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双下降 浙江经济首现理性回归迹象
    2007-02-14    本报记者:傅丕毅 裘立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尽管经济转型之路艰难而漫长,但是在过去的2006年,备受瞩目的浙江经济,在土地、环境等要素资源的倒逼作用下,在粗放型增长方式的沉痛反思中,正出现理性回归的迹象。
    2006年,浙江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尤为可贵的是,浙江经济在2006年创造了三个“第一次”:节能、减排两大约束性指标第一次实现“双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率从高位回落后,第一次实现平稳增长;工业发展中成本和利润第一次同比上升。
    面对这些发生在2006年的“第一次”,曾经创造发展奇迹的浙江能否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浪潮中再领风骚?

节能、减排“双下降”折射科学发展之路

    经济“幼苗”的成长,需要人类之手的呵护。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石浜公园内12米高的“幼苗”和“巨手”造型吸引游客驻足观看。新华社发 陈林聪 摄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和经贸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省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下降3.1%和3.4%。
    这是一组令人心动的数字。因为在2006年,全国的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已成定局,而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能否下降至今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浙江省节能减排工作逆风飞扬。浙江省副省长金德水说:“浙江的节能降耗是现实所逼!浙江作为我国能源最为紧缺的省份,一次能源95%以上靠外省调入,煤炭自给率3%,电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在政府调控之手影响下,通过技术改造既节能降耗,又节约成本,目前正成为浙江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浙江三狮集团采用国产化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最大限度利用新型干法窑排出的废气进行发电,每年发电60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三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6万吨,还节约大量水资源。
    与节能降耗一样,浙江省的环境保护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2006年底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报告》中,浙江省以87.1分的成绩列全国第一。熟悉浙江情况的人们都知道,浙江省是国内环境矛盾先发地区,如今,环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同样也是“倒逼”的结果。
    为了遏制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浙江省委省政府不仅在考核上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制”,而且还尝试建立企业环保信用信息数据库,通过行政、金融、社会等综合手段治理环保难题,环保新政已现雏形。
    曾经发生过环境事件的浙江省东阳市在2006年出台一项环保新政,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环境违法企业发放贷款;偷排、直排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向社会公开道歉;重点排污企业要向社会公开环保治理承诺。
    浙江东阳巍华化工有限公司紧邻东阳市,年产值2.5亿元人民币,银行贷款额占到生产总值的1/5。董事长吴顺华说:“银行不放贷等于是断了企业的粮草,而公开道歉让企业和负责人脸面丢尽,这些制度太有杀伤力了!逼着企业去重视环境治理。”
    浙江省环保局局长戴备军认为,环保困局正在倒逼政府改变已有的环境治理策略,政府今后将借重社会力量来共同监管环境质量,从社会责任、企业道德、金融贷款等方面监管污染企业,政府和社会的环境监管合力正在形成,“这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渐趋理性

    浙江省统计局近日公布了经核准的2006年生产总值数据,经过初步核算,浙江省2006年生产总值为1564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2006年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全年预计在13%左右,与GDP增长基本相当。2006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大约是50%,这是自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家良认为,浙江固定资产投资正在回归理性。一是从2004年以来的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看,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趋势是从高位回落后的平稳增长。据了解,2004年和2005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1.4%和10.5%。
    二是2006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基本持平。朱家良说:“由于2006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仍在50%左右的高位,所以如果投资增长率继续长期高于GDP增长率,例如今后五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2%,投资增长15%,到2010年,投资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9%左右,这一比重显然是过高了,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发展方针也是不相协调的。”
    有专家认为,浙江投资增速下降原因之一是一部分企业向省外乃至境外投资,同时服务业开始加快发展。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长期以来,浙江省经济增长以‘三本’为主,即本地人利用本地资金在本地发展,但如今,由于土地和生态环境制约加剧,这种‘三本’为主的增长方式已不再适应浙江的实际。”

工业成本利润同比上升

    据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调研,2006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增长19.6%,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上升18.3%和24.9%,2006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在成本上升的同时,利润同比增长25%。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浙江工业已经进入高成本时期,但成本和利润同比上升,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朱家良告诉记者,成本上升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工资和社会保障等支出),土地、矿产资源价格上涨,企业社会责任增加,环境付费以及出口贸易成本上升等等。目前企业费用上升中,包含有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职工教育经费和各类保险费等的大量增加,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和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所需要的,不宜对企业成本上升作片面的理解。
    统计表明,2006年1至10月份,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109.8亿元,同比增长42.6%,企业购置技术成果费用11.4亿元,同比增长52.5%,增幅均比2005年同期大幅提高。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浙江省企业2006年在增本减利的较大压力下仍然持续加大科技投入,这表明企业自主创新的愿望与能力不断提高。”

经济结构转型迹象明显

    刚刚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5.1%,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增长速度1.2个百分点。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这表明从2004年以来,浙江省服务业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工业,经济结构的转型正在加快。”
    2006年,浙江省产业部门结构调整也取得积极进展。据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介绍,2006年1至11月,纺织服装皮毛等八个传统行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7.2%,下降到25.5%,下降了1.7个百分点。这是继2005年同期,八个传统行业占全省工业比重下降3.2个百分点之后的进一步下降。
    与传统行业份额下降相对应的是非传统行业份额的上升。通信电子等六个非传统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1至11月的26.8%上升到29.4%,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卓勇良认为,纺织服装和皮毛行业是浙江的优势行业,但也正是由于这些行业占浙江工业比重较高,使得浙江工业的总体层次较低,如今在浙江工业仍然较快增长的情况下,这三个行业的份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浙江工业的产业层次正在逐渐转型提升之中。
    浙江省政府经济建设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朱家良分析说,2006年,浙江经济出现理性回归的迹象表明,浙江已经步入经济增长方式持续转变的轨道,增长方式逆转的可能性不大,但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经济学家们认为,浙江经济发展最终能否克服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还面临着三个问题,一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能否较快地成长,传统产业产品档次和技术层次能否有效提高,并以新产业和新产品的成长替代或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产业和产品,以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转变增长方式的总体效益和付出的“速度代价”能否实现平衡;三是党政考核体制能否有效跟进。

  相关稿件