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文博会上,浓郁的资本气息扑面而来
    2007-05-22    本报记者:彭勇    来源:经济参考报

    风险投资、花旗银行进场设点寻找优质项目,美国独立制片人意向投资5000万美元给动漫企业,数字电影院连锁计划面向个人投资者开放……记者在深圳召开的第三届文博会现场感受到,一股浓烈的资本气息迎面扑来。

文化对接资本显现聚变效应

    本届文博会上,“数字影视·动漫游戏展区”可谓风起云涌。一向“大牌”的银行竟然在此设立文化产业投资银行专区,深圳乾坤投资公司、花旗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企业都进场设点。“我们看好文化产业,尤其是动漫游戏等高端产业的发展前景,这些企业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银行进场正好可以实现资本与文化的对接。”招商银行一位现场负责人说。
    鸿波控股也来了,这个展位并不十分起眼的深圳企业,最近的资本运作是成功收购了国内最大的动漫网站“贪婪大陆”。据悉,“贪婪大陆”目前日访问量达到60万以上,页面访问量1000万以上,注册用户达到280万。在中国互联网动漫领域,“贪婪大陆”几乎妇孺皆知。
    “‘贪婪大陆’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访问量,以及庞大的用户群。同时,在动漫原创方面也有不错的积累,项目本身有很好的成长性,具有成为鸿波未来主营业务的潜力。”鸿波控股投资总监林琳向记者透露了收购原因。
    事实上,看好文化产业发展,希望从中攫到真金白银的,远不止是银行和投资公司。文博会上,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数字电影院连锁计划,竟然受到了个人投资者的追捧。根据深圳雅图的介绍,由于该公司研发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成本只有进口设备的1/10,因此只要投资30万元,就可以开一家社区数字电影院,票价只售五元,还能赢利。
    “我们完全没有想到,在文博会上一公布这个计划,前来咨询的人就把电话打爆了,一天之内接了几十个电话。”该公司董事长谢敬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定的目标是在5年内在全国开500家连锁电影院。”

三股资本力量推动中国文化产业“下海”

    “这些现象说明,中国‘文化资本’的雏形正在形成。”文博会的火爆让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野秋非常高兴,他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中国人说到文化就会首先联想到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往往忽视它的经济属性。实际上,文化和资本之间有着天然的亲密。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冷战结束后就曾指出:21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
    “这种文化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资本的竞争。”胡野秋说,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等形态相比,文化资本的渗透性更强、垄断性更高,目前国际竞争很大部分就体现在文化资本的竞争上。美国的米老鼠、史奴比、日本的kitty猫、韩国的流氓兔,某种意义上就是批着文化外衣的资本影像。
    国外文化资本的强势让中国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一段时间以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提出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艺表演、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等文化产业,支持民营资本参与部分国有文化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同时,对重点企业和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文博会上出现的资本故事,隐然代表着银行、风险投资和个人投资者三股资本力量。”胡野秋说,他们能逐利而来,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假以时间,中国文化迟早会改变温文雅、不善营生的形象,纵身驶入市场化的大海搏击风浪。

“一靠政府,二靠银行”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深圳蔚蓝天空文化有限公司经理马武雄则没有这么乐观。作为得风气之先的人,他在2004年放下娱乐城的生意,创办文化公司搞起了舞台演出,投资近千万元,创作、编排出一台大型当代舞蹈剧《画魂·舞》。去年12月,该剧赴北京保利剧院演出成功,此后,《画魂·舞》还推向了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
    “一路走来,非常不容易。”马武雄告诉记者,文化演出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回报周期很长,但目前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很不完善,“一靠政府,二靠银行”根本无法解决问题。最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四处拆借,十分狼狈。
    有专家指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建立一个健全而活跃的资本市场,包括大量风险投资机构的进入,以及政府税收激励政策的支持就显得十分必要。虽然这一块目前已经逐渐活泛,但离市场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
    此外,马武雄说,尽管中国国内的演出市场很大,被称为“未曾开垦的黄金产业”,但由于目前的现状——民营演出机构要找到盈利的模式尚需要更多的探索,在大多数领域,国有演出机构的优势将会长期保持,并在市场化集团化改革中壮大,民营企业市场空间并不大。
    “国家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但总体而言,这还是一个政策性行业和市场,我们希望大门能够开得更大一些。”马武雄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