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烂市一斤9分无人过问 海南蕉农心焦如焚
    2007-06-20    本报记者:赵叶苹 周慧敏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7年海南的香蕉产业可谓多灾多难。3月份,在香蕉销售的黄金季节,一场“香蕉致癌”风波造成价格大跌。尽管媒体及时正确报道后,价格有所回升,但一直不是很高。5月份,“吃香蕉会传染SARS”的谣言短信又对香蕉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经历几次风波之后,海南香蕉产业已经变得脆弱不堪。进入6月以来,海南香蕉再次遭遇烂市,整个香蕉产业危机背后的警示,令人深思。

  琼海市塔洋镇一处香蕉收购点香蕉堆积如山。低迷的价格让蕉农一筹莫展。本报记者 赵颖全 摄
香蕉烂市 价格低迷

  记者在海南澄迈、琼海等地看到,很多香蕉烂在地里,还有的农民把香蕉做成饲料,用来喂猪喂鸡,蕉农们损失惨重,苦不堪言。
  6月12日,记者在琼海市塔洋镇教场村看到,该村村民董香无奈地将香蕉刨碎制作成猪饲料。“现在香蕉的收购价格太低了,1斤只卖一毛钱,这点钱连雇人收香蕉都不够,还不如把香蕉做成饲料,喂猪喂鸡。绿色环保一举两得。”她苦笑着说。
  6月13日,记者在海南澄迈县福山镇红山农场丰西村看到,一串串香蕉挂在树上,都到了成熟收获的季节,很多已经熟透,轻轻一摇,哗哗坠落。蕉农谢许仁说:“今天摘了5000斤香蕉,只卖了450元,1斤才9分钱,就这么贱的价格还没有人来收购,连化肥钱都卖不出来。”谢许仁不明白,自己种的品质不错的香蕉为何还不如垃圾值钱。
  他说,按每株香蕉投入12元计,他种了25亩香蕉,花了六万多元,这还不包括全家人一年的辛苦劳作,如今都打了水漂。今年快60岁的老谢,一想到月底还得给两个上大学的儿子寄生活费就犯愁。

香蕉产业危机的背后

  据海南省农业厅统计,目前海南还有20万吨春蕉正待销售,而这20万吨春蕉几乎都是小户种植。因为香蕉太多,对于不够装一车(20吨)的小型蕉园,收购商怕麻烦根本不去,这就导致很多小种植户的香蕉无人收购,烂在地里。
  澄迈县福山镇香蕉合作社社长邵诗文粗略估算,以福山为中心的琼北地区目前有五万多亩香蕉,按一亩地亏损2000元计算,琼北蕉农至少亏了一亿元。
  记者调查发现,香蕉产业之所以遭遇危机,一是由于农民、投资商一窝蜂种蕉,被市场套牢,二是香蕉产业规划缺失,广东海南产地的香蕉集中上市,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大跌。
  澄迈县蕉农吴学纲告诉记者,2005年的“达维”台风,摧毁了很多香蕉林,以致2006年香蕉热卖,价格非常好。大家看到香蕉走俏,就都倾囊投资种香蕉,还有很多农民响应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经济作物”的号召,搞“香蕉下水田”。
  除了当地农户,还有很多外地投资商也因为不懂技术,不谙行情,盲目投资种植香蕉。来自广西的张孙华和妻子原本在广东打工,因听说到海南种香蕉好赚钱,夫妻俩便拿出十多年打工的积蓄,又从亲友处借钱,凑了17万元,盘下了一位广东老板的30亩香蕉林,如今已经卖出了1/3,才回收一万多元。
  海南省农业厅市场处处长莫翠岗认为,受去冬今春干旱影响,春蕉推迟上市,与广东、广西香蕉上市时间撞车,加上海南香蕉出岛每车上千元的过海费,运输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警示:应对危机需下硬功夫

  今年3月份“香蕉致癌”风波发生后,海南省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力促香蕉销售,如给运输商每车300元的补贴,15天时间共发放175万元等。但时隔不久,香蕉烂市问题再次出现。专家认为,香蕉产业危机令人深思,如何挽救仍需下硬功夫。
  日前,海南省农业厅及时召开了产品销售对接会,宣布采取五条措施,加大香蕉运销力度: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海南香蕉的质量和品牌,进一步扩大海南省香蕉影响;责成海南驻岛外10个农产品流通办事处每处邀请10个以上水果运销商来海南组织香蕉运销;动员全省冷库采取应急措施,敞开收购并冷藏保鲜香蕉,对冷库用电给予适度补贴;派出三个工作组深入香蕉存量多的市县调查摸底,对香蕉产销情况一天一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香蕉运销商和香蕉存量较多的农户给予适当补贴。
  但业内专家认为,海南香蕉产业危机是多年积弊一朝暴发,临时性的措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国家948香蕉项目首席科学家、海南香蕉协会秘书长张锡炎博士认为:种植结构不尽合理,生产缺乏组织协调机制;产业模式比较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香蕉预警机制没有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非常脆弱;农民香蕉合作社建设滞后等。这些都是造成香蕉烂市的深层次原因。

  相关稿件
· 热带水果:如何跳出“果贱伤农”的怪圈? 2007-06-20
· 最新统计:台湾水果进口量累计2000吨 2007-05-28
· 河南:供港水果蔬菜进入“绿色通道” 2007-05-18
· 新疆干、鲜水果及坚果出口形势趋旺 2007-04-30
·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水果味鸡尾酒有益健康 200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