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启动 上海保定试点
    2008-01-29    本报记者:叶建平 实习生:崔坦    来源:经济参考报
  “啪”的一声,两个代表温室气体的黑色气球被九名代表一起砸破。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上海市和保定市政府等方面的代表,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宣布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正式启动。这颇有意思的一幕,发生在1月28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就“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与上海市和保定市签署合作备忘录之后。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2006年10月,由英国政府推出、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如果每年有1%的GDP投入用以“节能减排”,将来每年就可以减少5%至20%的GDP损失。
  WWF为什么会选择上海和保定作为首批试点城市?负责这个项目的WWF(中国)气候变化与能源项目主任陈冬梅说:“我们考虑的是要有不同城市规模、具有不同发展特色的城市。所以你看到既有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也有保定这样的中小城市。建筑节能是整个节能减排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在建筑密集的城市当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可供选择。而上海正好有我们所需要的科技团队作保障。对于保定这样的城市,我们看中的是它可再生资源发展的特色。保定国家高新区用10年建设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有其独特的技术和经验优势。”
  陈冬梅告诉记者,在未来的几年里,WWF将从上海与保定这两个试点城市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中,总结出可行模式,然后陆续向全国推广。对于是否会有一个和巴黎路线图一样的“低碳路线图”,她表示,目前的项目计划是五年,先用二至三年将上海和保定的试点做出一定成效,再用一至二年在全国推广。资金上,WWF英国、荷兰、瑞典、挪威和丹麦分会将资助60%,另外40%将来自汇丰银行。
  中国目前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于2009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据记者了解,在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计划里,WWF将与上海市建设与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对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从办公楼、宾馆、商场等大型商业建筑中选择试点,公开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能源审计,提高大型建筑能效;同时,对公共建筑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节能运行的能力。此外,WWF还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推进生态建筑发展的政策研究,选择具体的项目进行示范。
  另据保定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马学禄介绍,在保定,WWF将与保定(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基地、保定高新开发区联手,打造“太阳能示范城”和新能源制造基地,建设可再生能源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网络,促进可再生能源产品的投资与出口。
  除了地方政府外,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科技部、环保总局、商务部等部门也将组成项目技术顾问组,对项目提供全程技术和政策支持。
  对于中国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全球性挑战,WWF亚太区总裁伊莎贝尔表示欣慰和乐观。她指出:“最近通过的巴厘路线图为气候变化谈判提出了时间表,而新协议的达成需要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付出实际行动和共同努力。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国,在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低碳发展是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必然选择,也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行动之一。”
  相关稿件
· IBM等企业公开部分环保专利 2008-01-23
· 奇瑞汽车公司:专注节能环保推动可持续发展 2008-01-23
· 施华洛世奇启动“保护长江”环保项目 2008-01-23
· 中华环保联合会:我国环境维权亟待走出困境 2008-01-22
· 日本成为“环保大国”的三种可能 200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