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公开招标一举多得
穷家引来“金凤凰”
    2007-11-16    本报记者:顾玲    来源:经济参考报

  通过公开招标,青海解决了盐湖开发利用的技术难题。图为青海盐湖集团钾肥生产基地。(本报资料照片)

  2007年度青海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招标日前举行开标仪式,包括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在内的国内10家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竞标三项青海科技攻关“重头戏”。
  面对本省技术力量弱、人才优势不足以及资金匮乏的现状,青海省自2001年起四次通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公开招标,攻克了一批长期困扰青海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穷家引来“金凤凰”,在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实现了一举多得。有关专家认为,这种作法对于我国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相对匮乏的地区攻克科技难关、发展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对症下药:科技攻关服务青海经济发展

  青海省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全省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但是受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制约,在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利用方面遇到了难题。
  为扭转因科技资源匮乏形成的被动局面,从2001年起,青海科技管理部门大胆创新,在国内率先对传统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经过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先后从几百个项目中梳理出32个具有高科技含量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技术或有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分五次面向青海省内外公开招标。招标对投标人没有设国内、国外的界限,也没有所有制的身份限制。
  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高延林介绍,在确定好招标项目后,青海省科技厅严格按照招标公告要求及项目承担所需的资质,对各个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并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制订评标标准。为确保评标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每次都聘请省内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有关单位的专家组成各项目评标委员会,每个项目评标委员会由7人以上的专家组成。
  为确保招标项目的实施能够推动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青海将“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地点放在青海省境内”作为投标人投标的前提条件。这样,项目在研究开发之初就有了依托实施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与依托实施单位在研究开发时就可以开展充分的合作,缩短了研究和产业化周期;青海省也可以做到在实施成果产业化时心中有底,敢于投入产业化所需资金。
  今年,青海省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招标是以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经济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以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为重点,最终选择了“硫酸镁热解制氧化镁工艺研究”、“柴达木三湖地区天然气检测和小幅度构造识别技术研究”、“催化法电石生产新工艺研究”这三个课题进行国内外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科研难题巧攻克

  前四次公开招标不仅给青海带来了人才、资金,最为重要的是使一些长期困扰青海省优势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难题得到解决。据了解,目前这些招标项目研究开发工作进展顺利,已取得核心技术成果8项,审定农作物品种7个,取得专利6件,部分项目已经顺利通过验收并应用于生产。
  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例,长期以来,受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制约,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为了在这方面取得突破,青海省在四次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公开招标中,分别将“盐湖水氯镁石制取高纯镁砂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反浮选——冷结晶法生产氯化钾除钙技术研究”、“百万吨钾肥项目冷结晶控制技术”等难题列入其中。
  经过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在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生产氯化钾技术开发成功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更高效的多功能浮选剂,为百万吨钾肥的顺利投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锂、镁、锶、钴等资源开发的关键技术攻关也取得了突破,其中盐湖提锂、生产硫酸钾技术产业化项目即将试车运行。以此为基础,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与电解质材料、氯化锂等系列产品开发技术正在加大研发力度。“系列镁合金技术开发及压铸试验”已开发出3个产品,实现了产业化,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盐湖水氯镁石制取高纯镁砂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已经完成了实验室试验和扩大试验,工艺连续运转,解决了氢氧化镁结晶沉降的关键技术,质量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在特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柴达木盆地气藏识别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有效指导了油气勘探,使柴达木盆地一举成为全国四大气田之一。
  此外,为配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恢复与保护,“青南地区适用草种选育”项目选育出青海中华羊茅和青海冷地早熟禾等6个易于栽培、适合高寒牧区建植人工草地或半人工草地的多年生牧草优良品种,为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了急需的牧草品种。

资金搭配多渠道:“四两”拨动“千金”

  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公开招标,不仅使青海省把有限的科研资金用到了刀刃上,还起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据统计,青海省目前招标成功的34个项目,青海省总资助经费占同期青海省级科技三项费用总额的25.3%。而项目承担单位为项目匹配的资金也达到3亿元以上,资助经费与匹配资金的比例为1∶8。
  不仅如此,青海省还突破了投资主体仅为政府部门的模式,将企业引入了科技项目招标的领域,开辟了科技融资的新渠道。2003年招标的“反浮选——冷结晶法生产氯化钾除钙技术研究”项目,就是由青海省科技厅与盐湖集团两家共同出资招标的。
  今年,青海省政府将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和青海东胜化工有限公司三家企业作为2007年重大科技攻关招标项目的技术投入主体,参与到项目的公开招标中。三家企业共出资近1亿元,将为中标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支持。青海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副处长许淳说,将企业引入科技招标的领域,既开辟了科技招标的新渠道,也提高了企业积极性,使企业配合中标单位完成工作,缩短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周期,便于成果转化,同时,也为中标企业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青海省科技厅副厅长高延林说:“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公开招标,不仅集中了有限的财力,还探索建立起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风险投资为补充、吸纳各类社会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投入机制。”
  据了解,目前这34个招标项目研究开发工作进展顺利,绝大多数项目理论或技术上有新的突破,部分项目已经顺利通过验收并应用于生产,已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1.3亿元。“十五”期间,青海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到2006年下半年,青海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到42%,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青海省通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公开招标,优化了科技资源配置,提高了科技成果水平,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扩大了青海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培养和锻炼了科技管理队伍,一批曾长期困扰青海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得以攻克,在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实现了一举多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