,还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检查!”
  大滩乡三平村一名白姓村民说:“大滩离县城不到20公里,各级领导来的多。日光温室大棚也有讲究,都搭在靠公路的地方,上级领导来了一眼就能看着。”
  一些群众认为,大规模搞日光温室建设,是“搞运动”、“搞形象工程”、是在“劳民伤财”。大滩乡下泉村一位村民说,村里不少群众对搭棚进行了抵制,宁愿不种地也不搭棚。

遭受“冷遇”为哪般?

  既节水又高效的日光温室,在民勤为何遭到部分农民的冷遇甚至是抵制呢?记者通过采访政府部门以及农民后发现:
    第一, 日光温室投入较高,部分农民无力筹资。
  记者接触过的农民估算,搭建一座60米长、9米宽的日光温室,去年成本约两万元,今年钢架、铁丝、塑料膜、水泥杆子等材料纷纷涨价,农民就得投入更多。泉山镇小西村二社农民马中荣说:“两万元不是小数目,普通农户要10多年辛苦才能攒起来,这钱主要是为了供孩子读书。要再为建大棚贷款,多少年也翻不过身来。”
  民勤县农牧局总结去年日光温室建设情况发现,资金短缺导致部分农民参与程度低。据他们介绍,全县农户情况和经济条件差异较大,有1/3条件较好的农户建日光温室不需贷款;有1/3的农户需要贷款才能完成建设任务。另外近1/3条件较差,家中基本无资金积累,建一座日光温室,完成缓冲间、预热池修建、输水管道埋压等全部工程量,需投入近1.8万元。条件差的农户,落实每棚补助资金5000元,贴息贷款7000元外,尚有6000元的资金缺口。
  当地政府部门说,今年相关材料价格上涨约30%,建日光温室的成本明显加大,涨价因素抵消了大部分项目的补助资金。加上土地种植面积持续大幅削减,农民在土地上的预期收入减少,农户自身投入资金有限。去年农户建棚贷款尚未偿还,金融部门惜贷心理普遍。
  其次,经营效益未能充分发挥,部分群众对日光温室的预期收益不乐观。
  大滩乡下泉村三社李伟林说:“尽管政府对建棚农民有补贴,去年倒赔的也不少。如果日光温室项目好,农民自己就愿意搞,哪怕政府不给补贴,哪怕是个人借贷。”
  民勤县农业主管部门认为,往年建的日光温室效益没有发挥出来,甚至个别温棚闲置,缺乏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许多群众不将日光温室收入与小麦等低收入粮食作物比较,而是与收入较好的辣椒等经济作物比较。以2007年为例,一座日光温室占地(包括棚外)1.82亩,纯收入平均为4675元,投入大,投劳多。同样面积的辣椒产值5569元,扣除成本1052元,纯收入4517元,且投入劳力少。
  由于农民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起来,部分村社日光温室建设质量较低,不仅影响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作物生长,降低产量效益,减少温室收入。
  潘从众说,今年初民勤县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从事日光温室的人普遍损失惨重,这尤其让部分群众担心日光温室的风险和预期收益。
    第二, 农产品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后顾之忧”未解除。
  据民勤县农牧局介绍,日光温室产业在民勤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缺乏产品销售和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村产品销售经纪人近于空白,与产业发展、产品销售不相适应,并制约着日光温室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现有的技术力量也覆盖不了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大,尤其缺乏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人才,一定程度影响着日光温室产业上水平,上档次。
  在一些群众看来,民勤县的日光温室推进过快,农民一下子难以接受。大滩乡下泉村二社李全德说:“经过大概10年时间,我们这里的辣椒产业才形成了规模,就这样隔几年还要亏一次本。现在日光温室一下子上了这么多,反倒成了农民的负担。”
  民勤县薛百、苏武等乡镇2007年洋葱丰收,但因全国性的市场疲软和后来的冰雪灾害等影响,出现大量积压滞销。薛百乡宋和村许多洋葱烂在地头,一些村民无奈之下只好喂羊。对此,部分农民至今仍心有余悸。

“调整思路”

  潘从众说,日光温室建设在民勤正处于困难的起步阶段,2008年又是推进力度最大的一年,因而成为转变农民生产方式必须经历的“阵痛期”。
  民勤县党政部门认为,今年日光温室建设任务重、难度大,面临的压力也大,但只要坚定信心,科学引导,扎实推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新路。
  针对部分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抵触情绪较大等问题,县里目前正在酝酿调整思路、安排部署工作。
  他们提出要坚持抓点示范,计划完成集种苗培育、试验示范、教学培训、产销一体、信息与技术集成的15个示范点;探索基层党委、支部加经济合作组织,能人和大户带动,公司加农户多种经营模式;实行项目扶持、财政贴息和日光温室政策性保险制度,集中扶持建设日光温室;建立完善培训和技术服务体系,成立县级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新建乡级农民培训学校,规划建设科技服务中心;整合商业物流部门力量,成立专门的农产品销售办公室,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健全温室产品销售体系和营销网络,确保日光温室产品销售。

  相关稿件
· 我国资源型城市成国际温室气体减排"生力军" 2007-12-18
· 美国仍不接受严格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2007-12-11
· 日本"粮仓"积极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2007-12-05
· 联合国报告:发达国家应率先进行温室气体减排 2007-11-29
· 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日本企业再获商机 200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